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方法
摘要:土地整治规划是在深入分析土地整治潜力的基础上,开展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明确土地整治主要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布局,制定规划实施政策措施,推进土地整治规划信息化建设。
本文对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治;规划;阶段
规划的编制是引导、协调各县市区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其工作主要分为前期调查和资料收集、规划方案设计阶段、规划设计优化阶段、评审和报批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基础工作开展阶段
主要工作是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目标,制定技术方案,进行规划设计的资料收集及调查等。
资料收集及调查内容主要是:
基础资料:包括自然条件、资料状况、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村域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农林牧渔普查、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及村域发展历史等资料。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资料、历年土地统计资料、历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资料、待开发土地等专项用地调查资料、土地评价等资料。
有关土地利用规划资料:包括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农林牧渔及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各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
规划等资料。
其它相关资料:包括地域特色等影响土地利用的资料。
第二阶段: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是在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质量评价与潜力分析、各部门用地需求预测及环境质量评价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土地开发、复垦以及新建区地块的位置,以及规划设计文本、说明及图件的编制工作。
土地复垦的重点是确定搬迁农户和搬迁企业。
为顺利开展工作,满足项目申报材料要求,应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主导下,对现状分村人口、农房主体建筑、村民搬迁意愿、农村居民点和工矿企业等情况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表并让权利人确认签字,最后由编制单位进行实地拍照并将复垦整治区块落实上图。
对土地开发区块,实地踏勘拍照,结合实地地形和满足生产农耕需要,规划设计路沟渠等要素。
编制村级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件和村级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图件。
对建新区块,根据申报材料要求,应按照至少1:2000地形进行实地勘测,计算面积和地块建设规划图编制。
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块,需考虑进行规划局部调整,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前后图件、补划前后图件,并编写规划调整说明材料。
第三阶段:规划方案优化阶段
第四阶段:规划成果评审和报批阶段。
1、由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做好论证纪要和签到。
2、由县国土资源局及时发布听证公告,组织村镇对规划设计方案听证工作,并做好听证笔录、纪要和听证签到工作。
3、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农村综合整治的有关事项,并做好会议纪要、村名签到工作。
4、根据听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方案和文本,完善农户搬迁确认表。
5、根据项目申报流程,项目报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省政府审批立项。
编制的技术方法
该方案的编制,是在全面分析调查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在综合研究土地利用现状、村庄建设现状、土地生产潜力、土地资源开发条件及各部门用地需求等情况后,经综合平衡和优化调整,形成规划编制方案,使农村土地整治规划从本质上科学、经济上合理。
(一)公众参与法
为顺利开展工作,特制定了一套调查表,分别对现状分村人口、农房主体建筑、村民搬迁意愿、农村居民点和工矿企业等情况进行调查。
在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共同配合下,完成搬迁农户确认表、搬迁企业确认表,并实地踏勘拍照,最终将整治区块落实上图。
工作
过程深入细致,完全尊重村民意愿,充分体现了公众参与性。
(二)统筹规划法
规划设计方案在与各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新增建设不占用基本农田、标准农田,符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民新村与村庄规划选点一致,符合村庄规划。
规划设计方案与各相关规划衔接,体现规划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三)gis分析法
利用gis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处理优化。
如在进行农民新村选点分析时,我们有多个可以选择的点,参照镇建设标准的中心村选点原则,以gis为平台,选取最优点位,满足耕作半径和生产生活方便的需求,对跨自然村安置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邹礼卿;土整规划需把握三大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06期
[2] 潘凡;章鸣;陈铭;关于土地整治规划定位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