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重点总结
不足的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需要的话打印下来用笔填写上去就可以了,OVER!
1. 计算机的产生:第一台计算机产生的时间、名称及发展。


2. 冯·诺伊曼型计算机的思想概述。


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运算器(Arithmetic Unit)、控制器(Control Unit)、存储器(Memory)、输入设备(Input Device)和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 各部件的关系见图
1-1
4. 冯·诺伊曼计算机的两大特征。

“程序存储”(Program Storage)和“采用二进制”(Binary).
5. 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表示。

表十进制数的二进制表示
6. 进位制数及其相互转换。

表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特性
7. 二进制数的四则运算。

略,但大家要重点记忆。

8. 中央处理器(CPU):功能、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由计算机的运算器及控制器组成,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在微型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集成在一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也称微处理器,简称CPU。

功能:
●实现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

●实现异常处理及中断处理等。

如电源故障、运算溢出错误等处
理。

9. 主存储器: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计算机的存储器是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分为主存储器(Memory,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Auxiliary Storage,也称外存储器)两大类。

主存储器存储直接与CPU交换的信息,辅助存储器存放当前不立即使用的信息,它与主存储器批量交换信息。

目前,主存储器(主存)都由半导体存期组成。

主存的基本组成:
(1)存储体(MB: Memory Bank.)
(2)地址寄存器(MAR: Memory Address Register.)
(3)地址译码和驱动器
(4)数据寄存器(MDR: Memory Data Register)
(5)读/写放大器(Read/Write Amplifier)
(6)读/写控制器(Read/Write Control Circuit)功能略,但大家查书后要重点记忆。

10. 主存储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
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称为存储容量,它可以按“字节数”、“字数”、或“二进制位数”表示。

一般来说,存储器的容
量越大,所能存放的程序和数据就越多,计算机的解题能力就越强。

(2)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
存取时间(Access Time)和存储周期(Memory Cycle)是表征存储器工作速度的两个技术指标。

存取时间是指存储器从接受读命令到
被读出信息稳定在数据寄存器(MDR)的输出端所需要的时间。

存储时间是指两次独立的存取操作之间所需的最短时间。

通常存储周期要
比存取时间用时长
(3)存取速率
存取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主存与外部(如CPU)之间交换信息的总位数 C 。

(4)可靠性
存储器的可靠性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来描述,它可理解为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显然,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

11. 辅助存储器:磁表面存储器的存储原理、磁带存储器、磁盘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则由磁带机、磁盘机(硬磁盘与软磁盘)及光盘机组成。

常用的辅助存储器有磁带存储器、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及PC存储卡等,这类存储器的最大特点是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价格低,在脱机情况下可以永久地保存信息(先调入主存,然后再与运算器、控制器交换信息)
●磁表面存储器的存储原理
磁表面存储器是用某些磁性材料涂在金属铝片或塑料片(带)的表面作为载磁体来存
储信息的存储器
●磁带存储器功能是记录数字信息
磁带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带速。

高速磁带机的带速为4~5m/s。

(2)记录密度。

磁带每英寸所能记录的字节数,称为磁带机的记录密度,单位是BPI(Byte Per Inch)。

(3)数据传输速率。

磁带机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送信息的数量,它是记录密度与带速之积。

●磁盘存储器按其载磁体的基片是“硬”的(铝合金圆盘)还是“软”的(塑料圆盘),分为硬磁盘存储器和软磁盘存储器两种,简称硬盘机和软盘机。

12. 计算机的存储体系及个体系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的存储体系分为三级: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主存储器(主存)和辅助存储器(辅存)。

三级存储体系示意图
三级存储器的主要特点
13. 计算机的性能评价。

一般来说,计算机的性能与下列技术指标有关。

(1)机器速度(Speed)
(2)机器字长(Size)
(3)存储器容量(Capacity)
(4)指令系统(Instruction Set)
(5)机器可靠性(Reliability)
14. 软件的分类及区别。

传统上将计算机软件分为两大类:系统软件(System Software)与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

系统软件指软件厂商为释放硬件潜能、方便使用而配备的软件,如操作系统、各种语言编译/解释系统、网络游戏、数据库管理软件、各种服务程序、界面工具箱等支持计算机正常运作的“通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指解决某一应用领域问题的软件,如财会软件、通信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软件等。

在当井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情况下,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15. 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过程。

(1)问题的描述
(2)建立数学模型
(3)算法设计
(4)算法的正确性证明
(5)算法分析
(6)算法的程序实现
16. 算法特征。

17. 数据结构基础:
线性表。

●线性表(Linear List)是由n个数据元素构成的有限序
列,即按照一定的线性顺序排列而成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线性表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线性结构。

该结构上的基本操作包括对元素的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数组、链表、栈和队列是最常用的线性表。

●栈和队列的特点。

栈——它是一种插入和删除操作都只能在尾端进行的线性表。

当我们在栈中添加一个元素(进栈)或者删除一个元素(出栈)时,该结构按照一种“后进先出”的方式进行,非常类似于我们对一叠盘子的操作。

队列——它也是一种线性表,只是删除元素在表的一端进行,称为队首(此操作称为出队);插入元素在表的另一端进行,称为队尾(此操作称为入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