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带答案解析

2021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带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36分)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

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答案】B【考点】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解析】【解答】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通过细胞凋亡使得五指分开,不符合题意;B、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符合题意;C、生物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通过效应T细胞激活靶细胞使其凋亡,不符合题意;D、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往往是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细胞凋亡指的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是一种自然现象。

(2)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区别如下:区别点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起因生理或病理性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范围多为单个细胞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细胞膜内陷玻损细胞器无明显变化肿胀、内质网崩解细胞体积固缩变小肿胀变大调节过程受基因调控被动进行炎症反应不释放细胞内容物,无炎症反应释放细胞内容物,引发炎症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

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③④⑤D. ①③⑤【答案】C【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遗传信息的翻译【解析】【解答】① 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同位素标记tRNA无法使多肽链具有标记,错误②由题意知,目的为获得多肽链,不需要将其合成为蛋白质,所以不需要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错误③若要使多肽链被同位素标记,需要同位素标记多肽链合成的原料氨基酸,正确④为了获得多肽链,应该需要指导多肽链合成的mRNA,所以需要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来作为mRNA,正确⑤翻译的过程需要各种酶和能量,所以需要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来提供合成所需要的其他物质,正确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③④⑤故答案为:C【分析】主要考查基因表达中翻译的条件。

翻译是蛋白质生物合成(基因表达中的一部分,基因表达还包括转录)过程中的第二步(转录为第一步),翻译是根据遗传密码的中心法则,将成熟的信使RNA分子(由DNA通过转录而生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核苷酸序列)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

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的条件包括:模板(mRNA)、原料(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能量(ATP)、酶(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和场所。

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可以模拟细胞环境。

3.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B. 光、矿质元素和水C.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D.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答案】A【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解析】【解答】绿色植物生长的实质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的结果,根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变过程可知,植物增加的质量主要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体内60%以上是水。

水是构成植物体的最主要物质。

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很多化合物都含有一定量的矿质元素,缺少这类元素植物将不能健康生长。

光作为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而植物的生长是物质积累的结果。

故答案为:A【分析】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的原因。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生长的实质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积累的结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植物重量增加与吸收大量的水有关;矿质元素是指除碳、氢、氧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少这类元素植物将不能健康生长,矿质元素可以促进营养吸收。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答案】 D【考点】反射的过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动物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析】【解答】A、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不符合题意;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不符合题意;C、由题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也可通过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间接调节心脏活动,不符合题意;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主要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

兴奋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惊吓可以是我们看到的物象,可以是听到的声音,或者是摸到的东西,所以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体现了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调节也可以通过内分泌间接调节心脏活动;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

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

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

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答案】C【考点】伴性遗传【解析】【解答】A、叶雄株基因型为X b Y,窄叶雌株基因型应该为X b X b,根据题目意思,X b的花粉不育,所有不可能出现窄叶雌株,不符合题意;B、如果而亲代宽叶雌株是杂合体,则子代雄株既有宽叶,也有窄叶,不符合题意;C、宽叶雌株基因型为X B X-,窄叶雄株基因型为X b Y,含基因的X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所以在子代中只有雄株出现,符合题意;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只产生X B配子,一定是纯合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分离定律。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

窄叶基因b会使花粉致死,后代没有雌性窄叶植株。

若母方宽叶纯合父方宽叶则子代雌雄均有都为宽叶;若母方宽叶杂合父方宽叶则子代雌性均为宽叶,雄性宽叶窄叶都有比例相等;若母方宽叶纯合父方窄叶则子代只有雄性且均为宽叶;若母方宽叶杂合父方窄叶则子代只有雄性,且宽叶窄叶比例相等。

(2)伴性遗传规律:①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如哺乳类等为XX为雌性,鸟类ZZ为雄性)传递纯合显性基因时,F1雌、雄个体都为显性性状。

F2性状的分离呈3显性:1隐性;性别的分离呈1雌:1雄。

其中隐性个体的性别与祖代隐性体一样,即1/2的外孙与其外祖父具有相同的表型特征。

②当同配性别的性染色体传递纯合体隐性基因时,F1表现为交叉遗传,即母亲的性状传递给儿子,父亲的性状传递给女儿,F2中,性状与性别的比例均表现为1:1。

③存在于Y染色体差别区段上的基因(特指哺乳类)所决定的性状,或由W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仅仅由父亲(或母禽、母鸟)传递给其儿子(或雌禽、母鸟)。

表现为特殊的Y连锁(或W连锁)遗传。

④伴X显性遗传疾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伴X隐性遗传疾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 D【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解析】【解答】A、由于细菌甲是异养生物,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不符合题意;B、根据曲线可以看出,培养基更换频率不同,细菌增长速率不同,23h时能达到的种群数量也不同,a组的环境条件最优越,不符合题意;C、据图可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细菌种群近似于J型增长,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不符合题意;D、在培养的早期阶段,空间和营养都是比较充分的,短时间内种群增长可以表现为J型增长,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主要考查种群的增长曲线。

异养生物指的是那些只能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生物。

在食物(营养)和空间条件充裕、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表现为J型增长。

培养液更换越频繁,单位时间获得营养物质越多,种群增长越快。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保持相对稳定。

二、必考题(共4题;共39分)7.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_。

(2)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