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消费者的知觉、注意、记忆教材
消费者的知觉、注意、记忆教材
连续律。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
的客体易于被知觉为同一整体。
闭合律。客体提供的刺激是不完整的,而观察 者运用自己的主观经验为之增加或减少某些因 素,以便获得有意义或符合逻辑的知觉经验。
主观轮 廓
2、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选择性
人有选择地加工处理信息并加以知觉的特性, 称为知觉的选择性。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 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 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9
7
5
3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选择的信息: 有意义 符合需要 与当前活动任务一致 避开、抑制的信息 无意义 附加的 干扰当前活动的
第一章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
第二节 消费者的知觉 第三节 消费者的注意和记忆
第二节 消费者的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反映。
(二)知觉与感觉的联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感觉的深入。 但知觉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它是在知识和 经验的参与下,经过人脑的加工,对事物作出正 确解释的过程。
一般来说,越熟悉的事物,越有可能从其他 事物中突出出来。对象与背景相差越大,越 容易被知觉。 知觉的对象和背景,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条 件下,二者可以互相转化。
2、知觉的选择性
(1)引起消费者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自身的感觉阀限和大脑信息加工能力 的限制。 消费者自身的需要 、欲望态度、偏好、价值 观念、情绪和个性特征的影响。 消费者的防御心理。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性质
例如
无意注意
无
不需要
低级、自 发的
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
有
需要
高级、自 觉的 最高级、 自觉性程 度很强
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电脑打字 “盲打”, 打毛衣不用 看
注意
争夺我们的注意 每天有3,500条广告信息 感觉超载:消费者接触的信息数量远远超 过其处理能力 年轻消费者可以多重任务——同时处理来自 不同媒体的信息 营销者需要突破混乱
遗忘
遗忘可以定义为由于 不及时重复或者由于 其他学习任务的干扰 而导致记忆中保持材 料的丧失。
是什么让我们遗忘? 衰退 干扰
遗忘遵循艾宾浩斯曲线 资料:有一个实验, 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 甲组在学习后不久复习一 次,乙组不复习,一天后 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 56%;一周后甲组保持 83%,乙组保持33%。乙 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如果甲组在学习后再多复 习几次,可能二者对记忆 保持的比例差别更大。说 明复习对保持记忆是非常 必要的。
记忆 记忆:信息获取和储存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 过去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 信息-加工方法 大脑=电脑+数据=输入/输出
外部 输入 编码 信息被 放置在 记忆中 存储 信息被 保存在 记忆中 提取 需要时找 到记忆中 存储的信 息
人并不把知觉对象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看作孤立
的,而是把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
看到 刺激物 听到 嗅到 尝到 触到 综合印象 决定
1、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遵循的定律:
接近律。空间位置上相互接近的刺激物 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相似律。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如形状、大小、 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相似易于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亲身经历的活动有助于记忆。(如:试穿/用) (4)不同系列位置对记忆的影响
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四、社会知觉偏差
(一)定义 人们在社会知觉中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 限制而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往往会造成 认知的偏差,以致做出错误的推测、判 断和评价。
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 暂时存储感觉信 息 容量:非常大 持续时间:少于1 秒(视觉)或几 秒(听觉) 短期记忆 暂时存储正在 使用的信息 容量:有限 持续时间:少 于20秒 长期记忆 存储相对持久的 信息 容量:无限 持续时间:很长 乃至永久
注意 通过注意闸门的 信息转化为短期 记忆
精细复述 经过精细复述或深度 加工(如思考其含义) 的信息转入长期记忆
(2)知觉选择性的表现形式:
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曲解 选择性保留
3、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识别事物的过程中,不仅知觉 到对象的某些外部特征,还可以用自 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对象按自己的 意图做出解释。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
对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
知觉的恒常性。
如: 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飘柔发水:头皮,no way等
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用心”提高记忆 效果)
(1)明确目的有助于记忆(有意记忆强过无意记忆) (2)理解有助于记忆(如:圆周率的谐音记忆法)
山巅一寺一壶酒(3.14159),尔乐苦煞吾(26535),把酒吃(897),
酒杀尔(932),杀不死(384),乐尔乐(626)。”
四、社会知觉偏差
(二)消费者的主要社会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 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对消费者的认知具有极其重 要的影响。 (2)近因效应 最后的印象对消费者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两种信息连续被感知时,首因效应发挥作用;而间 断性被感知时,近因效应最作用。
认知者与陌生人交往时,首因效应起较大作用;而 与熟人交往时,近因效应则起较大作用。
五、知觉风险
(一)定义 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 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 种不确定性感觉。 知觉风险与实际风险可能并不一致,两者甚 至出现较大的差距。
(二)类型:
功能风险
安全风险
如汽车油耗 电池寿命
食品的营养与卫生 转基因食品
经济风险
社会风险 心理风险
注意
营销者如何突破混乱: 电视网将节目内容插播在广告中 CW电视网采取“内容打包”方式,把 赞助商产品混入节目片段 在线广告商使用富媒体,借助动态效 果令观众印象深刻 在公共场合做反常或令人吃惊的事
Prentice-Hall, cr 2009 2-47
55 平 均 被 注 意 分 数 40
消费者的记忆
记忆的过程 识记 保持(如货比三家) 回忆或再认 回忆,如一个消费者告诉他同学自己的手 机是去年在大连美国买的。 再认,如一个消费者在大连好又多超市认 出了曾经在黑龙江吃过某品牌的果冻。
发挥记忆在广告中的心理效力
(1)利用直观、形象的信息传递,增强消费者 对事物整体映像的记忆。 (2)利用简短易懂的词语高度概括广告内容, 提高信息接收和贮存的效率。 提问:请同学举例说明有哪些简短易懂的广告词
(四)减少知觉风险的方式
(1)主动搜集信息。 (2)保持品牌忠诚。 (3)树立品牌与商店形象。 (4)购买高价产品。 (5)寻求商家保证。 (6)从众购买。
六、知觉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知觉引导消费者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 知觉带动消费者做出购买商品的理性决策 知觉能使消费者形成对商品的特殊喜爱
七、知觉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1)利用知觉的选择性帮助顾客确定购买目标。 (2)适当利用顾客错觉,提高推销艺术。 (3)利用知觉的理解性与整体性提高广告宣传效果 (4)利用知觉的恒常性促进商品销售。 (5)降低购物者对风险的知觉 (6)产品外在因素对质量辨认的影响
第三节 消费者的注意
注意 展露的刺激物激活了个体的感觉神经系统,由 此引发的感受被传送到大脑做出处理时,注意 产生。 消费者的购买活动一般以注意为开端。
(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对象) 外部注意:指人对外部世界存在的客体的注意。 内部注意:指人对自身感觉、思维、体验的注意。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目的、意志) 1、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任何目的的、自然发生且不需要 任何意志努力而产生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客观因素——刺激物的特点:强 度、新异度、对比度、活动性
左半脑——负责理性思维。处理文字信息、象征意义、 序列分析,它具有意识和报告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能力。 右半脑——,负责感性思维,处理图像、几何、无时间 和非文字类信息,与形象和印象打交道, 左半脑需要频繁休息,而右半脑可以在一段较长的时间 里轻易地浏览大量的信息。克鲁格曼认为,正是右半脑 的图形处理能力才使得环境的快速录像成为可能——由 此有助于选择左半脑应集中处理的内容。这个理论表明, 重复多次的广告所产生的影响,是传统广告效果测量方 法所无法揭示的。
3、调节和监督功能
自动排出干扰、对偏离行动目的的错误及时的纠正、调节, 从而使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消费者注意的分类
(1)似注意和似不注意(状态) 似注意:消费者貌似注意某一事物,实际上内心的心理活动却 集中在另外一个事物上。 似不注意:消费者貌似不注意某一事物,而实际的心理活动却 十分注意这一事物。
2、保持功能
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 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注意——不消失
小资料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 7~10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 10~12岁的儿童可达25分钟, 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