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z电气方案说明

z电气方案说明

§5 电气一、工程概况本工程分中央区及东、西区共三个地块九个设计单体:其中西地块由滁州市中移动大楼、海事(司法局,设计院)大楼、八一地质大楼三个单体组成,各单体均为地下1层,地上9层。

建筑高度:37.4米,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建筑性质:综合办公楼。

建筑面积:中移动大楼建筑面积13251M2。

设计院 (司法, 海事局)大楼建筑面积23450M2。

八一地质大楼建筑面积约17806M2。

东地块由滁州市质监局大楼、公安局大楼两个单体组成,各单体均为地下1层,地上9层。

建筑高度:37.4米,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建筑性质:综合办公楼。

建筑面积:质监局大楼建筑面积24767M2。

公安局大楼建筑面积32939M2。

中央区由滁州市博物馆(+规划馆)大楼、科技馆大楼、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和图书馆共四个单体组成,各单体均为地上3层。

建筑高度:≤24米,属多层民用建筑,建筑性质:综合办公楼。

建筑面积:博物馆(+规划馆)大楼建筑面积19000M2,技馆大楼建筑面积17870M2,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8723M2,图书馆建筑面积17921M2。

二、设计依据1、设计规范、标准(1)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年版(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及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2、业主提供的技术要求。

3.建筑及其他设备专业所提资料。

4.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三、设计范围1、10KV/0.4KV用户变电站、照明供配电/控制系统、动力配电/控制系统、消防设施配电/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消防泵起控和消火栓按钮起泵电路)、空调系统配电/控制系统、防雷接地系统、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等。

2、设计范围:电业与设计院分界点为10KV电源进线的电缆头,电缆头前端(包括电缆头)由电业负责设计施工,电缆头后端为本工程设计施工。

3、凡属于环境、特殊装修和工艺设计要求的,本设计根据功能及工艺要求预留电源。

四、负荷等级、供电电源1. 负荷等级一级负荷:数据处理中心、通信机房、消防设备、应急照明、中央监控电力、通道照明、客梯电力、生活泵、排污泵电力、;二级负荷-网络中心电力、自动扶梯、展览用电、机房专用空调电力等,其余按三级负荷供电。

一级负荷要求有二路(独立)电源供电。

二级负荷要求有二回路电源供电。

2.变压器装机容量(估)移动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630KVA设计院 (司法, 海事局)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1000KVA八一地质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800KVA质监局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1000KVA公安局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1250KVA博物馆(+规划馆)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630KVA科技馆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630KVA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变压器装接容量2×630KVA图书馆-变压器装接容量2×630KVA3.供电电源为满足本工程供电要求,每个单体用户站应由两路10KV(独立)电源供电,一用(100%)一备(50%)。

4. 应急电源EPS应急疏散照明、疏散指示灯、楼梯标志灯、重要机房备用照明等。

采用集中式EPS供电,一般EPS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min。

其中重要机房备用照明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min,航空障碍照明就地需设置EPS。

5. 不间断电源UPS经营性和管理性计算机系统就地需设置UPS。

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广播系统根据规范要求,各系统自带不间断电源(UPS)。

五、变配电系统1、各单体在地下一层内设10KV/0.4KV用户站。

内设有良好的机械进、排风设备,并设置降湿设备和排水措施。

2、每个用户站内共设置二台干式变压器。

设置相应的高、低压配电柜,高压一次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母联手动开关。

低压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且设母联开关。

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手动投入低压母联开关,另一台变压器带(因故障故障或检修一台变压器上的)全部一级负荷、二级负荷用电。

3、 变电所低压侧设置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使高压侧功率因数达到0.90以上。

4、 10KV开关操作电源拟采用直流弹操机构,选用直流电压为110V,选用带全密封免维护型铅酸电池的直流电源屏110V(25AH);直流操作机构和信号屏均由直流电源屏供电。

5、 变电所计量采用高供高量方式。

另外在变配电站内设置一套能量管理系统, 通过安装在馈电回路检测模块,利用计算机作后台对照明插座、空调系统、动力设备和特殊设备分别设置电力参数进行远距离实时遥测、遥信,以达到实时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监控和管理。

6、低压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重要供电线路采用放射式,配电主干线采用密集型母线及电力电缆(消防用电回路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火或无卤低烟耐火电缆,其它用电回路采用无卤低烟阻燃或无卤低烟电缆),沿电缆桥架在强电竖井内敷设,配电支线采用铜芯阻燃导线穿管暗敷。

六、照明设计1、疏散楼梯、疏散走道、地下车库和人员密集场所等均设应急照明,疏散走道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0.5Lx ,人员密集场所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1.0Lx ,疏散楼梯间内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0Lx。

2、进厅大堂、大空间等布置备用照明,其照度不低于原照度的10%。

3、在电梯前室、楼梯间、走廊的转角处,出入口等设置值班及警卫照明,其照度不低于5.0Lx。

4、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安全出口”指示标志,疏散走道及转角处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走道内疏散标志灯距墙不大于10米,疏散标志灯之间间距不大于20米;转角处第一个疏散标志灯距转角边墙不大于1米。

5、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变配电室等重要机房布置应急备用照明,其照度为原照度的100%。

6、照明标准和LPD值:应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现行目标值要求。

7、照明光源采用稀土三基色T8(或T5)直管形荧光灯为主,部分高大空间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COSφ≥0.95;金属卤化物灯采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功率因数COSφ≥0.90;采用镇流器应符合该产品的国家能效标准。

8、灯具及安装荧光灯灯具的效率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保护罩(玻璃或塑料)格栅透明磨砂、棱镜灯具效率75%65%55%60%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出光口形式开敞式格栅或透光罩灯具效率75%65%灯具采用管吊式、吸顶和嵌入式等安装方式。

9、 照明控制大空间区域如主要入口门厅、多功能会议厅、展示大厅、报告厅设置专用照明控制系统,公共走道、楼梯间和景观照明/电力根据功能要求采用BA控制;一般建筑区域空间采用分组、分区、动静控制、BA控制、光敏调节照度或就地开关等方式。

七、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1、在消防安保中心设置一套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系统采用总线式。

主要由监控主机、监控模块、探测器等组成。

2、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系统作用-对每个监控模块具有操作、控制、监测等功能。

同时每个监控模块设隐患预警(剩余电流300mA/0.2S)、阈值报警功能(剩余电流500mA/0.4S)。

3、本工程在楼层照明、电力配电柜(箱)和区域配电柜(箱)设置监控模块和探测器。

八、电缆电线选型和线路敷设1、电缆选型采用WDYJY-1KV、YFDWDYJY-1KV、WDBYJ-450/750V型,在金属线槽集束敷设采用阻燃型线缆WDZAYJY-1KV、YFDWDZAYJY-1KV、WDZABYJ-450/750V型,消防设备配电线缆采用(阻燃)耐火型交联线缆WD(ZA)NYJY-1KV、WD(ZA)NBYJ-450/750V。

2、变电所内供配电和控制线路沿电缆沟敷设,密集型铜母线为上出线方式。

3、出变电所采用“托盘式”桥架梁下敷设至强电井和设备间;强电井内采用“T”型钢制桥架沿墙明设。

楼层水平支线电缆(线)穿金属线槽敷设,出金属线槽改穿KBG/MT管敷设。

4、出屋顶采用防护等级IP65以上的二次热度锌金属桥架,距屋面0.3m明敷;出桥架采用二次热度锌厚壁钢管明敷。

5、灯具线路采用WDBYJ-2x2.5+E2.5导线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敷设,插座线路采用WDBYJ-2x2.5+E2.5导线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或墙内敷设。

吊顶内或明敷均穿金属管KBG敷设。

设备馈线穿管暗敷(在楼板内)保护层不小于1.5cm,消防设备馈线穿管暗敷(在楼板内)保护层不小于3.0cm。

九、保安措施1) 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

2)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桩基及条基内主钢筋做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3)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电气设备的功能接地、计算机功能接地、等电位联结接地合用同一接地体。

4)设置总等电位联结;中心机房、各弱电设备房、卫生间和屋顶电梯机房均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

5)照明馈电回路应带PE线,即照明灯具中金属器件(包括金属灯具、金属预埋出现盒和开关盒内金属器件)需接PE线。

6)凡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均与PE线可靠联结,潮湿场所考虑接地故障保护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7)非电器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需设置等电位联结。

8)消防设备漏电保护及热继电器动作于信号。

9)所有插座均采用安全防护型,并采用剩余电流保护(I l=30mA/0.1s)十、防雷等级与措施1、本工程按二类防雷建筑设防。

屋顶采用∮12镀锌圆钢做成10x10M2或12x8M2避雷网格作接闪器,女儿墙、坡屋面的屋脊、屋角、檐角、屋檐上支架明敷,要求突出屋面的各种金属管道均需与接闪器作可靠连接。

2、利用结构柱子内外侧垂直主筋16二根作为引下线,引下线距室外地坪0.3m处埋设一块100×100×8铁板与两根主钢筋作“∏”型焊接,供测量接地电阻和外引人工接地极用。

引下线的间距不大于18米。

3、利用建筑物基础(桩基、承台、地梁、底板)钢筋网作为接地装置,用结构基础周边梁的两根水平钢筋焊接连通成为封闭的环形接地体,并与防雷引下线、接地装置和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壳、等电位接地干线、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和弱电设备功能接地等可靠连接。

4、本工程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