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常言道:“高考是指挥棒”,我们在进行高考复习时,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高考不考的内容,不管你觉得多么的重要,多么的诱人,坚决在课堂上不讲。
所以除了要精心研究每年的浙江省的《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之外,还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找出生物试题的命题规律和套路,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这样就能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提升每一分值的性价比。
从上表看出,选择题较多考查必修3和选修3的知识点,偶尔也考查必修1的。
但2013年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往年考选修三的选择题一般是2道,必修一是1道或无,但2013年的选择题必修一是2道,选修三变成了1道,增加了非选择题的分值。
复习策略一:应加强必修3和选修3相关概念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去年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针对核心概念和高频考点,编写"判断题"来训练学生,效果不错,因为生物选择题的题干通常是“……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其实质就是一种广义的判断题。
2013年和2014年选修三的选择题分值下降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延续到2015年的高考,应值得注意和思考,建议加强选修三的非选择题的训练。
二、近四年浙江高考生物非选择题分析
2014
1.从上表看出,非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在必修2“遗传与变异”,及必修1“细胞代谢”,偶尔考必修3“动植物生理”上。
但从2012年开始,非选择题也考查了选修三知识点。
复习策略二:加强必修2必修1及必修3主干知识的识记、表达,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四种能力:理解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识表格、绘曲线、绘遗传图解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其中仍以培养理解能力为主。
另外,纵观高考题中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考点,所涉及的考点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不存在重叠现象。
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考点”有哪些呢?根据高考卷中考点出现的频率,把“核
心考点”分为一到三类,如下表所示:
(注:分类依据是:统计了历年8份高考卷,6次出现的考点为“一类考点”,3-5次为“二类考点”,1-2次为“三类考点”)
复习策略三:在进行内容复习和针对训练时,特别是到了后期专题复习和模拟训练的时候,对于一类考点和二类考点,要反复训练,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和题型,要定期的经过变式,在以后的训练中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巩固提高,使这些知识点的内容和解题规律烂熟于心。
由上表可见,历年高考中各模块分值比例格局基本不变,从各模块占理综生物总分的百分比来看,五年的平均值,必修一和必修三各占30%左右,必修二占23%左右,选修三大概占17%左右。
复习策略四:在期初定复习计划的时候,各模块所用的时间应该跟高考中所占的分值大体呈正相关;在后期进行模拟训练时,每张试卷中各模块的分值分配也要于此相当,同时也要有部分习题是跨模块的综合题,让学生熟悉综合题型,掌握解题技巧。
四、近四年高考生物试题的难度:
由上表可见,生物试题的难度呈稳中有降的趋势,特别是近两年,没有出现偏题、怪题和繁题。
但也没有纯理论性的试题和单纯识记题,试题充分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生产、生活、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的联系。
答案客观性较强,区分度较好。
就试卷格局、题目类型、考点分布和能力目标而言,考生都比较熟悉,无不适应之感。
但试题在设置上也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有新,比如在试题的切入点、考点的组合等方面又有所不同。
复习策略五:我们平时在布置作业或命题时,不要出现太偏和太难的题目,也要淡化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
试题的题干及各选项的描述简洁明朗、指向清楚,看似简单,但能力立意较深刻,要从不同的知识维度和能力要求上,多方位考查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迁移能力。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背景素材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但同时,也要避免“题海战术”,精选典型试题,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避免挤占别科的时间。
实验设计题和遗传题是近四年来非选择题部分每年必考题型,下面在分析近四年出题轨迹的基础上,针对这两类题型提出大胆的预测和复习建议。
五、实验设计题
1.近五年实验设计题的出题轨迹:
2010年:设计一张表格,表达实验预期-原因分析
2011年:写实验推论,目的、预期、原因
2012年:用坐标系表示细胞数变化曲线
2013年:写实验目的,预测实验结果(在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图曲线表示,比较特别的是,该坐标系是双纵坐标)
2014年:设计表格,将预测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填入表格(反射弧中,刺激对效应器的反映)2.复习策略六:本人认为,2015年高考实验题除了仍然可能出现些往年的考试形式,但用坐标曲线来预测实验结果已经连续考了两年,2015 年再考这种形式,概率不大,用其它表示方式如直方图,圆饼图或设计表格等来表示实验结果可能性较大,这样的形式也方便高考阅卷。
其它还有可能出现以下考查方向:
⑴实验原理的书写。
⑵重视用实验原理和书本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⑶一定要重视实验的目的,确定分组的情况。
⑷关注单因子变量原则和对照的原则: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和条件对照。
有时试题经常会出来两种对照原则同时要求,如空白对照和自身对照。
⑸重视书本上的实验复习,以不变应万变,在做实验题时要套用书本上的有关实验方法。
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实验试题总是在课本实验上找到相应的类型。
六、遗传题
1.近四年遗传题的出题轨迹:
2010年,遗传图解表示+遗传定律+染色体内容
2011年,遗传图解表示+遗传定律+中心法则
2012年,遗传图解表示+遗传定律结合育种
2013年,遗传图解表示+遗传定律结合育种+基因工程
2014年,遗传图解表示+遗传定律结合育种+基因文库+植物细胞培养(胚状体)
2.复习策略七:2015年的遗传题的考查形式还是延续往年的考查形式,很有可能还是“遗传图解表示+遗传定律+其它”。
至于遗传图解的书写,一直是学生的易错点,小问题不断,得不到满分,学生常见的不规范写法有:不写“P、F1、×、↓、♀、♂”等符号,或符号写错;不写出“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比例”等必要的文字说明;基因型书写不规范,如:aA,BXbX等。
针对这种情况,平时在训练时,要把符号书写、文字表达等细节进行格式化,反复强化训练。
遗传定律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在熟悉一对相对性状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帮学生总结多对基因的遗传规律和解题方法,比如“分解组合法,倒推填空法”等等。
对于子代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和特例,我一直觉得考查的可能性较大。
七、高考改卷时发现的问题
1.答题速度慢,来不及做;
2.知识系统性较差,该记忆的没记住;
3.审题能力较差;
4.答题不规范,书写能力较差;
5.实验设计能力较低;
6.书写遗传图解不规范。
复习策略八:
1.限时训练,提高答题速度,落实规范答题;
学生答题不规范,表达不严密、不完整等是考试中出现的普遍现象。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指导。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是要指导学生做答案时要弄清答案要点,要围绕题干条件和问题紧扣基本观点,表达要准确,逻辑严密。
二是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生物术语,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2.加强例题讲解,注重审题与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一般步骤,要特别注意以下题型的步骤训练:
(1)人类遗传病计算(单基因遗传病)
(2)解实验设计题(三部曲)
(3)解坐标图题(三看原则)
(4)解信息综合题(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3.牢牢抓住以下复习重点:
(1)在重点知识范围内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2)进行课堂例题教学研究,精选典型例题;
(3)挑选或编制合适的模拟题;
(4)强化实验设计;
(5)突出遗传题训练,关键是学会遗传图解的书写和遗传规律应用。
4.指导学生看课本
(1)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概念
(2)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画
(3)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实验
5.指导学生学会三个思维能力
(1)学会整体思考;
(2)学会用示意图思考;
(3)学会用实验过程思考。
总之,对于学生而言,“目标具体、信心坚定、体能充沛”是高考取胜的前提条件;“大计划”与“小计划”的协调运行是高考成功的保障;抓住“核心考点”是高考制胜的法宝;“回归教材,归类错题、提炼模型,规范答题”是突破高考“瓶颈”的利器。
愿2015年高考新中再创辉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