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下列画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龟裂(guī)拙劣(zhuó)怒不可遏(è)轻歌慢舞(màn)B. 雾霭(ǎi)驰骋(chěng)不修边幅(fú)强词夺理(qiǎng)C. 浮燥(zào)缅怀(miǎn)挑拨离间(jiān)拾级而上(shè)D. 维幕(wéi)瞭望(liáo)五彩斑斓(lán)目眩神迷(xuàn)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思念是萦绕的花香,漫过山野,飘往天际;祝福是无边的关注,溢出眼睛,直达心底。
B. 进博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园会接踵而至,中国正一步步走向世界舞台的最中央。
C. 苏迪曼杯羽毛球赛冠军争夺战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数万名观众屏息凝神,袖手旁观。
D.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B. 对于这次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C. 前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D. 有的地方搞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在我国古代,江河都是特指,“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B. 大雁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人们对大雁迁徙有颇多感慨,“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归雁抒发了游子无尽的乡愁。
C. 信天游是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比兴手法见长,每两句为一小节,多用叠字和衬字。
D.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仅通过对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的观测指导农业生产,还通过二十四节气预先安排农事,如中秋、端午、三伏等。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5.默写①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③《卜算子•咏梅》中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④黄河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
请写出古诗中描写黄河的连续两句: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6.下面这则应用文在格式和内容方面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邀请函亲爱的家长朋友:我校定于6月19日举行“我的梦想”演讲比赛,希望您能与我们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特邀您参加,请您务必准时到场。
风华中学团委2019年6月15日四、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7.综合性学习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
学校开展“向祖国敬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策划】请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语。
【新闻播报】(1)下面是一位同学收集到的关于“庆祝国庆70周年华诞”的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忆往昔,栉风沐雨,不忘初心。
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6月2日,风华中学精心筹备的“我和我的祖国”--纪念建国70周年活动暨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盛装启幕。
本次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展演,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中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引导他们求真、向善、尚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文化传承】请根据“庆国庆”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伟大祖国气像万千江山似锦下联:英雄人民______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8.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
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
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文段描述的故事是______ ,其中云长最主要的一个性格特点是______ 。
后人常用关于他的一个故事表示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这个故事是______ 。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其中《礼》指的是,《诗》指的是。
著名作家张洁谈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曾说:“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内容,就“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的任一点,谈谈你的认识。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夜坐①文天祥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②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③。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
②蛩:蟋蟀。
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这是一首七言______ ,尾联化用了______ 的典故。
结合首联和颔联,简要分析这首诗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颈联和尾联反映诗人心境怎样的变化?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7.0分)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1)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不独子.其子A.一狼洞.其中 B.失期,法.皆斩 C.渔人甚异.之 D.亲贤臣,远.小人(2)翻译下面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选文构想了理想社会的哪些特点?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庄子钓于濮水①,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②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③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④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①濮(pú)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累(lèi):忧累。
③巾:用以覆盖物品的丝麻织品。
笥(sì):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④曳:拖。
涂:泥。
下面语句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藏之.庙堂之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为留骨而.贵乎面山而.居C.吾将曳尾于.涂中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愿以.境内累矣以.其境过清下面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庄子钓于濮水A.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B.相与步于中庭C.甚矣,汝之不惠D.何陋之有翻译下面句子。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根据本文,可以看出庄子的追求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评论?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傅雷杨绛①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
②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
阿聪、阿敏那时候还是一对小顽童,只想赖在客厅里听大人说话。
傅雷严格禁止他们旁听。
有一次,客厅里谈得热闹,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
忽然他蹑足把门一开,只见门后的哥哥弟弟正缩着脖子笑呢。
傅雷一声呵斥,两孩子在咚咚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
梅馥也赶了上去。
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已温言告诫。
等他们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
但过了一会,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
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
只听傅雷厉声呵喝,夹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
我们谁也不敢劝一声,只装作不闻不知,坐着扯谈。
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
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③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
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
梅馥称傅雷为“老傅”;而我觉得傅雷在家里有点儿老虎似的。
他却自比为“小老鼠”!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
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真实心情。
他对所有的朋友都一片至诚。
但众多的朋友里,难免夹着些不够朋友的人。
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
这种事不止一遭。
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
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
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
④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
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
他有些朋友(包括我们俩)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
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钟书建议他临什么字贴,他就临什么字贴;钟书忽然兴用草书抄笔记,他也高兴地学起十七贴来,并用草书抄稿子。
⑤ 1954 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
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
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
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
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
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语,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
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
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钟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又回复书信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