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州八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常州八下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共22分)(一)积累(共12分)(2分)能意识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sù(▲),……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jǐn g(▲)悟,乃至于niàn g(▲)出诗意与哲理……(《错过》,有改动)Array2.根据要求默写(8分)⑴以中有足乐者,。

⑵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

⑶,却话巴山夜雨时。

⑷江山代有才人出,。

⑸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人世沧桑、恍如隔世的感受的句子:,。

⑹李商隐在《无题》中以景物描写衬托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的句子:,。

3.选出表述准确的一项。

(2分)【】A.《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兵荒马乱中被抓到军队里,他用计逃走,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变卖,因此得到了“骆驼”的绰号。

B.《骆驼祥子》中,虎妞因难产而死。

虎妞的死让祥子彻底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他开始堕落,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到处骗钱,最后靠帮人送殡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C.《水浒传》中好汉武松因打伤了人在柴进处避难,与宋江巧遇。

后为哥哥报仇,杀死西门庆潘金莲。

因此假扮游方和尚逃亡江湖,得名“小旋风”。

D.林冲是《水浒传》中“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

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高俅蓄意陷害,他都忍让了。

直至高俅派人放火烧草料场欲置他于死地,他才杀死仇人,奔向梁山。

(二)运用(共10分)超过5处)。

(4分)(1(234)调位号:不论是清晨甚至夜晚,在我家门口长长的一条胡同里走着的时候,总能听到一阵阵悦耳的琴声。

那乐曲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悲伤,时而奔放……一个个音符似乎变成了轻纱般飘动的云朵,变成了艳丽夺目的彩带,突然,又似一股清泉从高耸的山崖上落入水潭,那水花飞珠滚玉般的动听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那样好听。

我走着,仿佛是一只小小鸟随着音乐欢乐地歌唱。

从那时起,似乎被小提琴的那种魅力给迷倒了,整天吵着要去学,可妈妈总是笑着说:“你还小”!5.1945年,民主人士李公朴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在纪念大会上,闻一多先生做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

假设你将在学校举行的课本剧比赛中扮演闻一多,请结合演讲内容为你的表演设计一个动作,并简述理由。

(3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6.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世博会的主要特点。

(3分)材料一:世博会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演绎之后,1933年美国在芝加哥举办了主题为“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世博会。

从此以后,每一届世博会都确定了一个极富意义的主题,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二:按照国际展览局的最新规定,世界博览会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以前称综合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另一类是认可类(以前称专业性)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

上海世博会2010年5月1日开幕,至10月31日闭幕,总共184天。

材料三:首届世博会占地9.6万平方米,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

上海世博展区在市中心占地高达5.28平方公里。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有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192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参展。

材料四: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举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二、阅读理解(共38分)“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乙】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丙】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7.根据三段选文概括孔乙己的命运遭遇。

(3分) 8.三段选文中,面对人们的嘲笑,孔乙己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目的各是什么?(4分) 9.在【丙】段中,孔乙己是用手爬到酒店来的,文中却用了“走”,如何理解?(3分) 10.对于众人嘲笑孔乙己的原因,下列理解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2分) 【 】 A .孔乙己是一个被排斥在社会主要阶层之外的多余人。

嘲笑他是无害的,不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

B .百无一用是书生,孔乙己不会经营牟利,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本事和特长。

C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中的失败者,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评价标准下,在读书为功名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孔乙己是一个无能的弱者,自然是人尽可欺的。

(二)阅读刘心武《人在风中》片段,完成11~14题(共14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

她来,是为了征集纪念祖父的文章,以便收进就要出版的她祖父的一种文集里,作为附录。

她的谈吐,倒颇得体。

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就算不去推敲她的服装,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一)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7~10题。

(共12分)别扭。

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顺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心理上问题多多。

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象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

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

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着走呢?”②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

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

”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

本想“三娘教子”,没想到却成了“子教三娘”。

③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打扮,倒颇清纯。

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性解放,乃至毒品,以便“丰富人生经验”,跻身“新新人类”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包括要珍惜自己童贞,无论如何不能去“品尝”哪怕是所谓最“轻微”的如大麻那样的毒品......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

她后来给我来电话,说感谢我对她的爱护。

④妙龄少女很多,即使同是城中白领型的,看来差异也很大。

那看去清纯的,却正处在可能失纯的边缘。

那望去扮酷”的,倒心里透亮,不但不需要我的忠告,反过来还给我以哲理启示。

⑤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在最底下,发现了几条旧裤子。

一条毛蓝布的裤子,是40年前我最心爱的,那种蓝颜色与那种质地的裤子,现在已经绝迹;它的裤腿中前部已经磨得灰白,腰围也绝对不能容下当下的我,可是我为什么一直没有遗弃它?它使我回想起羞涩的初恋,同时,它也见证着我生命在那一阶段里所沐浴过的世俗之风。

还有两条喇叭裤,是20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那时我已经38岁,却沉浸在“青年作家”的溢美之词里,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那位提携我的前辈,也就是,如今穿松糕鞋来我家,征集我对他的感念的那位妙龄女郎的祖父;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只是,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吱声。

⑥人在风中,风来不可抗拒,有时也毋庸抗拒。

风有成因。

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

有时也无所谓道理。

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

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

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

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这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

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

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

于是又想起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它?接着又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

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

11.研读全文,说说题目“人在风中”的含义。

(3分)12.面对后辈年轻人看似怪异的服饰,选文第①段中的“我”和第⑤段中“提携我的前辈”的反应矛盾吗?结合选文内容简述理由。

(4分)13.第⑥段划线句与文中哪些内容是相应的?用自己的话概括。

(3分)14.结合选文内容,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边的“风”。

(4分)【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村中来一女子,携一药囊,售其医。

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

晚洁斗室,闭置其中。

……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一齐嘈杂。

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哗,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