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以自产产品对乙公司投资,双方协议按产品的售价作价。
该批产品的成本2 000 000元,假设计税价格为2 200 000元。
该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为17%。
(2)从A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购入乙材料,价款为23 200元(含增值税),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
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
(假设按实际成本核算)
(3)因洪水灾害损失原材料10 000元,增值税为1 700元。
(4)在建工程(用于办公楼建造)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价款为8 000元,增值税为1 360元。
(5)接受H公司投资转入的原材料一批,价款为10 000元,增值税为1 700元。
要求:编制丙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并计算本期应交增值税金额。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二)1.对外投资转出计算的销项税=2 200 000×17%=374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57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 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74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00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2.借:原材料 23 200
贷:应付票据 23 200
3.借:待处理财产损益 10 000
贷:原材料 10 000
4.借:在建工程 9 360
贷:原材料 8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1 360
5.借:原材料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实收资本 11 700
本期应交增值税=374 000+1 360-1 700=373 660
1、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彩电的企业,共有职工100名,2011年5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成本为5 000元的液晶彩电和外购的每台不含税价格为500元的电暖气作为春节福利发放给公司职
工。
该型号液晶彩电的售价为每台7 000元,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l7%;甲公司购买电暖气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为17%。
假定l00名职工中85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l5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要求:编制甲公司上述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一)1.非货币性福利为彩电的处理
(1)彩电的售价总额=7 000×85+7 000×15
=595 000+105 000=700 000(元)
彩电的增值税销项税额=85×7 000×17%+15×7 000×17%
=101 150+17 850=119 000(元)
(2)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696 150
管理费用 l22 85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819 000
(3)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819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7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19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500 000
2.非货币性福利为电暖气的处理
(1)电暖气的售价金额=85×500+15×500=42 500+7 500=50 000(元)
电暖气的进项税额=85×500×17%+l5×500×17%
=7 225+1 275=8 500(元)
(2)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 49 725
管理费用 8 775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8 500 (3)购买电暖气时,公司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5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某公司于20×7年1月1日以3 083 253元的价
格发行3年期债券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债券面值
3 000 000元,票面利率5%,发行时的市场利
率为4%,每年12月31日付息。
要求:
(1)编制债券发行时的会计分录。
(2)编制各年末计提利息、摊销溢折价及支付
利息的会计分录(分别按实际利率法、直线法摊
销溢折价)。
(3)编制到期还本的会计分录。
债券发行时的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3083253
贷:应付债券——面值3000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3253
20×7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12333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6670
贷:应付利息150000
实际支付本期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150000
贷:银行存款150000
20×8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122263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7737
贷:应付利息150000
实际支付本期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150 000
贷:银行存款150 000
20×9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121154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8846
贷:应付利息150 000
实际支付本期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150 000
贷:银行存款150 000
昌达公司是一家服装加工企业,共有职工238人,其中直接参加生产的职工200人,总部管理人员38人。
2007年9月,公司以其生产成本为60元的保暖内衣套装和外购的每盒不含税价格为80元的食品礼盒作为中秋节福利发放给全体职工。
保暖内衣套装售价为100元,昌达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昌达公司购买的食品礼盒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17%。
(1)保暖内衣套装售价总额=100×200+100×38=23800(元)
保暖内衣套装的增值税销项税额=100×200×17%+100×38×17%=4046(元)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23800+4046=27846(元)
保暖内衣套装的成本总额=60×238=14280(元)
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生产成本23400
管理费用4446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7846
实际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7846
贷:主营业务收入 23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046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280
贷:库存商品14280
(2)食品礼盒的售价总额=80×200+80×38=19040(元)
食品礼盒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0×200×17%+80×38×17%=3236.8(元)
应付职工薪酬总额=19040+3236.8=22276.8(元)
公司决定发放非货币性福利时,
借:生产成本18720.0
管理费用3556.8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2276.8
购买食品礼盒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22276.8
贷:银行存款 22276.8
清河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方余额100万元,每年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所得税税率为25%,2008年至2010年的有关资料如下:
(1)2008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后,宣告派发现金股利150万元;
(2)2009年发生亏损500万元(假设无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
(3)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600万元。
(假设2010年盈余公积在2011年初计提,2010年末未计提,也未发放现金股利。
)
要求:
(1)编制2008年有关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盈余公积及利润分配的核算写明细科目,需要做出利润分配明细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处理);
(2)编制2009年结转亏损的会计分录;
(3)计算2010年应交的所得税;
(4)计算2010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余额。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1)
借:本年利润2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0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0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150
贷:应付股利15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20
——应付现金股利150
(2)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0
贷:本年利润500
(3)
2010年应交所得税=(600-500)×25%=25(万元)
(4)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余额=100+30-500+600-25=2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