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精度磁法勘探讲义

高精度磁法勘探讲义

高精度磁法勘探
一、出队前的生产准备
包括对生产设计和高精度磁测规范的学习;对磁法仪器和测量仪器的准备,保证各种仪器性能良好;生产用GPS、地形图、地质图、1/5万航磁图;还有对野外或室内生产材料的准备等,野外主要有红布(设立测量标志)、木桩(埋石)、记号笔、铅笔、圆珠笔、小刀、记录本等,室内主要有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打印纸、大的方格厘米纸、三角板、铅笔、彩色铅笔等。

只有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能保证野外顺利的开展工作。

二、仪器性能校验
到野外后在工作现场进行,共校验两次,野外开工前和工作结束后各一次。

在校验之前要把仪器编上号(或使用仪器出厂时本身的编号,不要搞乱)。

1、磁力仪噪声水平的测定
选择一处磁场平稳而又不受人文干扰影响的地区(驻地附近)进行。

各仪器间的距离要在20米以上,避免探头磁化时互相影响,然后使所有仪器同时作日变测量,观测时各仪器达到秒一级同步。

取100个左右的观测值按公式计算每台仪器的噪声均方根值S。

公式见规范。

2、仪器一致性校验
观测点不少于50个,其中少数点要处于较强的异常场上(大于5倍的均方误差),全部仪器做往返观测。

有一台仪器作日变观测,
对其他仪器的观测结果做日变改正。

一致性对比时各仪器探头高度要保持一致,避免垂直梯度变化的影响(如选在树林中进行)。

对比结果按规范中的公式计算总均方误差,要求误差不大于设计总均方误差值的2/3。

对于性能不好(达不到要求)的仪器不能投入野外生产使用。

磁测误差分配表
三、基点的选择与联测
1、基点的选择
总基点位置首先在区域内已有航磁图上选址,最好在区域磁场零基值线附近。

并据交通地形等条件,选点在半径2m,高差0.5m范围内磁场变化不超过2nT,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有利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分基点亦即日变站选址要求位于平稳磁场内,靠近驻地(最好是独立的房屋内)使用方便,附近没有磁性干扰物。

仪器校正点:基本要求同分基点的要求。

对野外实地的选择结果要有记录。

日变站使用控制范围小于50km。

2、基点联测
HC-95光泵磁力仪仪器间可能存在系统误差,联测结果要把该误差去掉,统一到总基点的仪器上。

方法见规范(基站T0值测定工作)。

另一种联测方法是采用以往中、低精度磁测使用的方法,如多台仪器往返观测法或三程小循环法(此法联测结果需要平差)。

四、野外工作方法
1、测网布设
野外测网布设选用(导航型)GPS定位,测量测点三维坐标(x、y、z),单个测点GPS定点与理论测点误差应不大于5m,直读平面坐标,偏差在15m内即可按理论正点计,但高程实记,并实地做标志(本桩及点线号)。

遇特殊情况点位偏差允许25m,最大偏差应小于50m,要如实记录偏离后点位坐标、高程。

每天将记录坐标、高程输入计算机。

GPS在投入使用前应在已知三角点或坐标点上校正。

2、磁测基、测点观测的要求
基点一般为两次读数,测点作单次观测即可,每个闭合观测单元的观测,必须始于基点(校正点),终于基点(校正点)。

当在基点(校正点)上的早、晚基两次读数经日变改正后的差值超过2倍观测均方误差时,该仪器的当天工作作废,并查明原因。

观测时观测人员必须“去磁”即不能带小刀,皮带扣、鞋扣等磁性物品。

必须携带的磁性物件和磁性的设备应离开测点一定距离,以不影响观测结果为原则。

观测时应保证点位正确,每次观测时探头的高度均应保持一致。

观测时遇有事故(如仪器受震),仪器性能可能发生突然变化时,应即回到震前测过的几个测点上作重复观测,以检验仪器性能,当确认仪器性能正常后方可连续观测。

观测时遇有磁性干扰物时(如铁路、矿坑、尾矿堆等),须合理移动点位,并加注记。

3、日变观测
日变观测应使用与生产用同类型的仪器。

每日观测始于早校观测前,终于晚校正点观测之后。

日变观测采用循环时间一般设定在20秒—40秒之间。

野外生产时(包括日变观测)一定要爱护仪器,防摔、防碰、防震、防晒、防雨淋等,进行好日常保养,使仪器随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4、质量检查
按设计要求进行,随时注意检查量和观测精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力争均匀分布。

正常场和异常场区均有兼顾,正常场的检查结果统计均方误差,异常场区统计平均相对误差(不大于5%)。

5、岩(矿)石磁性参数的采样及测定
采样:对全区域的主要地层、岩浆岩根据已有航磁成果和地质图统筹严格分类,相对均匀分布,采集代表性的标本样,并记录采样位置。

主要岩性采样不少于30件。

在异常区应有针对性的采集矿化蚀变样本,重点异常区带必须有对应的采样组(群)专列。

为保证岩(矿)石磁参数测定的准确,样本体积要适中,采用6×6×6cm。

对标本要及时定名。

磁参数测定方法和仪器及测定时间依具体情况确定。

6、原始记录
(1)原始记录要齐全,并转录光盘。

包括:仪器调节、校验及标定的观测记录。

基点选择与T0值确定的观测记录。

日变观测记录。

生产性的观测记录。

测网观测点GPS定点记录。

岩(矿)石磁性参数采样记录。

岩(矿)石磁性参数测定记录。

各种质量检查观测记录。

(2)对记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原始记录要按性质分类,依照统一的格式编制成标准化的文件,以便于数据处理。

如生产性观测按分幅编制点线号,质量检查、剖面性工作单列记录等。

各种原始记录要完整、规范,符号统一,首页、末页各栏填全。

五、室内资料整理
1、对磁测资料、日变资料做预处理,对数据进行编辑;对原始观测值进行各项改正。

改正值计算到0.1nT。

把经过预处理的磁测资料转存到光盘上,并用打印机把数据列表打出。

测点磁场值计算:
(1)、采用以往中、低精度磁测的联测方法时
测点磁场值=测点野外观测值-早基读数+基点改正值+日变改正值+正常梯度改正值(经、纬向都要改正)+高度改正值
(2)、采用规范中的联测方法时
测点磁场值=测点野外观测值+T0值(分基点)+基点改正值+日变改正值+正常梯度改正值(经、纬向都要改正)+高度改正值当先不考虑正常梯度改正和高度改正,只考虑日变改正时,HC-95a磁力仪的软件为:
测点磁场值=测点读数+T0值-日变站相应时刻的仪器读数值
53476.18=53559.93+53500-53583.75(计算实例)
当有多个日变站(分基点)时,各日变站都必须和总基点发生关系,必须求出各日变站与总基点的磁场差值,亦即必须进行联测。

先用分基T0值作日变改正,再统一到总基点上是正确的。

对于HC-95a 仪器配置的软件来说,规范中“先用分基T0值作日变改正后再作总基改正,与直接使用总基T0值作日变改正的结果是等效的”是不正确的。

2、对各种原始记录、表册进行整理,编目和编号,编制原始资料索引。

3、对于预处理自动改正和计算的结果,要检查计算程序和使用的重要常数是否正确,发现错误立即改正。

4、对检查中发现的错误数据,应设法补救,无法补救的应予作
废,并从有效文件中删除。

5、随时统计质检精度,做到心中有数。

6、对每日的野外工作进度(包括质量检查)要逐日上图。

7、对各仪器观测结果逐日进行日验收(以表格的形式予以记录)。

六、图件编制
1、应提交的主要成果图件:磁场剖面平面图、磁场等值线平面图、典型异常综合剖面图、推断成果图。

2、原始曲线图及其他辅助图件
日变曲线图、表示仪器性能的原始曲线图、质量检查对比曲线及误差分布图表、岩石磁性统计图表。

主要图件具体绘制按DZ/T0069-93、DZ/T0071-93要求执行。

并编辑文件,输入光盘,打印出图。

在野外应随时绘制△T剖面平面图和△T等值线平面图,以指导野外异常检查和综合研究工作。

七、推断解释
对主要的异常要根据地质背景、岩(矿)石磁性参数资料及其他找矿手段取得的信息,逐个作出定性解释,列表说明或作必要的图示。

对有找矿远景的异常要做必要的数据处理(如不同高度的延拓,水平一次导数、高频滤波等),但方法应用的目的性一定要明确。

效果好的才做附图。

正、反演模拟计算,数据利用要合理,有依据。

对目标物的推断(如埋深规模、形态、产状特征)尽可能量化,最好有其他找矿方法成果的佐证,即充分利用综合方法手段作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