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

上合组织能源合作

【内容摘要】上海合作组织的能源合作是加强成员国间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大力发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8年来,该组织成员国和部分观察员国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的经济合作原则和战略,从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入手,在该组织框架内进行了大量能源合作的工作并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及能源战略的差异,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能源合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需相关各方进一步协调和努力,方能取得更大进展。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进程问题前景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是加强成员国间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大力发展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8年来,该组织各成员国和有关观察员国按《上海合作组织宪章》确定的经济合作原则和战略,从实施具体合作项目入手,为形成和实现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统一构想而积极开展工作并已取得许多可喜成果。

为此,本文对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程和成果,存在问题,以及前景做一简述。

一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基础、进程和成果(一)能源合作的基础今天,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已居重要一席。

其人口数量约15.81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24%)。

若加上观察员国的人口13.479亿人,实际,上合组织涉及的人口应该已达28.029亿人(占世界总人口数的42.5%)。

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中,因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表现出既有能源资源丰富、能源生产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俄罗斯、伊朗、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也有清洁能源相对较少,而能源消费又相对较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

因此,上合组织无论在组织内部开展能源资源的互补合作,还是在有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共同参与解决世界能源市场存在问题,以及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规划"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重大国际活动中,都应是有充分物质基础和发言权的。

上合组织主要国家的能源基本情况(如表1-3)所示。

由表1-3可见,到2007年底,上合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大约拥有世界的1/4石油储量和产量,近一半天然气储量和近1/3天然气产量,近一半煤炭储量和一多半的煤炭产量,以及50%已探明的铀矿储藏量。

上合组织国家的石油储量(未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总计约为381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22.7%;石油年产量为12.74亿吨,约占世界总量的26.9%。

这些国家的年石油消费量总计为7.281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17.9%。

而上合组织国家中的中国和印度,石油消费量就占到该组织消费总量的70.9%。

上合组织国家清洁燃料天然气的储量十分丰富,但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这些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总计78.89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45.4%;天然气年产量为9354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31.7%。

而这些天然气实际主要分布在占世界天然气储量居第一和第二位的俄罗斯和伊朗。

而13亿多人口的中国和11亿多人口的印度,天然气储量却只有俄的2-4%。

中印两国人均年天然气消费量只有俄的1/100左右。

在上合组织国家中,非清洁常规燃料-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均占世界总量近一半。

其中,尤其是煤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的中国,其煤炭年消费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41.3%。

不难看出,上合组织国家间能源资源数量的差异和地理上相互接近,确实是加强能源合作的重要前提。

此外,在该组织内能源资源和人口数量巨多,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本应在解决世界和地区能源问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可是,由于一些大国至今仍在沿袭历史进程,继续操纵国际能源市场的贸易与交易,以追求他们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就使上合组织国家参与世界能源资源的合理分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表1上合组织国家到2007年底的石油储量、产量及消费量*无可靠数据资料。

资料来源:来自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

表2上合组织国家到2007年底的的天然气储量、产量及消费量*无可靠数据资料。

资料来源:来自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

表3上合组织国家到2007年底的的煤炭储量、产量及消费量资料来源:来自BP的《2008年世界能源统计》。

(二)能源合作的进程上合组织国家自2001年该组织成立以来的能源合作,同政治、经贸、国防、执法、环保、文化,科技、教育、交通、金融信贷等其他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一样,均经历了逐步完善合作机制、确定合作原则和战略、通过项目夯实合作基础的三个途径。

具体表现在:2003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这标志着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开始步入正轨。

2004年9月,在莫斯科召开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长第三次会议商定了包括能源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措施计划"草案(见表4)。

2004年6月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塔什干峰会决定给予蒙古国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地位。

2005年7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元首峰会上又决定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国地位。

2006 年9月,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合组织经贸部长会议上决定,成立旨在促进能源领域合作的专业工作组。

同年6 月,俄联邦总统普京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说,"我认为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建立一个能源俱乐部的建议也是有益的"。

2007年8月1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上,元首们指出,本组织框架内的经济合作已进入切实落实有关计划和协议、实施能源、交通、电信等领域多方参与、共同受益?quot;示范项目"阶段。

在这一进程中,本组织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行联合体应起重要作用。

元首们强调,成员国在能源领域密切协作和制定共同立场十分重要。

本组织能源机制应建立在对所有赞同本组织宗旨和任务的国家和组织开放原则的基础上。

同时,元首们注意到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采取共同措施的重要性。

2007年11月2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

会上,成员国总理们对当年6月29日在莫斯科首次召开上合组织能源部长会晤的成果高度重视,强调必须密切合作,制定能源领域的共同立场,讨论能源合作前景,包括成员国能源战略对比问题[1]。

同时,俄总理祖布科夫在会议上指出,"能源合作是上合组织最重要的工作方向之一"。

他建议,包括在上合组织在内的国家应更积极地开展筹备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工作。

2008年5月,俄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两国元首在会晤中指出,"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将继续开展在油气和电力领域的合作,包括大型双边合作项目"。

同时,两国元首指出,"中俄将继续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商定建立两国副总理级能源合作协调机?quot;。

两国元首认为,发展核领域合作是双方经济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

双方对该领域合作的成果表示满意。

两国将继续开展这方面的互利合作。

2008年8月28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在杜尚别举行。

与会元首共同签署并发表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指出,"本组织成员国主张,在解决人类资源需求问题上进行广泛国际合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寻求全球共同发展,包括在保障所有国家平等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益处基础上消除国家间的技术差距、消除贫困"。

2008年10月30日,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总理理事会例行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

总理们在会上提出?quot;应根据会议批准的新修订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深化各领域合作,强调有必要吸收实业家委员会和银联体更广泛地参与此项工作"。

"应集中力量开展为成员国相互贸易和投资创造稳定和可预见的条件,强化市场机制;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和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总之,上合组织的能源合作从一开始,就在各成员国元首及政府首脑的亲自指导下,由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参与实施的。

因此,在近8年的时间里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2]。

(三)能源合作的成果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均是按计划实施的。

2003年9月,上合组织成员国经贸部长第二次会议商定,成立了经贸部长会议高官委员会和有关方面的专业工作组,为区域经济合作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机制保障。

同时,经高官委员会多轮磋商,各方商定了包括贸易和投资、海关、质检、交通、能源、信息等11个领域、127个项目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措施计划"草案。

当时,初步确定下来的能源合作项目共有19项(见表4)。

表4上合组织能源领域合作项目资料来源:须同凯:《丝绸之路上的新商机——献给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十五周年》,中国海关出版社,2007。

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现在经常就各自能源改革的进程交换信息,而且成员国之间还就各自国家能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大型能源企业的发展进行信息交流。

几年来,上合组织各成员国围绕上述项目清单已开展了多项双边和少量的多边合作。

其中,较为熟知的具体成果有:(1)2004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签订了《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2)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总公司组建了合资公司,中石油获得了对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希瓦油气区块及乌斯纠尔特油田的23个油气区的先期勘探和油气开采权;(3)2005年8月,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京签署了中国石油公司参与里海达尔汗区块开发的谅解备忘录和中哈开展天然气管道项目可行性研究协议等文件;(4)2006年7月11日,哈中输油管线开始向中国供油;(5)2006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访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对通过中哈边境管道运输能源的海关监管协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关于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协议》等11项协议;(6)2007年5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总统达成统一意见,拟共同建设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7)2007年8月,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国家油气公司总裁签署了关于《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建设和运营的协议》;(8)2008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对等原则基础上组建了合资企业"Asia Trans Gas"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长度为530公里,输送能力为300亿立方米的乌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工作;(9)2008年5月,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与俄技术供应出口公司签署了关于技术协助建造离心四期工厂和向中国提供铀浓缩服务或铀浓缩产品合同基础条款的协议;(10)2008年6月,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塔吉克斯坦政府签订《关于在塔国潜在含油气区的地下资源进行地质研究的基本原则》协议;(11)2008年7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与伊朗签署合作协议,帮助伊朗开发其境内的油田和天然气田;(12)2008年10月,中亚五国首脑举行会议就乌兹别克斯坦2009年一季度不间断地向吉尔吉斯提供天然气达成一致,数量将比2008年同期增加1.5亿立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