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创新题型汇总编写(六)1.如图所示,已知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为200N ,物体2s 内匀速上升高度为1m ,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力、空气阻力均忽略不计。
则此过程中绳子移动的速度为________ m/s ,拉力F 为 _______ N ,总功为_______ J ,其功率为______W 。
若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额外功为 ______ J 。
【答案】1;100;200;100;40【详解】[1]由图可知,绳子的股数是2,绳子移动的距离为21m=2m s nh ==⨯则此过程中绳子移动的速度为2m =1m/s 2ss v t == [2] 拉力F 为 200N ==100N 2G F n =[3] 总功W 总为 =100N 2m=200J W Fs =⨯总功率P 为200J =100W 2sW P t ==总 若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则额外功为(1)=(1-80%)200J=40J W W μ=-⨯额总2.利用矿泉水瓶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瓶盖的直径为______cm;(2)如图乙所示,瓶盖侧壁有一条条竖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变形,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丁所示,在一个盛水的瓶子内插入一根吸管A,用另一根吸管B对准A的管口上方吹气,看到A的管口有水喷出,这是因为流体的流速越______,压强越______。
【答案】(1)1.50(1.48~1.52);(2)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3)使物体发生形变;(4)大;小【详解】(1)[1]刻度尺上最小格表示的长度是0.1cm,也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瓶盖的左端对准的刻度是9.00cm,右端对准的刻度是10.5cm,所以用刻度尺测量瓶盖的直径为,1.5cm。
(2)[2] 瓶盖侧壁有一条条竖纹,这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3)[3]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用力挤压瓶子,瓶子变形,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4][5]吹起前,吸管A和烧杯构成连通器,吸管内和烧杯内液面相平。
往B管中吹气,吸管A上方空气的流速增大,压强减小,A管中液体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液面上升。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多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C. 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D.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答案】D【详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可以说物体含有多少内能,故A错误;B.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故B错误;C.物体的温度越高,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能会越多,故C错误;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4.图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大试管内装有碎冰,烧杯中有适量的冷水,则实验中()A. 碎冰颗粒越大越好B. 温度计的玻璃泡始终在大试管中物质的中央C. 需要观察大试管中物质的状态D. 大试管直接放在空气中一定比放在冷水中好【答案】BC【详解】A.实验中,为了使晶体受热均匀,效果更好,碎冰颗粒较小一点更好,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始终在大试管中物质的中央,故B符合题意;C.实验是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需要观察大试管中物质的状态,故C符合题意;D.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要比直接加热的效果更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5.船闸是利用_____原理工作的;潜水艇是利用改变_____实现浮沉的;【答案】连通器;自身重力【详解】[1] 船闸是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
分别于上下游构成连通器。
船闸也是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2]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方法有,改变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即改变物体体积的大小,或改变物体自身重力的大小。
显然潜水艇是利用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的。
6.从2月17日起我市初三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晋升网络主播。
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 黄老师录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的B. 同学们通过网课学习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袁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加快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从而达到增大音量的D. 同学们可以听到老师风格迥异的课,因为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辨别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声音【答案】A【详解】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黄老师录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引起的,故A正确;B.声音既能够传递能量,也能够传递信息,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C.响度是反映声音的强弱,与振幅有关,袁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音量变大,是通过增大声音的响度从而达到增大音量的目的,故C错误;D.音色是反映声音的品质及特色,当听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我们是根据不同老师声音的特点不同,来进行判断的,即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7.小币同学用水平力F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100N的A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80cm,物体B重50N(物体B与A始终接触),此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
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_________(选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或“为零”),水平拉力F为___________N。
【答案】水平向右;36【详解】[1]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物体B受到A的摩擦力B =8Nf,所以,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A 8Nf=,方向水平向右。
(3)物体A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对A的摩擦力f地加上物体A受到B施加的摩擦力f AA =10N+8N=18NF f f=+左地滑轮为动滑轮,水平拉力F为F左的2倍,故2218N=36NF F==⨯左8.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 高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漫反射引起的B.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与彩虹在湖面形成倒影的原理相同C. 手机扫描二维码,手机照相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远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后面,应佩戴合适的凹透镜矫正【答案】C【详解】A.高楼的玻璃幕墙,属于光滑的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湖面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
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与彩虹在湖面形成倒影的原理是不相同的,故B不符合题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属于照相机照相,手机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制成的,故C符合题意;D.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像落在视网膜后面,应佩戴合适的凸透镜矫正,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实验中,小明选取了如下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砝码、棉布、毛巾、弹簧测力计。
(1)在此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2)开始拉木块时,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然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为_____N。
(4)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答案】(1)控制变量法;(2)变大;(3)2;(4)压力【详解】(1)[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大小相同,只改变压力大小,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时,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即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2)[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是平衡力的作用,即摩擦力等于拉力,所以,当拉力逐渐增大时,摩擦力也增大。
(3)[3]由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5N,示数为2N。
(4)[4]在木块上放上一个砝码,压力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摩擦力也增大,所以可以得出:然后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
通过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0.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A. 一个苹果B. 一名中学生C. 一头牛D. 一辆家用轿车【答案】C【详解】一般情况下,教室长为8m、宽为5m、高为4m,则教室的容积V=8m×5m×4m=160m3由ρ=mV得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kg/m3×160m3=206.4kgA.一个苹果的质量1斤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B.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在50~100kg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C.一头牛的质量在300kg左右,接近教室中空气质量,故C符合题意;D.一辆家用轿车的质量在1000kg以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现有3块相同的砖,每块砖重为10N,一人用竖直的两板将三块砖如图所示夹起,则“2号”砖左侧和右侧各自所受摩擦力大小分别为()A. 5N 5NB. 5N 10NC. 10N 5ND. 10N 10N【答案】A【详解】砖块受到的重力是10N,由于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2号”砖,左侧受到向上的5N摩擦力,右侧受向上5N的摩擦力。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小明五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79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是()A. 12.45cmB. 12.365cmC. 12.448cmD. 12.37cm【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数据12.38cm,12.36cm,12.79cm,12.38cm,12.34cm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mm,测量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其中12.79为错误数据,应舍去;书的宽度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L=≈12.37cm4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