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

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

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最早的谜语,先由民间集体创作,口传心授,当初并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长期流传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民间谜语;另外主要是在上层社会和文人中流传的文字谜,由书面传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经典谜语故事及答案,欢迎阅读。

经典谜语故事(附谜底)1、《宝钗应谜》元宵节,元春回贾府省父母,顺便带来些灯谜,让众人猜。

贾母、贾政见元春喜欢灯谜,便摆下香茶细果以及各式玩物,举办了一次春灯谜会。

其中宝钗作的灯谜是这样四句:“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叹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贾政看了心想:宝钗小小年纪,作此伤感的灯谜,非吉祥之兆,心中甚觉凄惋。

果然,这个灯谜后来应了宝钗的结局。

你知道这个灯谜打的是什么东西吗?2、『拦车考孔子』孔夫子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燕国。

进城门不多远,见一少年拦住马车说:“我叫项橐,听说孔老先生很有学问,特拦路求教。

” 孔夫子笑着说:“小孩儿,你遇到什么难题啦?” 项橐立起问道:“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 孔夫子听后说:“江河湖海,什么水里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难于开花。

” 项橐晃着脑袋直喊:“不对!”接着说出四物。

孔夫子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拜你为师!” 你知道项橐说的是哪四物吗?3、『商贾测子』从前有位商贾,常年在外做生意。

一年除夕,商贾回家与家人团聚。

他想考考三个儿子的学问和才智,便唤他们围火而坐,叫老伴托出一盘瓜子,然后命每个儿子赋诗文一句,要求句中有人,有事,有数,并按句中数字酬赏瓜子。

长子抢先吟道:“甘罗十二为丞相。

”父亲点点头,要老伴数十二粒瓜子给儿子。

次子脱口而出:“太公八十遇文王!”商贾微微一笑,又叫老伴数八十粒瓜子给次子。

幼子天资聪慧,多读古书,他眼珠转了转,转身将全盘瓜子捧入怀中,然后高声吟哦一句。

商贾一听,高兴地说:“一个比一个强。

好,好!” 你知道幼子吟哦了一句什么?4、『古诗密码』从前,有人在地里挖到一只金属盒子,盒子没有锁,却怎么也打不开。

细看盒盖上的圆形字盘,上面刻着二十个字:春生此国物多君豆愿红;枝来采发南几最相撷思。

此人颇识诗书,知道这是用一首古诗级成的密码。

他依着诗句顺序,终于把盒子打开,得到了盒内的珍宝。

你知道这是一首什么古诗吗?5、『县令拍错马屁』从前有位七品县令,大年初一上街看春联,忽见一户人家门上贴的春联与众不同,只见那:上联:数一道二门户下联:惊天动地人家横额:先斩后奏县官心想:此户如此气魄,定是朝廷大官,于是赶紧备了一份厚礼,叩门拜访。

县官问主人:“贵府哪位大人在京都奉职?” 主人一听,莫名其妙,自称兄弟三人皆是穷苦小民。

县官一愣,忙问:“那门口贴的对联?...” 主人答道:“啊,原来如此。

”他接着解释说:“要说那幅对联,倒是一点不假。

”于是将自己三兄弟的职业陈述了番。

县官听后,方知自己拍错马屁,只好丢下礼物,扫兴而去。

你能猜出这平民三兄弟各是什么职业吗?6、『穷少年过年』从前有位花花公子名叫金志鹏,从小好吃懒做,嫖赌逍遥。

父亲死后,恶性不改,很快就把遗产花了个一干二净,成了个穷少爷。

一年除夕,这穷少年过年连夜米也没有。

于是他自嘲地写了副对子:“行节俭事,过淡泊年”,贴于门口。

是夜,舅父买了两斤肉,背了十斤米过来,见门前春联,感慨成端,便对外甥说:“你这对联的头上,还应各加一个字!”说完挥笔写了一副门联。

穷少年一看,羞愧不已,从此改邪归正,自力谋生,成了个回头浪子。

你知道那好心舅父在对联头上各加了一个什么字吗?7、『“看家虎”』相传某年元宵,汴市百城书店门口谜灯上悬有一“尔”字,射《三字经》句二。

谜条注明:“中者以狐腿皮裘一件相赠。

”有位常猜谜的老学究见后笑着说:“此乃店老板之'看家虎’也,恐无人能射。

” 有位研究谜道多年的落魄举人说:“不见得。

”说罢返身而去。

那举人回到收屋,连续三夜对灯苦思,不时查对《三字经》仍不得其解。

你能猜出这谜底吗?8、《秘方》杭州吴山,有一术士在大街上摆摊,出售秘法三条:一是持家必发;二是饮酒不醉;三是生虱断根。

秘法之“秘”,用厚纸密封,郑重其事地摆着,每包标价铜钱三百。

买者拿回家中拆开一看,里面写着六个大字。

个个哭笑不得,大呼上当。

你能猜出是六个什么字吗?9、『正月初一』从前有位连试落第的秀才,生活十分清苦。

一日,一位少时同窗完婚,托人悄来四句诗:“自西走到东连停,娥眉月上挂三星,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

”布衣秀才见是“一心奉请”四字,忙说:“盛情难却,非去不可”。

于是到邻居钱子敬家去借驴。

钱子敬见秀才来借驴,取过笔墨,在纸上写道:“正月初二,初三,初四,初五...三十。

”写毕搁笔,给了秀才。

秀才一愣,接过纸条一看,拱手称谢,说:“多蒙相助,明早我就来。

”说罢高高兴兴地出了钱家大门。

你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吗?10、『新事隐语』广东饶平县镇东南两华里处,有一座文明塔,塔内树着一块“谜碑”,上面写着“新事隐语”四个大字。

谜面是一首五律诗,暗射当时一位清官的籍贯与业绩:天高一望空,水际青如许,悬看本无心,贪多贝应去,横目点离州,廓上开新宇,竿头竹已非,水草翻无羽,同船话相告,土草合为侣,健儿久失人,水测堪乔举。

你能猜出都是什么字吗?11、《纪晓岚的哑谜》纪晓岚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素以机巧狡黠著称。

他与两淮盐运史卢雅雨是儿女亲家,卢雅雨挥霍无度,亏空了大量公款,朝廷准备抄他的家产严办。

纪晓岚当时做侍读学士,经常出入乾隆的内廷,知道了这件事。

他决定把这一情况通知卢雅雨,但是又怕走漏风声,吃罪不起,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一小撮茶叶装在一个信封里,然后用面糊加盐封好,派人送到卢府。

卢雅雨接到这封内外都没有写一个字的古怪信后,很快便领悟了其中的奥秘,把余财迅速安顿他处。

到了查抄的时候,所存资财寥寥无几。

和珅派人侦得纪晓岚曾送信给卢雅雨的事,报告了乾隆。

乾隆责备纪晓岚,纪晓岚力辩信中实无一字,经乾隆再三追问,纪晓岚才招认这封信实际上是一个隐着六个字的哑谜。

请你猜一猜,这六个字是什么?12、『改联气官人』从前,有户官宦人家,非常刁恶。

过年时,为了炫耀他家的权势,就在朱漆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下联是:“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这事让一个穷秀才知道了。

一天,他趁夜深人静,拿笔在上联同样的三个字上各描了一笔,在下联里相同的三个词上各添了三笔。

经过这样一改,原来对联的意思就完全颠倒了。

次日清晨,这家官老爷一出门,看见改过的对联,当时就气得昏倒在台阶上。

请你想一想,穷秀才必了哪几个字?怎样改的?13、『知难唐伯虎』这一天,唐伯虎闲暇无事,到郊外散步。

他踏上田埂,只见一位老农夫挑着一担泥迎面走来,唐伯虎想让路,又很为难。

原来田埂不宽,两边都是水田,两人僵持不下。

于是老农开口说:“我出个对子你来答,答得上,我让路;答不上你让路。

”唐伯虎笔着点了点头。

老农开口道:“一担重泥拦子路”。

唐伯虎一听,愣了半天,一时答不上来,只得脱鞋下水,为老农让路。

原来,这是一个隐字对。

不知你能不能猜得出老农这个隐字对的意思?14、『画谜之争』新春游艺会上,许多人围着看一幅画。

画面是:一轮红日正挂西山之巅,座座青山,峰峰相连,沐浴在落日的余辉之中,显得很有气魄。

在画的旁边写着:“此画打诗一句,猜中者,将些画相赠。

” 围观的人一边啧啧称赞,一边默默寻思。

这时,有个上了点年纪的男同志说:“我猜此画所射之诗,是李商隐的《乐游园》中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突然有个小青年挤到前面说:“并不十分贴:一则,人家让你打一句诗,而你说了两句;二则,并非画中之意,刚才说的两句诗调子未免有些低沉。

”那个上点年纪的人说:“看来你已胸有成竹了?”小青年兴致勃勃地高声朗诵了一句... 主谜人笑着说:“猜中了!”便把这幅画赠给了这个小青年。

这句诗是什么?请你想一想。

15、『已通七窍』一年春天,一位土财主望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

不到三个月,蒲松龄拱手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

”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设宴为先生饯行。

酒过三巡,财主笑问:“吾儿的文章如何?”蒲松龄回答:“高山响鼓,闻声百里。

”财主大悦,捋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必通了吧?”蒲松龄诙谐一笑,接应:“八窍已通七窍,八窍已通七窍。

”说罢说声“多谢”。

便挑起书箱启程了。

蒲松龄前脚刚走,财主后脚赶到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要其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先捞个“秀才”当当。

那师爷听罢叙述,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

”接着解释了一番。

财主一听,气得直骂儿子:“蠢猪!” 你知道蒲松龄话是何含义?16、《互通姓名》从前,有两个素不相识的书生在花园里游玩,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在一个亭子里相遇。

高个子文:“客生贵姓?”矮个子回答:“夏商之时夜间光。

”说罢也问高个子道:“客生贵姓?”高个子说:“颠来倒去都是头。

”两个书生会意,笑着互相施礼,在石凳上坐下后,高个子又问:“客生大名是什么?”矮个子说:“小生名叫老牛过板桥。

您的大名呢?”高个子说:“小生名叫大河失滔滔。

”双方互通了姓名,开始交谈起来,情投意合,成了好朋友。

猜猜两人的姓名。

17、《王安石诗谜》王安石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 王安石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为人正直,贪谗一生,利不归己。

” 王安石复又访友作诗曰:“两个伙计,终身孤凄,走遍天涯,无有妻室。

” 王安石三首诗隐射同一物,聪明的读者,你能猜中吗?18、《张飞卖猪》据说张飞曾贩卖过小猪,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一日,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上。

刚放下担子,就有一个红脸大汉子走来说:“我要买的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

”话音刚落,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没等张飞答话,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你若卖给他俩,我就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张飞一听,不由黑须倒竖,怒上心头。

心想:小猪哪有卖半只的,这不是存心欺负俺老张吗?正待动武,但又仔细一想,忽然答应了。

结果张飞照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卖,小猪正好卖完。

聪明的读者,你知道张飞一共卖了多少头小猪?他们三人各买多少头?19、《小指头》从前有个员外,生了个独生子,特地请了个先生,教儿子苦读诗书。

有一天,员外家中来了几个远方的朋友,碰巧员外不会喝酒,就叫儿子的先生去作陪客。

酒后饮茶,有一个朋友指着先生问员外:“这位是谁?”员外伸出一个小指头,说:“他吗?是这个。

”先生见员外伸出小指头,以为在贬低他,起身便走,到书房卷起被子回家去了。

散席后,员外知道先生不解自己的意思而走,于是打发佣人叫先生来家一次,说有要事商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