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外战争中的应用

论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外战争中的应用

论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外战争中的应用
《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总共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经”,亦为哲学,美学,诗学.......群学集萃,众妙玄同,为智慧心法的大成学。

孙子兵法在现代中外战争中也有很多的应用。

如何将《孙子兵法》应用到现代战争中是很关键的问题。

首先,要对孙子兵法有详尽的了解,立足于该书中提出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把战争看做国家大事的思想,在“道,天,地,将,法。

”这五个方面进行敌我双方的考量。

孙子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庙算”的思想来告诉决策者如何策划战争,这一思想在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体现,最后孙子提出的“兵者,诡道也。

”概括了行军打仗的方法。

以上几个部分,从思想和方法上概括了如何运用《孙子兵法》作战。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要素即“道,天,地,法”直接说明了战争是综合了多种因素的集合体,并不是占有某一方面的优势就必定赢得胜利。

中国历史上的抗日战争就用事实说明了这一点,毛主席在延安发表的一次关于中日战争的演讲中提出的结论“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

”这一结论与孙子主张的综合分析观点是一致的,这是孙子的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体现。

然后,孙子认为“诡道”是战争指导的根本法则,是战争艺术的核心灵魂。

如果前面所说的“道,天,地,将,法”是对战斗双方的制胜条件的对比,那么“诡道”二字就是针对战争的各种情况变化所
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诡道”一是讲究欺骗误导,二是讲究灵活多变。

当然灵活多变是“诡道”的深层内涵,欺骗是它的表观概念。

“诡道”的思想体现了战争艺术的精髓,在战争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在西方的经典战役“诺曼底登陆战”中,盟军为了隐蔽真实登陆地点,采取了一系列隐真示假欺骗性措施,成功的把德军的主要注意力吸引到了加莱方向,为减少登陆行动的损失和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作战方式上孙子提出两个主张:一是,“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尽可能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力求迅速赢得战争胜利;二是,“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尽可在敌占区就地解决粮草保障问题,减少从国内长途运输的耗费。

枪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可能是人类最为奢侈的活动,战争的消耗速度快,规模大,长期大规模的作战会严重破坏经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经济战中采用的经济制裁,经济封锁,资源争夺,经济摧毁等手段的运用,极大的加剧了战争的经济的损耗,英美对德的经济战沉重地打击了德国的经济。

为了降低战争的消耗孙子提出了两大方法。

方法一:“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反对持久战主张速胜。

为了实现速胜必须把握以下几点:1.确立优势地位2.善于把握战机3.贯穿突然性原则4.打击敌人的弱点和要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闪击战”所取得的成果从战役层面折射了孙子速胜原则的魅力,该次战役中德军集中兵力,确立优势地位;精心选择战机,达成出其不意;连续纵深突击,缩短作战进程。

德军的“闪击战”完全符合孙子的速胜原则,使德国军队在两年多的
时间内共歼灭敌对国军队800万,占领了10倍与德国的地区;而在侵略苏联的战争的中后期,德军陷入持久战,背离了速胜原则,就从军事上注定了其最终的失败结局。

这从正反两面说明了“兵贵胜,不贵久”的原则在进攻作战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方法二:“取用于国,因粮于敌”这里的“粮”有两种解释一是生活物资,二是作战物资。

“因粮于敌”这点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上有很明显的表现,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无枪无炮,后期的抗战物资都是基于初期的武器和军备物资的缴获,以及对初期的缴获武器的研究上,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没有枪,没有炮,鬼子给我们造”正好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因粮于敌”的思想。

孙子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将领的五大致命弱点“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即死拼,贪生怕死,急躁易怒,好廉洁,爱民。

这些弱点放到一般人身上基本都不算弱点,但是在将领身上就是致命弱点。

秦朝末年,刘邦项羽大战,项羽手下的曹咎因怒致败,使得项羽失去了成皋自己也自杀身亡。

与孙子齐名的大将吴起爱惜名誉被陷害结果不得不离开魏国。

三国时期的刘备爱民如子,带着众多百姓退走江南,曹操大军追来,刘备不但不能保护百姓连自己的妻儿也只能弃之不顾,这正是“爱民”招致的大麻烦。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弱点为何在将领身上如此致命,首先是因为战争的严酷性,将领的任何一个缺点都会导致比平常严重的后果;其次就是因为将领的这些特点太过突出,印证了中国的一句成语“过犹不及”。

当然,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与社会思想高速发展的今天,《孙子兵法》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

《孙子兵法》最主要的缺陷是没有区别战争的性质。

它公然主张“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军争》),“掠于饶野,三军足食”(《九地》)等等,是剥削阶级本性的表现。

当时的兼并战争,是诸侯列国争夺土地和霸权的战争。

《孙子兵法》之下指明战争性质,客观上正是掩盖这一兼并战争的本质。

孙武所处的春秋时代,据史学家的统计:发生过大小战争四五百次之多。

孙武稍后的孟子,将那个时代的战争总结为一句话:“春秋无义战。

”对春秋时代的战争,是否可以统称之为非正义战争呢?答复当然是否定的。

春秋之际的战争中,很有一些是明显的强国侵略弱国,或阶级压迫而引起的战争。

被侵略、被压迫的一方所进行的自卫和反抗,毫无疑义是正义的战争。

可是在《孙子兵法》中却无反映。

这是应该反映而却没有反映的,不能不认为是一大缺点。

《孙子兵法》是一本制胜之书,智慧之书。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如果说我军是利用《论持久战》打赢了抗日战争,那么可以说孙子兵法的指导作用贯穿了自春秋战国纷杂、激烈的斗争以来,中华大地千年的军事斗争全过程。

虽然,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外国,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
据。

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开拓和发展。

也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样不受历史局限性的战略指导意义,研究和应用孙子兵法在未来战争中的应用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话题。

环顾当今中国的现状和周边战略环境,并不排除在未来发生局部或者更大范围战争的可能。

虽然对于《孙子兵法》以及其它军事文化历史遗产的学习,只是一种参考,一种借鉴,这是不可颠倒的主次关系,也是不可动摇的学习原则。

但是,这种参考和借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参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借鉴,不然就不能深刻理解我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战术,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继续发展这种战略战术。

我们应当学习《孙子兵法》,运用《孙子兵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古为今用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和发展!
正像在前文中提到的一样,《孙子兵法》是我历史上的集合了治国治军多方面功用的一颗奇葩。

它在今天依然对军事、政治、经济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影响。

研究和利用好孙子兵法无疑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的未来战争具有深刻的意义,拿破仑看过《孙子兵法》后曾这样说过:“早读到就不会失败”《孙子兵法》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