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兴趣班教案

科学兴趣班教案

2007至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科学兴趣班教案任课教师:曾1、手压式风车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体验成功。

2.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个玩具——手压式风车。

它简单易做,可当作风车玩,装上水又可当作水车玩。

制作一个玩玩也十分开心。

3.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个玩具——手压式风车。

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体验成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一个带盖的饮料瓶、废易拉罐、铝片、细铁丝、吸管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个玩具——手压式风车。

它简单易做,可当作风车玩,装上水又可当作水车玩。

制作一个玩玩也十分开心。

二、新授1.参照图示,找一个带盖的饮料瓶,取下瓶盖,在瓶盖半径的1/2处钻一个小孔,在孔中塞进一段长50mm的饮料吸管。

2.用废易拉罐,剪一只40×18(mm)的长方形铅片,将一段长22mm的吸管放在铝片中间,用胶带粘牢做轴套,再将铝片弯成s形。

3.用一段长140mm的细铁丝穿进吸管做转轴,再将露出轴套两侧的铁丝折成直角,成为“u”形支架。

将插吸管的瓶盖盖在饮料瓶上,再将风车放在其上,使支架的两条腿跨在瓶盖上,吸管口要对着风车叶片的凹面,它们之间距离要适当。

然后将支架的两条腿,手压式风车就完成了。

4.调整吸管的高度,使风车转动不受阻为宜。

作业:制作手压式风车2、迎接蚕宝宝的诞生教学目标:1、经历对蚕卵、蚕宝宝的观察和描述过程。

2、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亲身感受,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亲身感受,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活动场地、各种卵卡片、观察工具:放大镜等教学过程:1、活动准备(1)师课前找养蚕的视频。

(2)全班交流观察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实地活动(1)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长作好观察记录(2)师,各小组稍加一些方法指导(3)回班进行交流观察发现3、写观察日记。

课件展示网上别的学校同学观察蚕的一生优秀的观察日记。

提出提纲。

学习撰写观察日记。

3、可爱的蚕宝宝教学目标:1、经历对蚕身体变化的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2、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亲身感受,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亲身感受,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蚕、盛放蚕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纸和笔等。

2、供蚕吃的食物。

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合作、探究)设计教学过程:观察蚕宝宝换外衣:1、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蚕宝宝蜕皮的、说说观察到的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蜕皮前后的蚕宝宝是什么样的、蜕皮要多少时间、蜕了几次皮?2、记录蚕的这些变化情况。

3、讨论: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将要蜕皮的蚕宝宝是怎样的?蚕宝宝慢慢长大了,谁来给它换新衣服?4、制作泡沫盆景教学目标:1. 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2. 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体验成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废弃的泡沫塑料,经过设计和加工,可以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

教具学具准备: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

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

废弃的泡沫塑料,经过设计和加工,可以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

二、新授1.根据你的创意和构思,将泡沫塑料用手和小刀刻挖成大、中、小山体各一块,再将山体底部用美工刀削平。

2.在山体上用丙烯颜料涂上颜色,趁颜料未干时再点上层层黑色,使其与山体颜色自然融合产生一种犹如绿色植被的感觉。

3.用美工刀将钙塑板切成长条,顶部削成斜面如屋顶状。

再将长条按需要切成长短不一的小块,制成5—6个房体,再用颜料画出门窗。

4.剪一块比屋顶面积略大些的红色的植绒纸,对折后粘贴在屋顶上作房顶。

5.用美工刀切一小块钙塑板,削成5—6艘船体,画出船舱,用大头针作成桅杆。

6.将棕色植绒纸剪成陆地和岛屿。

7.将制成的各部件根据构想在塑料盘内进行布置,待布局满意后再用白胶进行固定。

板书:仿山水盆景作业:每组同学制作一盆仿山水盆景5、制作旋转喷水瓶教学目标:1、制作旋转喷水瓶2、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制作旋转喷水瓶教具学具准备:空塑料瓶、竹管、尼龙绳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展示已经制作好的旋转喷水瓶。

二、新授(一)导入直接引入主题师:今天我们来制作旋转喷水瓶。

(二)探索1.先准备一个装饮料的空塑料瓶和一根直径20mm、长250mm的竹管,饮料瓶最好用容量较大的,这样盛水多些。

竹管最好选两头有竹节的,制作时先在竹管两端中间按图一锯二道锯缝,再用刀削去上面半截(用刀操作要注意安全!)。

2.然后在竹管两端靠竹节的地方反方向稍偏上方各钻一个5mm的小孔,如果竹管两头没有竹节就做两只橡胶或软木塞封口。

3.旋下盖,在瓶盖上钻一个直径2mm的孔,穿过一段500mm长的尼龙绳,下面缠一根直径4-5(mm)、长15mm的竹签4.在饮料瓶下端两侧对应位置分别钻一个直径20mm的圆孔,按图三将竹管穿入两个孔中露出的两端长度要相等,再浇上石蜡堵住接口,不让它漏水。

5.先用两根粗竹签插在竹管的小孔里,在瓶内灌满水,旋紧瓶盖并把尼龙绳挂在横杆上,拔掉小孔里的竹签,水从相反方向的小洞喷出,推动水瓶旋转(图四)。

如果只喷水而不旋转,说明水瓶较重、水流太小,这时只要把喷水洞钻大些就可以了。

板书:制作旋转喷水瓶作业:6、多功能太阳能观察卡的制作教学目标:1、了解探讨多功能太阳能观察卡,2、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探讨多功能太阳能观察卡,教具学具准备:卡纸、量角器、瞄准筒、量角器教学过程:一、介绍引入多功能太阳观察卡由太阳观察卡、太阳高度观测器、瞄准筒、气温计组合而成。

主要用于观察太阳大黑子、日食过程。

日食时的气温变化,还可用来观测太阳高度变化。

二、新授(一)导入直接引入主题(二)探索1.裁好面积80×120(mm)的卡纸,在卡纸中心挖一个ø20mm的孔,在圆孔中重叠固定两张银色涤纶纸(涤纶纸不能有针孔),然后将两张卡纸重叠粘牢,做成太阳观察卡。

2.在观察卡左边粘上90°的量角器,并在中心点穿根线,线端系上重物。

3.在观察孔的背后面粘贴用牙膏盒做的瞄准筒,正面固定一只气温计。

观察时用右手握着太阳观察卡瞄准太阳,见到阳光落在孔中央时手静止不动,然后用左手轻轻捏住绳子贴着量角器的位置,绳子所指的角度就是高度。

板书:多功能太阳能观察卡的制作作业:写科技小论文7、“肥皂动力”小船的制作教学目标:1.探究“肥皂动力”小船的制作2.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肥皂动力”小船的制作教具学具准备:泡沫塑料1块,7×5×5(mm)肥皂头1块。

教学过程:一、演示“肥皂动力”小船的运行,使学生有感性认识。

二、新授(一)导入新课(二)组织教学1.切割1块100×30×7(mm)的泡沫塑料,按图一所示制成船体。

2.割50×15×5(mm),30×10×5(mm)的泡沫塑料各1块,按图二做成船舱。

3.用双面胶把船舱按图三粘在船体甲板上,再插上一根大头针做的桅杆。

4.在船尾凹陷缺口处嵌上一块7×5×5(mm)的肥皂头。

三、竞赛1.把做好的船放在简易水池里(在地上用木块和砖块架上一个长方形木框,铺上塑料薄膜注入清水,就成了一个简易水池),让小船自动前进。

2.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相同的材料,比一比,看谁做的小船航行速度快,航线直。

四、探究1.小船为什么能前进呢?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把秘密揭开。

2.你还能不能利用这个科学道理设计出其它的科学游戏吗,请来信告诉我们!板书:探究小船为什么能前进呢?作业:8、废磁带盒的再利用教学目标:1.学会废磁带盒的再利用的制作方法。

2.探究废磁带盒的再利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究废磁带盒的再利用的制作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一、介绍磁带盒,猜想废磁带盒的作用。

二、探讨废磁带盒的再利用的制作方法人们在洗衣服时,总感到装在肥皂盒里的肥皂因盒内空间太小,手指插不进而不容易取出来。

我设计的肥皂盒解决了这个问题,它象录音磁带盒一样,只要能放进肥皂就行了。

制作方法:取废铝板(或有机玻璃)一块,按图示尺寸制作。

磁带盒式肥皂盒使用方便,式样新颖,实用性强,我想,人们一定会喜欢它。

三、小结规律,拓展延伸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学生质疑板书:废磁带盒的再利用作业设计:每位同学把自己设计的废磁带盒的再利用作品再加以改善。

9、制作核桃壳小乌龟教学目标:1.学会制作核桃壳小乌龟。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制作核桃壳小乌龟。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剪刀、挂历纸、胶水、彩色笔、核桃等。

教学过程:一、制作材料和工具剪刀、挂历纸、胶水、彩色笔、核桃等。

二、制作方法1、将核桃从中间小心劈开,分为两半,取完整无损的一半(图一)。

2、取旧挂历纸(或其它厚白纸)按图二剪乌龟的头、脚、尾巴及身体,身体的大小以刚好放入核桃壳为宜。

3、按虚线将头对折后用胶水贴牢(如图三)。

4、将核桃壳粘在身体上,再在头部画上眼睛,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小乌龟就做好了。

三、展示请完成同学上台展示四、理论练习完成书课题目。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小结收获板书:制作核桃壳小乌龟作业:10、种植、培养花,学习撰写观察日记、论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镊子、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对各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2、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种子发芽情况的多种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述自己的想法。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养成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在研究与交流过程中,简单归纳概括常见种子的构造特征,初步学习制定观察方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各种常见植物的种子进行细致、对比观察。

归纳概括常见种子的构造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1.每人准备一个镊子、一个放大镜,每小组准备小刀一把、记录单两张,浸泡好的植物种子,白纸、凤仙花种子若干。

2.收集常见的植物种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1.准备一些由种子繁殖的或已经长大的常见植物让学生欣赏。

2.提问:你有什么感想,关于这些植物,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3.过渡:要了解有关植物的知识,了解这些问,老师建议大家先从了解植物的种子开始,好吗?二、探究新知1.观察各种种子的外形特征。

2.提问:仔细观察你搜集到的植物种子,它们是什么样的?3.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4.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