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ygotsky社会文化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Vygotsky社会文化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Vygotsky社会文化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的萌芽阶段开始主要受到认知派的影响。

Larsen-Freeman (2000)将认知派研究的内容总结为:1)母语对二语的影响;2)惯用语的作用;3)可理解输入的充分性;4)自由变体存在与否;5)注意的必要性;6)明示教学的价值;7)不接口立场的可行性;8)负面反馈的必要性;9)年龄关键期存在与否;10)成功学习者的策略可教与否;和11)元语言知识的作用。

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社会派逐渐形成,并在与认知派的争辩中发展起来。

[1]社会派的理论背景较为复杂,社会文化派主要指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Leontiev的活动理论,还有话语分析理论、后结构主义理论和Bakhtin的对话主义。

[2]对社会派影响最大的是Vygotsky理论,主要包括中介说和内化说。

Vygotsky的理论在应用语言学和二语习得领域被统称为社会文化理论。

[3]社会文化理论有一些与认知派不同的概念,如:中介、调节、内化、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等。

[4]本文主要探究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中介说和内化说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是最重要的概念,因为社会文化理论是以这一假说为基础的:人类活动(包括认知活动)通过语言、识字等所谓的符号化人工产品(更高层次的文化工具)和物质化人工产品搭起中介性的桥梁。

在社会文化理论里,人类把符号作为工具使用来调节心理活动以及控
制心理过称。

这种控制是不自觉的,这使人们能够关注某些事情、做出规划以及理性思考。

人类拥有的主要工具是语言,这一工具是人们能够与环境发生联系。

[5]调节是中介的一种形式,随着儿童学习语言,他们也学会了用语言调节自己的活动,通往自我控制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物体调节、他人调节和自我调节。

[5]社会文化理论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内化,内化指人们把交际活动中的符号产品转化为心理产品来调试(中介)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3]这个过程使人们能够把个体与环境。

“内化概念是指从社会关系或更为具体说是社会相互作用逐渐向个人内心品质转化的过程,并使个人掌控自己的思维生物器官—大脑”。

[4]259儿童在教师系统指导下获得的科学概念,通过内化在问题解决及问题预测中发挥其中介作用。

而对知识的内化并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社会情境是学习者认知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先前经验,进入所处的文化和社会情境进行互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认知理论把任务看作是促进交际的工具,促使学习者在互动性任务中进行意义的协商,并调整L2 语言输出,不同的任务影响学习者L2 语言输出的不同方面,如: 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而社会文化理论认为:L2 学习者们根据自身的社会经历和目标共同构建所进行的社会活动(任务) 的意义[6],即是学习者们共同塑造任务,而非任务塑造学习者,因此应该对语言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整体过程加以关注。

L2 语言的发展不只是摄入信息与掌握知识(内部),还有社会活动的参与(外部),学习者参与的外部的、社会的互动活动是
内部认知机制发展的主要来源。

[7]
二、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Vygotsky (1978)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与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

[8]86“最近发展区”展望个体未来的发展,即个体在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预示着他将来独立做事的能力。

[9]“支架”这个概念是Bruner (1985)等在新Vygotsky学派提出的,被广泛应用到他人调节中的协作式交谈和Vygotsky“最近发展区”中新手与专家的互动活动中。

“支架”指任何成人与儿童或专家与儿童的协作行为。

[10]儿童和新手还不能独立运用某知识或技能,但可以通过谈话借助对方给予的“脚手架”的帮助获得期望的结果。

根据最近发展区概念,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语言输入,同时还要关注语言学习者,因为他们不仅要向学习者提供合适的语言材料,还要为他们创造有利于主动建构与发展的语言环境。

意义是通过共同的活动建构的,而不是由教师传授的。

教师不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把在课堂环境下通过不同方式所获得的内容, 通过意义建构来转化成为真正的知识。

教师提供的这种帮助既包括知识层面的又包括学习策略与方法等方面的,换言之,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最近发展区,支架在帮助学习者避免石化、促进其语言最近发展区的变化方面极为有效,是促进认知发展的一种高级训练形式。

支架理论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证实语言
学习者在复杂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需要通过与教师或同伴进行互动来获得支持,这一概念与传统的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单向的指导不同。

支架的搭建是一个建立在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上的共同的合作过程。

三、结语
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与文化无法分割,语言学习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交际活动,获得语言和文化知识,转而成为个人脑力活动的材料。

[11]这一理论消除了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的界限,把对语言学习者的关注从乔姆斯基理想的听说这世界和实验室转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真实的课堂环境),这无疑为外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社会文化理论对语言教学的重要贡献在于,它从社会互动理论的角度强调语言发展在个体间的社会互动中产生,认为语言习得只有在学习者和对话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才可以获得。

与其他互动观点不同的是,社会文化理论的观点不仅强调语言学习中互动的重要性,同时还赋予语言习得互动作用更加深刻的含义。

社会文化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它强调在学习新语言时,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作为思考与认知发展的中介工具。

语言的获得可促进学习者认知的发展,语言作为中介物帮助学习者建构自己有关世界的知识,并随后对这一知识进行检验和反思。

语言可用于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这种社会性的互动正是文化共享与传递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习者进行认知和掌握语言的基础。

单纯的语言教学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
应该使学习者学会怎样学习,教育要能丰富学习者的经验。

【参考文献】
[1]Larsen-Freeman, D. 2000.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pplied Linguistics[J].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
[2]Swain, M., Deters, P. 2007. “New” Mainstream SLA Theory: Expanded and Enriched[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5.
[3]Lantolf, J. P. 2006.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L2: State of the Art[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8(1).
[4]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研究问题[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Gass,S., Selinker,L. 2008.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ion Course (3rd Edition)[M].Newyork: Routledge.
[6]Ellis, R. 2000. Task-based research and language pedagogy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4(3).
[7]Ellis, R. 2003.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9]Lantolf, J. P., Thorne,S.L. 2006.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B.VanPatten, J. William. 2007.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11]文秋芳.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J].中国外语,2008(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