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ppt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ppt

选读》、《音乐欣赏》、《美术欣 赏》、《书法实践》等 • 活动:
教学内容研究论文
饶恒久 饶恒久 葛南 韩丽红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6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6年6期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 1、学生评教打分 • 前20%:饶恒久 三个教学班打分
韩丽红 两个教学班打分 90分以上:葛 南 刘晓婷 宋 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师资队伍
2、教师培训
2005年 饶恒久、葛南、李瑾华 2006年7月 饶恒久、李瑾华 2006年8月 葛南、韩丽红、高 艳 宋华、韩英军、杨晓峰
中央党校培训 教育部新教材培训会
3、课前准备
充实教学资料: 建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文件库、案例库、视频资料库、试题库 (照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报告人: 饶恒久
一、本项目的性质
立项时间:2005年 课程性质:本科生必修课 学分:3 学时:48(理论32、实践16)
二、课程建设目标
1、整合原《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使课 程内容体现学科性、针对性,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2、组建、培训一支合格的教学梯队 3、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过程与文件规范化,教学
集体备课,试讲领先
完善教案,制作课件
四、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改革
1、内容改革 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建立起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教学体系 在教材理论框架下,强化道德情感的培 育
2、多种教学方法试用于课程教学
运用一主多辅式教学法 一主:以系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为主 多辅:“师生问答式”、“案例分析式”、 “团队(合作)攻关式”、“主题演讲式”、 “主题论辩式”、“法庭辩论式”教学法、 “参观访问式”教学法、“行动体验式”教 学法等 。
材料都有统一规范的格式要求、
学生课后作业
关于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民 负担的调查报告
资信勘察06-1 沈锋
5、社会实践
要求每个学生在本学期都要利用三节课的 时间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并在“社会实践 表”上盖章、签字,期末交回老师手中, 可计平时成绩的5分。 通过实践,同学们接触了社会、了解 了社会,体验了生活,体现了道德修养课 “知行合一”的特点
课堂提问 课堂专题辩论 课堂案例讨论 课间小组答疑 课后教师信箱答疑 课后学生个别谈话 课后学生书面来信
学生来信
饶老师: 您好!看到您的来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
给我回信给我指明方向.上次没发好造成部 分丢失对此我感到抱歉.您的教导为我的大 学路乃至人生路定下了指导思想,我再次感 谢您!我会牢牢把握今天,多学些本事.祝老师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繁重的教学内容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
教材内容太多,课堂讲授时间不够 理论难度很大而文字表述极其简要 学生自学难度大 各章节都不能调整
建议:
建立德育社会实践基地; 给教师留出共同学习和出外观摩、考
察的时间。
Thank You !
六、课程建设特色
1、教学目标承担着双重任务 本门课程肩负引导大学生接受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任务;还 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和“法律素质”的重大任务。
2、教学过程的三大特色
• 教学目标的特殊性:
–鲜明的原则性 –强烈的针对性
• 独具特色的接受图式
–知识图式、思想图式、价值图式、品德图式、 人格图式
3、作业
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及时强化所 讲授的知识。
填写图表、即时回答,完成课堂作业。 课下观看法律、道德题材的电影写读后感 、参加学校的社科类科技创新活动。 参加公益活动写出报告。
4、考试
采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 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期全面反 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想道德状 况。
效果有明显提高; 4、围绕主体课程建成一批相关选修课; 5、公开发表与本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
三、师资队伍建设
1、人员配备
饶恒久 教授、博士 葛 南 副研究员、硕士 李瑾华 副教授、博士 韩英军 副教授、博士 高 艳 讲师、博士 刘晓婷 讲师、硕士 韩丽红 讲师、硕士
文学与伦理学 思政教育 文学与伦理学 史学与政治学 史学与法学 艺术学 法律学
3、上课学生规模
教学班:16个 每班人数:150-200人 总计选课人数:2000多人
4、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 果: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多媒体、声像互动
五、课程管理
1、教师讲授: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五、课程管理
2、学生讨论:
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贴近 学生生活,开展课堂讨论或课外讨论”
• 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 • 国家、学校、教师意志与学生意志
相统一; • 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 • 教学过程与修身过程相统一 。
4、尝试构建理工科大学本科生道德修 养教育课程体系
• 配套课程: • 《唐诗宋词赏析》、《中国古代散文
李瑾华 高 艳 韩英军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 2、学生座谈会评价
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了解社会的机会太少,社 会发展变化节奏太快,学生提出的许多社会实际 问题和思想困惑、心理压力,对教师来说都是新 问题
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困难大,学校定了14个 课时的课外实践,但是本科生第一年课程安排很 多,无法集中安排本门课的课外实践;分散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