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初中‧單元一寫作思維過程能力初中‧單元一寫作思維過程能力設計示例課題行為目標寫作技能頁次一審題 1.能準確審題2.能認識作者的身份、立場和寫作動機1.記敘2.說明22二界定寫作範圍 1.能界定寫作範圍2.能產生大量寫作題材1.記敘2.說明3.抒情27三選取題材 1.能根據題目選取題材2.能選擇寫作策略1.說明2.描寫29四起草大綱 1.能構思文章結構2.能起草大綱1.記敘2.描寫36五開始和結束 1.能有效開始文章2.能有效結束文章1.記敘2.描寫38六提取意念 1.能用思潮泉湧法提取意念2.能說明同一事物的多種用途1.說明2.記敘42七提取意念 1.能運用四種感官(視覺、觸覺、嗅覺、聽覺)觀察事物2.能利用四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提取意念描寫44八轉換能掌握轉換策略(把口語轉換成書面語) 記敘47 九修訂能掌握修訂策略(自我修訂) 1.記敘2.描寫49十擴展思維 1.能依一個觀點擴展思維2.能運用想像力及內容組織能力1.記敘2.抒情51十一綜合思維 1.能運用想像力及聯想力,以不同角度和身分去觀察及了解外界事物2.能模擬想像不同的人、事、物,並代入他(它)們的感覺感受3.能以不同的文類寫作相似的題材1.抒情2.描寫3.說明53設計示例一—審題—一﹑教學行為目標1.能準確審題2.能認識作者的身份、立場和寫作動機二﹑寫作技能1. 記敘2. 說明三﹑理論和經驗1.作文題目有時比較複雜,特別是傳意寫作的題目,學生閱讀時,常有困難。
學生未能理解題目,就會「文不對題」,所以學生要整理好題目提供的資料,認清題目的要求後,寫作便不會離題。
2.學生可根據下列各項條目,整理題目提供的資料:2.1出題者的觀點:有些出題者把自己的觀點或某權威的觀點寫在題目裏。
這些觀點有時可以改,有時不能改。
如不能改,學生便要依出題者的觀點寫作;2.2時間範圍:研究題目有沒有暗示時間限制,例如:時刻、季節、年期等等;2.3空間範圍:看清楚題目有沒有空間限制,例如:某指定地點、某指定地區、某指定國家等;2.4人/物:看清楚題目要求寫哪一類人,或哪一種物件;2.5事件:看清楚題目要求寫哪一件事;2.6表達的要求:看清楚題目要求作者表達的類別,例如:討論、說明、分析、描述等等;2.7人稱:題目要求哪一種人稱,例如第一人稱、第三人稱等等。
四﹑教學材料工作紙(一)、(二)五﹑教學組織個人或數人一組(三至五人)六﹑教學步驟1.教師派發工作紙(一),讓學生個別完成或分組討論,分析下列的審題項目:1.1出題者的觀點是怎樣的?(參考答案:出題者指出,傳呼公司客戶投訴傳呼台職員接聽電話時禮貌不周,陳述的內容均為負面的,即表示出題者認為職員表現欠佳,寫作時則不能推翻這個觀點,內容並應符合「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之要求。
)1.2題目有沒有標明文章的時間範圍?(參考答案:雖無明確寫明日期,但題目內有「日前遭客戶投訴」,表示了這篇通告是短期內要發佈的。
)1.3題目有沒有標明空間範圍?(參考答案:題目內有「通告傳呼台職員」字樣,表示這篇通告是屬傳呼台內部發佈的。
)1.4題目有沒有說明具體的人物?即是由「誰」寫給「誰」看。
(參考答案:很明顯,通告是指向「全體同事」,特別是敦促那些接聽電話態度不佳的同事。
然而,題目沒有指明道姓,故討論的人物當屬「傳呼台職員」。
)1.5題目要求寫作怎樣的事件?(參考答案:要求你寫「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
你可以指出目前的缺失,但不能不提「正確」的態度及方法,也不能不提他們「留意」些甚麼。
)1.6題目要求表達甚麼內容?以及用怎樣的方式表達?(參考答案:題目要求具體「說明」那些「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1.7通告要用甚麼人稱呢?(參考答案:以「經理」的身份草擬,即是用第一人稱了。
)2.教師要求學生報告討論結果。
3.教師參考上述案例,另行設計題目。
教師要求學生細心閱讀題目,然後找出有關資料,填在工作紙(二)上。
4.學生填寫完畢後,須附上一個寫作大綱。
七﹑注意事項:教師必須要擬設一些「處境式」的題目,即是題目本身已列出一系列的條件,需要學生完成。
範圍太廣的題目並不適宜作審題訓練。
設計示例一—審題—工作紙(一)姓名:()級別:細閱下面一段文字,然後找出適當資料,填寫在橫線上:極速傳訊公司日前遭客戶投訴傳呼台職員接聽電話時禮貌不週,誤留口訊,又未有努力解決來電客戶所提之問題。
管理層認為需要通告職員,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
試代該公司經理室草擬這份通告。
1.出題者的觀點:2.時間範圍:3.空間範圍:4.人物:5.事件:6.表達的要求:7.人稱:設計示例一—審題—工作紙(二)姓名:()級別:細閱下面一則通告,然後討論所附的問題:香港中學日前遭家長投訴校務處職員接聽電話時貌不週,甚至隨口敷衍,未有努力解決家長的來電查詢,故認為需要通告教務處職員,促請留意接聽電話之正確方法及態度。
試代校長室草擬這份通告。
1.出題者的觀點是怎樣的?2.題目有沒有標明文章的時間範圍?3.題目有沒有標明空間範圍?4.題目有沒有說明具體人物?5.題目要求寫作怎樣的事件?6.題目要求表達甚麼內容?7.通告要用甚麼人稱呢?設計示例二—界定寫作範圍—一﹑教學行為目標1.能界定寫作範圍2.能產生大量寫作題材二﹑寫作技能1. 記敘2. 說明3. 抒情三﹑理論和經驗1.本活動採用「母子題庫」的方式進行。
「母子題庫」是台灣談那女士首先廣泛試用的命題方式,令寫作教學有新的突破。
2.「母子題庫」能引發學生的創作意欲,教師出「母題」,由學生附上「子題」。
「子題」既提供了學生的寫作題材,也不斷引起學生的聯想,刺激思維,發掘寫作素材。
由於選有興趣的內容來寫,並且有創作的自由度,學生不再怕寫作。
3.無論師生,都可從眾多的「子題」裏找到題目範圍內可供使用的詞語,學生看黑板上的「子題」,可以聯想更多的詞語。
4.由於學生有很豐富的「子題」,作文內容可以避免千篇一律,令批改變得有趣味。
四﹑教學材料1.白紙2.粗水筆3.膠泥五﹑教學組織個人六﹑教學步驟1.教師扼要地介紹「母子題庫」。
2.教師派發母題—「母親」,並派發一些與「母親」有關的「子題」(這些可以根據不同教學環境而自定),例如:「媽媽的手」、「媽媽的腳」、「媽媽的眼」、「媽媽的腦袋」、「媽媽去旅行了」、「媽媽離家上班去」、「媽媽,我沒有錯」、「媽媽,你為甚麼要偏心?」、「母親節」、「天天都是母親節」、「假如母親不是女人」、「一朵康乃馨」、「洗碗碟機前的母親」、「用洗衣機最多的人—母親」、「母親和她的洗衣板」、「媽媽和祖母」、「媽媽的嗜好」、「愛的汗珠」、「媽媽,爸爸去了哪裏?」、「吻乾媽媽的淚」等。
3.教師可以請學生參考派發的示例,就「母題」再擬設一些「子題」,用粗水筆寫在白紙上,一張白紙寫一個「子題」。
4.學生用膠泥把寫好的「子題」黏到黑板上。
一個同學可以寫超過一個以上的「子題」,看誰最後寫的「子題」最多。
5.學生可以從眾多的「子題」裏挑選一個作為寫作題目,開始創作。
6.教師請學生注意其他同學在黑板上寫上的「子題」,可以用來做他們作文裏的詞彙。
七﹑注意事項:1.「母子題庫」由「母題」和「子題」組成,「母題」由教師擬設,「子題」由學生根據「母題」的範圍自擬。
「母題」必須是一些範圍較寬廣的題目,學生才有較大的空間去擬定自己的「子題」。
如果「母題」涉及的範圍太狹窄的話,則不適宜於用作「母題」。
2.並非全部命題都能以「母子題庫」形式處理,以免學生習慣「母子題庫」的寫作形式,未能適應不同類型的寫作要求。
設計示例三 —選取題材—一﹑教學行為目標1. 能根據題目選取題材2. 能選擇寫作策略二﹑寫作技能1. 說明2. 描寫三﹑理論和經驗1. 大部分學生習慣用直線思維,多使用左腦思考,這個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多用右腦,發展發散性思維。
2. 腦圖是一種幫助思維的有效方法,已證實可以產生較多的聯想及意念(Buzan, 1977)。
腦圖的中心是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從中心開始,意念、概念等資料向四方八面伸展。
腦圖接近人腦的思維,人腦可以同時進行多種思維,例如綜合、分析、聯想、比較等等。
如果我們寫作時用有系統的大綱,甚至是有系統的直線發展式大綱,就限制了我們大腦的多元功能。
腦圖的好處是既可幫助我們集中思考,又能引發聯想,更可激發形象思維,並且能幫助組織,接近大腦的實際運作過程。
3. 下列是用「吸煙的害處」為中心主題,發展出來的腦圖:…… 失去工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下列步驟,指導學生使用腦圖:3.1學生先環繞中心主題想出相關的觀點,然後由中心引出一條線,以記錄觀點,如再想出同類的觀點,可在同一條線上引出一條新線。
如果想出一個不同類的觀點,便另開新線,如此類推。
學生可以隨便開支線,不必在某一點上深入思考。
總之想到甚麼便記甚麼。
3.2如果想到新的觀點跟已開的線屬同類的話,可以回到該類別的線上引出一條線來記下。
3.3待意念衍生完畢後,把資料歸類,便可開始寫作。
3.4寫作時,學生可以按不同類別的觀點逐點陳述。
四﹑教學材料工作紙五﹑教學組織個人或數人一組(三至五人)六﹑教學步驟1.教師介紹「腦圖」思維方法。
2.教師首先向學生講述一個假設的情況:「某一年的一個午夜,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雨點一直落下,半個小時後,街道上開始積水了,一個小時後雨水還沒有停止……然後,雨一直的下,到第二天還沒有停止。
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學校停課了。
第三天,雨仍下個不停。
過了七天,雨一直未有停止。
政府開始覺得讓學校長期停課是不成的,於是想辦法解決。
過了兩個星期,雨仍下,雨勢並沒有減弱。
這個時候,這個城市的人開始改變生活習慣了……」3. 故事說到這裏,教師不說了。
教師要求學生想像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的生活習慣有甚麼改變呢?有甚麼新產品會出現呢?甚至人的外表又會有甚麼改變呢?4. 派發有關工作紙,請學生分組討論工作紙上所附的問題。
學生須利用「腦圖」把想到的意念記下來。
5. 討論時間過後,教師可請學生分組出來匯報腦圖的資料。
6. 腦圖的各條分支就是學生寫作的段落大意了,教師可以請學生依據腦圖的資料進行寫作。
七﹑注意事項1.用「腦圖」寫作,「題目」的範圍需要比較闊,不能過於狹窄,否則很難讓學生發揮。
2.「腦圖」不適合用於處境寫作。
八﹑參考文獻Buzan, T. (1977). Use Both Sides of Your Brain.New York: Dutton.設計示例三—選取題材—工作紙姓名:()級別:細閱下面一段文字,然後討論所附的問題,並請利用「腦圖」,將討論的結果記下來。
某一年的一個午夜,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雨點一直落下,半個小時後,街道上開始積水了,一個小時後雨水還沒有停止……然後,雨一直的落下,到第二天還沒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