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全国创新 推荐题型
题型一 设计性实验
1. (1)白纸、刻度尺、三块厚薄不同但口径相同的玻璃凸透镜
(2)①将最厚的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纸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②用刻度尺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 甲;③重复上述实验,分别测出另外两块凸透镜的焦距f 乙和f 丙
(3)比较f 甲、f 乙和f 丙的大小,焦距最小的凸透镜,会聚能力最强(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2. 所选器材:烧杯、浓盐水、细线
操作方法:用细线拴住两块“玻璃”,分别将其缓慢放入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中 现象:一块漂浮,一块下沉
结论:下沉的玻璃是普通玻璃
3. (1)停表、刻度尺
(2)①在校门口前的街道边标识A 、B 两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路程s ;②让一名同学站在A 点,另一名同学站在B 点;③汽车车头行驶至A 点时,A 点处的同学举手示意,同时B 点处的同学用停表开始计时;汽车车头行驶至B 点时,B 点处的同学停止计时,记录汽车
从A 点到B 点行驶的时间t ;④算出汽车的平均速度v =s t
(3)若v >30 km/h 则超速,若v ≤30 km/h 则不超速
4. (1)两个相同的杯子、天平、热水、冷水、冰柜、钟表
(2)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入适量的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将两杯水同时放入同一冰柜中进行冷冻,每隔适当时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情况
(3)若热水先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真的;若冷水先结冰或同时结冰,则传说中的说法是假的
5. (1)用台秤测出自身的质量m (3)用秒表测量出上楼所用的总时间t (4)mgh t
6. 将塑料球竖直向下逐渐压入水中,塑料球对手有竖直向上的力(或将塑料球压到盆底,立即松手,塑料球竖直上浮)
7. 几何中心 (1)①用细棉线系住小孔将不规则的薄木板悬挂起来,当木板静止时,用笔和刻度尺在木板上画出重力的作用线AB ;②利用同样的方法再画出另一重力作用线CD
(2)A B 、CD 的交点 (3)③
题型二 多项选择题
1. BC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灯泡L 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
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 =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A 错误;由U =IR 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 正确;电源电压不变,由P =UI 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小,C 正确;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变暗,D 错误。
故选BC 。
2. CD 【解析】由图甲知,电阻R 0与R x 串联,A 错误;电表与R 0与R x 串联,故圆圈处的电表应为电流表,B 错误;由题图乙知,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踩踏板,压敏电阻阻值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因电源电压恒定,故电路中电流变大,R 0两端的电压变大,C 正确;运动员没有踩踏板时,压敏电阻阻值最大,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则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D 正确。
故选CD 。
3. B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 0与R 串联,电压表测R 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因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大,所以,当烟雾浓度增大时,光照变小,
感光电阻R 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I =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由串联分压规律可知R 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A 错误,B 正确;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变大,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BD 。
4. BC 【解析】卫星在太空中运动,声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A 错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通过电磁波与地面联系,B 正确;卫星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动,相对于地球位置不变,相对地面是静止的,C 正确;卫星运行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D 错误.故选BC.
5. CD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重力被4段绳子承担,所以拉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4倍,s =4h =4×0.2 m =0.8 m ,A 错误;同一段绳子每个地方的拉力相等,所以绳子对
地面的拉力为F =14G =14
×6 N =1.5 N ,B 错误;对物体做的功为W 有=Fs =1.5 N ×0.8 m =1.2 J ,C 正确;横梁受到6段绳子的拉力,所以横梁受到的拉力为F 拉=6F =6×1.5 N =9 N ,D 正确。
故选CD 。
6. AD 【解析】放入木块前,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 =G =mg ,压强为p =F S 1=mg S 1
,A 正确;放入木块后,水面的高度为h =V S =m
ρ水S 1-S 2=m ()S 1-S 2ρ水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ρ水gh =ρ水g ·m (S 1-S 2)ρ水=mg S 1-S 2,B 错误;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V 排=S 2h =mS 2(S 1-S 2)ρ水
,
压力刚好为0时,木块漂浮,木块的重力为G木=F浮=ρ水gV排=ρ水g·mS2
(S1-S2)ρ水=
S2 S1-S2
mg,C错误、D正确.故选AD.
7. ABD【解析】因为A球漂浮、B球下沉,所以ρA<ρ水、ρB>ρ水,因此ρA<ρB,A正确;A球漂浮、B球下沉,所以F A=G A、F B<G B,A、B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即G A=G B,故F A>F B,B正确;A球受到的浮力大,排开的水多,所以放入A球后的水深,故放入A球后比放入B 球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C错误;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水的重力、小球的重力的和,由题知分别放入A、B球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且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
=F
S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D正确.故选ABD.
题型三 短文阅读题
1. (1)运动 (2)凸透 (3)无人驾驶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受到阻力的作用停止运动,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解析】(1)以行驶中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于出租车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2)车顶上摄像头的镜头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相当于一个凸透镜;(3)无人驾驶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受到阻力的作用停止运动,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倾倒.
2. (1)较低 电磁波(或无线电、中继卫星) (2)长 在火星上受到的阻力小(火星上滑动摩擦力小或火星上空气阻力小) (3)水的比热容大 (4)低
3. (1)1.5×107 7.2×104 (2)增大 增大 2.4696×107 (3)舰载机在较短的距离内获得较大的升力便于起飞 (4)将常规动力换成核动力
【解析】(1)P =1.5×105 kW =1.5×108 W ,v =36 km/h =10 m/s ,F =P v =1.5×108 W 10 m/s =1.5×107 N ;t =2 h =2×3600 s ,s =v t =10 m/s ×2×3 600 s =7.2×104 m ;(2)歼15正常起飞从启动到离开飞行甲板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动能增大;因为飞机离开甲板上处于上升过程,所以重力势能增大;s =105 m ,F 压=2×117 600 N ,W =F 正s =2×117 600 N ×105 m =2.469 6×107 J ;(3)(3)舰载机的升力是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获得的,航母飞行甲板倾角为12°,舰载机起飞时飞行仰角约为14°,这样设计可以在相同时间内,上方空气通过的路程较长,速度较大,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可知,舰载机在较短的距离内获得较大的升力,从而便于舰载机起飞;(4)由题意可知,“山东舰”的燃料储备量大,且每天以20节航速航行时的消耗量非常大,不利于航母的续航,为了提高航母的续航能力能源可以改为核动力。
4. (1)液化 放热 (2)采用伞状结构(采用碳基吸收体) 污水处理(答案合理即可)
5. (1)C (2)燃料在气缸中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解析】(1)A 、B 、C 、D 四幅图分别是内燃机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高压气体燃烧是发生在做功冲程,所以巨大的爆发力由C 图的做功冲程实现;(2)内燃方式相对于外燃方式而言,因为燃料在气缸中燃烧,因此热量不容易散失,热效率显著提高;(3)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可以将厚玻璃筒内的废气排出,因此和内燃机的排气冲程原理相似.
6. (1)玻璃泡中的空气 高 (2)b c 半导体
【解析】(1)伽利略的温度计测温物质是玻璃泡中的空气,玻璃管中的水柱越高,表明手掌的温度越高;(2)闭合开关,温度过高时电磁铁磁性增强会吸引衔铁下来接通电路,引发电铃报警,所以电铃应接在电路中的b 位置,热传感器应接在电路中的c 位置;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而增大,若接入金属导体,电路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流就会减小,不能吸引衔铁接通电路,故热传感器应使用图乙中的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