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设计

11.1 生活中常见的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
教具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引导]复习溶解性表.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
[介绍](播放有关录像)
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
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
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
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H2CO3+CO2↑+H2O
[分析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讨论]
[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浮。

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又下沉。

以后,继续重复以上过程,表现为鸡蛋不断地上浮下沉。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O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引导]通过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上述问题。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两次实验反应试管内都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分析]这两组物质反应都生成CO2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a2CO3+2HCl====2NaCl+H2CO3+CO2↑+H2O
Na2HCO3+HCl====NaCl+H2CO3+CO2↑+H2O
[提问]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做何归纳?
[总结]
[板书]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追问]你如何检验某物质里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需要哪些试剂?
[学生思考回答]
[板书]2.CO32-或HCO3-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过滤]我们再探究一个实验,看有何特殊现象。

[活动与探究]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交流]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教师]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问]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讲解并板书]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讨论]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属于复分解反应。

因为这类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例:
HCl+NaOH====NaCl+H2O,在这个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Cl-与Na+结合生成NaCl。

[讨论]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并板书]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比一比,赛一赛](组内互相讨论完成下述练习,组与组之间展开比赛,看谁更快,更准)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物质溶解性表)(略)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硝酸和碳酸钾溶液
5.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教师]紧张的学习之后,我们来轻松一下,大家一起来参观一下溶洞。

[投影]
[教师]看了此图,或者亲自参观过溶洞后。

你是否会想了解这些石笋和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溶洞部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洞顶的水在慢慢向下渗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上述反应,有的沉积在洞顶,有的沉积在洞底,日久天长洞顶的形成钟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笋,当钟乳石与石笋相连时就形成了石柱。

[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

[作业]习题1.(2)、2、3、4。

板书设计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O或HCO 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