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导论知识点总结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指令的的集合,它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微型计算机中,控制器的基本功能是指令的操作数。

USB总线是以串行方式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独立的计算机的集合,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病毒: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的全部软硬件的资源分配,调度和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速缓冲储存器(Cache):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储存器,其特点是速度快,目的是是储存器的速度与cpu的速度相匹配。

总线:若干信号线的集合,是计算机各部分之间实现信息传递的通道。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主要研究数据的各种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以及对数据的各种操作。

进程:一个程序(或者程序段)在给定的工作空间和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在储存器中存放地址。

机器指令: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可由cpu直接执行。

cpu主要的技术指标:1.字长:cpu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

2.主频:cpu内部工作的时钟频率,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

3.地址总线宽度:决定了cpu可以访问储存器的容量,不同型号cpu的总线宽度不同,因而可使用的内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4.数据总线宽度:决定了cpu与内存,I/0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5.高度缓冲: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

6.指令系统:指令的寻址方式越灵活,计算机的处理能越强。

7.机器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越短,机器性能月好。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储存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1.运算器:主要完成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控制器: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实现对整个运算过程的有规律的控制。

3.储存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可以分为主存储器(也称内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4.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是实现计算机系统与人(或者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

输入设备将外界信息转化为计算机能接收和识别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而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转为人或者其它设备可以接受和识别的信息。

操作系统是由程序和数据结构组成的大型系统软件,它负责计算机全部软硬件资源的分配,调度,管理,控制各类程序的正常执行,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的环境。

1.处理器管理:实现多道程序运行下对处理器的分配和调度,使一个处理器为多个程序交替服务,最大限度提高cpu的利用率。

2.存储管理:对计算机的主存储器进行管理,包括主存的分配与回收,主存的保护,主存的扩充。

3.设备管理:对计算机的各类外部设备(输入,输出及外存储器)的管理。

具体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启动外设工作,进行故障处理等。

4.文件管理:是面向用户实现按名(文件名)存取,支持对文件的存取,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解决文件的共享,保护,XX等问题。

5.作业管理:向用户提供实现作业控制的手段,并且按一定的策略实现作业调度。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1.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语言,可直接执行。

计算机可以直接识别和执行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效率很高指令的二进制代码难以记住,因此人工编写机器语言程序很繁琐,易出错。

不同的计算机有不同的机器语言,因此通用性很差。

2.汇编语言:汇编语言程序不能为计算机硬件直接识别和执行,必须通过汇编器(汇编程序)的系统软件"汇编",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被硬件执行。

通常,将汇编语言程序称为源程序,汇编后得到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

3.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以接近于人的自然语言编写程序的计算机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通用性强。

编程方便,简单。

所编写的源程序必须通过"编译"或者"解释"生成目标程序,才能在计算机上执行。

控制器由指令部件,时序部件和微操作控制部件等组成的。

1.指令部件:包括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

(1)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门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地址。

(2)指令寄存器由若干位触发器组成,用来存放从存储器取出的指令(3)指令译码器由门组合线路组成的,用来实现对指令操作码的译码。

2.时序部件:将一条指令所包含的一系列微操作安排不同的"时标"中,实现对微操作的定时。

3.微操作控制部件:综合时序部件所产生的时标信号和指令译码器产生的译码信号,发出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要的一系列微操作信号。

寄存器,高速缓冲,主存储器各自的特点。

1.寄存器:位于cpu中,主要用来存放指令,地址,数据等。

速度与cpu匹配,容量小。

2.高度缓冲存储器:是一种速度很快,容量小的存储器,存放cpu 近期要执行的指令和数据,以减少cpu对内存的访问,提高整机性能。

3.主存储器:存放计算机运行的指令和数据,容量大,但速度比寄存器和高度缓冲器慢。

指令的执行过程。

计算机指令执行一般分为2个阶段:首先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中取出送入cpu中,然后由cpu对指令进行译码,判断该指令要完成的操作。

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完成该指令的功能。

当一条指令执行完成后就处理下一条指令。

一般将第一阶段称为指令周期,第二阶段称为执行周期。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克利和埃克特,建造了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冯诺依曼主要提出了“程序储存”和“二进制”。

以构成计算机硬件的逻辑组件为标志,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系统朝着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微型计算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按组装形式可分为便携式和非便携式两类,按照计算机是否由最终用户使用,分为独立式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微型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单处理中心网络,也称“面向终端的计算网络”,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多处理中心的网络”又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1984,ISO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其实就是软件工程中的CAD。

指令是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其中地址码包含存储单元地址,及运算器中寄存器的编号。

程序是由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一组指令所组成。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计算机的自动计算:执行一段预先编制好的计算程序的过程。

2.执行计算程序就是逐条执行指令的过程。

3.指令的逐条执行是由计算机的硬件实现的,可以顺序完成完成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并为取下一条指令准备好指令地址。

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信息有两种基本方法,按“值”表示,按“形”表示。

编码,就是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若干位二进制代码来表示数据数值,它就是计算机中所采用的“形”表示数的一种方法,十进制码如BCD码,可靠性编码如格雷码,海明码。

对字母和字符进行编码的二进制代码称为字符代码。

汉字的输入码,机内码,汉字字形码。

输入码就是用键盘输入汉字时所使用的汉字编码。

机内码,实现汉字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和处理(使用国标区位码分为94区,每区94个汉字),用两字节表示,每个汉字所在的“区”和“位”。

用连续波形表示声音的信息,称为模拟信息(模拟信号),由振幅和频率来描述。

把声音存储到计算机里的过程叫声音的离散化(数字化)也称模/数转化。

数字化声音的质量与采样频率,采样点数据的测量精度及声道数有关。

一秒钟声音储存的字节数是:采样频率x 采样精度(位数) x 声道数/8一副图像的存储容量的字节数为图像分辨率x 颜色深度/8矢量图与位图相比,矢量图形占用的存储空间小。

使用矢量图的软件,可以方便地修改图形。

视频每秒钟至少显示30帧。

中央处理器(cpu)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称微处理器。

实现的主要功能:1.实现数据的算数运算和逻辑运算。

2.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操作的控制。

3.实现异常处理和中断处理,如电源故障,运算溢出,外部设备的请求服务等。

运算器,主要包括算数逻辑单元,多路选择器,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

1.算数逻辑单元(ALU):由加法器组成,可以直接实现加法运算及逻辑运算。

2.通用寄存器:由若干位触发器组成,用于传输和暂存数据。

3.多路选择器:可以从多路输入中选择一路作为输出。

4.标志寄存器:由若干位触发器组成,用来存放ALU的运算结果的一些状态。

运算器的实质上只是提供了各种“数据通路”。

在不同的控制信号序列的控制下,让数据从“源地址”出发,途径不同的“通路”,到达“目的地址”,便可完成对数据的“加工”,实现了对数据的运算。

控制器是统一指挥和控制计算机各个部分协调操作的中心部件。

实现取指令,分析指令,根据判别结果,按一定的顺序发出执行该指令的一组操作控制信号(由于这些控制信号完成的操作是计算机中最简单的“微小”的操作,所以称作微操作控制信号),当执行完一条指令后,便自动从存储器中取出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

由指令部件,时序部件,和微操作控制部件组成。

1.指令部件:包括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

(1)程序计数器:由若干位触发器和逻辑门电路组成,用来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的存放地址。

(2)指令寄存器:由若干位触发器组成,用来存放从存储器取出的指令。

(3)指令译码器:由门组合线路组成的,用来实现对指令操作码的译码。

2.时序部件:将一条指令包含的一系列微操作安排在不同的“时标”中,即可实现对微操作的定时。

3.微操作控制部件:综合时序部件所产生的时标信号和指令译码器所产生的译码信号,发出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所需要的一系列微操作信号(采用组合逻辑与微程序逻辑)(1)组合逻辑控制:微操作信号是由组合线路产生。

(修改,增补,检查困难,优点是为微操作控制信号只要通过几级门电路的延时便可产生,因而速度较快,这种指令在指令种类较少的简单计算机,或速度要求高的高速计算机中获得广泛应用)(2)微程序逻辑控制:是建立在微程序设计技术基础上的。

每一条机器指令是用一段微程序来解释,而微程序是由微指令组成,每一条微指令可产生一个或多个可同时执行的微命令。

(一个控制字(每位由0或1组成代表“执行”,或者“不执行”)称为一条微指令,存放微指令的存储器称为控制存储器,微指令由为操作码和微地址段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