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文学常识 共29页
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文学常识 共29页
忠实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 各方面活动,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 及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政治势力的消长。
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反映了当时的进步思 潮。
4、特色: 《左传》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对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作出道德、伦理评价,为后人提供历史 借鉴。
5、评价: 文质并盛,把历史散文推上一个高峰,成为后
2、善于写人物 晋文公、郑之产、齐晏婴、郑伯、共叔段、武姜 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丰富性、复杂性。 晋文公:贵公子—政治家,四处流亡—一代霸主,性
格有一个曲折的成熟过程。
3、善于写战争 记录了几百次战争,五大战役:城濮之战、崤之战、
泌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小战役也各具特色。
4、 善于写辞令。 风格各异:犀利、不卑不亢、刚柔相济,适合人物性
《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一)“贵士”的倾向:重视平民知识分子,反映了当 时“士的崛起”。
(二)《战国策》反映了纵横家重功利重实用的价值观、 人生观。
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 如:苏秦得意还乡之时的一番感慨:“嗟乎!贫穷则父
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盍可 忽乎哉!”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张仪也亮出了“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 室,天下之市朝也”的观点。 《秦策一·司马错与张仪 争论于秦惠王前》 (三)崇智尚贤的政治观。 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以智服人)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 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
《春秋》原文18000多字,语言极为精练。现 存16000多字。
●《春秋》三传: 《左传》鲁·左丘明 《公羊传》齐·公羊高 《谷梁传》鲁·谷梁赤
三传异同: 《公羊传》《谷梁传》用今文(隶书)撰写,
解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左传》用古文(篆 书)撰写,增补不明史实。
对孔子所修《春秋》的不同解读,在汉代形成 历史上有名的“今古文之争”。
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左传》的进步性 1、民本思想:重民、以民为本。
在君民关系上,作者以为,君主有德方能为天 所佑;得民或失民,是立国或灭国的重要原因。
例:“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 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 传·哀公元年》陈大夫对其国君所言)
2、神民关系:人的地位提高了。 例:虢GUO君祭神,虢国太史“国将兴,听于
《春秋》与《左传》
春秋时期: 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一般指: 770BC.—477BC.这一时期 (周平王元年东周立国—周敬王四十三年)
《春秋》: 鲁国编年体历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编
《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
记载时间: 自722BC.(鲁隐公元年)—481BC.鲁哀公十
四年共242年间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 书,为后代编年史的滥觞。
春秋时期从容不迫的行人辞令,到此时已演 化为议论纵横的游说之辞。最值得注意的是 铺陈、排比和夸饰的熟练运用。
3、《战国策》游说之辞,还有一大特色—— 明畅通俗。
《史记》
《史记》
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三年》
3、 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残暴荒淫的本性。 例:《郑伯克段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4、 表彰了对国家有贡献的历史人物: 齐桓公、晋文公、管仲、郑子产、烛之武(退
秦师)、鲁仲连(义不帝秦)、铉高(犒师)、 知罃… …
从文学的角度看: 1、 故事性强 ,颇具戏剧性情节;
格特征。可见出当时的外交辞令已经很讲究。
《国语》的体例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 《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国语》的思想倾向
《国语》的思想基本上体现的仍是儒家思想, “重民”、“尚礼”、“崇德”是其主要表 现。
《国语》的文学特色
(一)《国语》以记言为主,穿插着一系列的故事, 有时候也能写出生动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亦 有虚饰现象。
(二)《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会集中 一定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显示向纪传体过渡的趋 势。
(三)《国语》各篇文章水平参差不齐,文体风格 不一。
(四)《国语》的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既与 《尚书》的诘屈聱牙大不相同,也有别于《春秋》 的凝练含蓄。
《战国策》
《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 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记录战国时 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 辩论的言辞。
(2)善用譬喻、寓言来形象地说理,消除对方 心理上的抵触感。
战国策士为达到游说目的,还善以生动形象的语 言表述抽象道理,其手法就是巧于比喻和善用寓 言。例如《庄辛说楚襄王》、《靖郭君将城薛》 (《齐策一》)。
2、大量使用对偶、排比、夸张等技巧加强修 辞效果。
“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辩:雄辩; 丽:夸饰;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的记录。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春秋时期 从容辞令的行人,演变而为剧谈雄辩的说 士。不少文章,观察敏锐,,见解深刻, 方式巧妙,语言机敏,一直被认为是古典 散文中的典范。
1、灵活机智的进言方式:
(1)善于揣摩对方心理,投其所好,避其所忌, 由近及远,因小见大。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赵策一》) “邹忌 讽齐王纳谏”(《齐策一》)
何谓“纵横”
所谓“横”,乃“连横”之简称,即以秦国 为中心,分别联合山东任何一国,东西连成 一条横线,攻击其他各国。所谓“从”,乃 “合纵”之简称,即山东六国从燕到楚,南 北合成一条直线,联合抗秦,在强秦虎视眈 眈之下,图谋自存。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一)精彩绝伦的游说之辞 《战国策》的文章,许多是当时游说之辞
《左传》 作者:左丘明。
1、记录时间: 自鲁隐公元年722BC—453BC,比《春秋》晚
28年。
2、字数: 《左传》近20万,超过《春秋》10倍。
晋·杜预把它分年附在《春秋》后边,称为《春 秋左氏传》。
3、《左转》内容、笔法
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 和传说,把《春秋》中简短的记事发展成为完整 的叙事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