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药学人才培养方案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一、专业代码
630301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药学类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三校生、参加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学生学制:三年高职
四、职业面向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六、培养目标
面向药学行业的药品生产、药品流通、药学服务等三个职业领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识、人文能力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岗位技能熟练,从事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品销售与经营管理、药房调剂与药学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七、应取得的资格证书
八、课程设置
九、核心课程设置及描述
药理学:《药理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药物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其防治、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课程是在完成前期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用基础化学等课程的授课的基础上开设。

前期课程为本课程提供了医
学、化学及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支撑。

《药理学》课程的开设为后续课程药剂学、药物分析及生产实习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

药剂学:《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

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调剂以及药品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药剂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制剂制备能力、产品质量控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制剂生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处理的能力,毕业后能够相对独立在药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工作。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历史沿革,以及药典中常见分析方法及典型药物的分析,熟悉药品生物检测技术、中药制剂分析,了解体内药物分析。

使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能够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完成药物分析工作任务,初步具备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药物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企业、研发部门及营销单位的相关技术工作。

药事管理:《药事管理与法规》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工作所必需的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药学实践中常用的药事法规,了解药事活动的基本规律,具备自觉执行药事法规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药事管理的知识与药事法规的规定,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从而达到熟悉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过程与仪器的操作,并且可以根据中药材的品种特性与仪器特点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不畏辛苦的态度与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药物的结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及寻找新药的基本途径等,;本课程的学习对全面掌握药学专业知识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化学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应用学科之间的桥梁。

是使学生具备高职高专药学专门人才所必需的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有效合理使用现有化学药物提供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药学导论:
该课程属于药学通识课程范畴,开设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能够受到药学的启蒙教育,概要了解药学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知识范畴,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主要成就,发展趋势;提供药学相关学科的全景图和有关科学与人文素质的教育,明确药学工作者的职责、任务与药学工作的社会意义,培养职
业使命感,把握学习的方向,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动力,后续专业课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为培养药学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医院药学:
本课程是药学高职各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院药房管理工作,药品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应用等工作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以后学习相关岗位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临床药物合理应用:
《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一门应用型课程,本课程阐述了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常见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和方法。

本课程以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物化学等学科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用药的意识,能够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类型正确的应用药物,包括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和时间。

通过引入临床各科室常见疾病和药物合理应用案例,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专业和素质基础。

十、专业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结合药学职业特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敬业与团队精神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遵循“巩固、提高、拓展”的原则,以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开发课程,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做中教、做中学”,促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发展。

1.教学方法
(1)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项目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3)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评价
采用教学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即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

3.教学资源的平台建设
(1)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利用行业资源满足学生实训、见习和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2)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打造模拟、仿真综合实训室,开发配套实训课程及教材。

(3)利用药学专业、电子书籍、电子期刊、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和学生学习
模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十一、教学计划进程与时间安排
教学总周数分配表
教学计划进程
十二、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为了突出职业教育对知识的实用性和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面向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药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与经营企业(包括社会药房)、各级基层医院从事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药品销售与企业经营、药房调剂与药学服务等不同职业领域岗位群的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中心、两个加强、三个面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详细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使课程体系设计由单一学科的完整性向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转化。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真实的工作情景,对内容相互关联的、具有综合可能条件的课程适当整合成一门课程,改变专业教育中每一领域所需知识和能力分散几门专业课程来完成的现状。

学时安排方面,优先安排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一体化课程;未经优化和重构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以必需为原则;体
现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扩大知识面方面的课程,采用讲座、选修、自修等多种形式安排。

并保证学生至少有6个月时间到医院、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社会药房等单位实习。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训课(各学科的实验、模拟训练、药学转行业综合实训)和实习(见习、毕业实习)及讨论等。

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计算:校内实验实训课时包含在相应课程学时内,毕业实习按每周30学时计算。

在毕业前安排毕业考试,对学生所需掌握的核心药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把好毕业学生的出校关,帮助学生更好地上岗就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