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杨萌天然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某些矿物质,是人体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属于必需营养素。
必需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已经得到充分的证明。
但是人类食物中含有的化学成分远远不止这几类营养素。
以马铃薯这种看似简单的食物为例,经鉴定含有15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茄属生物碱、草酸砷、鞣酸等100种以上“没有营养作用”的物质。
橘子油中已发现含有40多种化学成分,包括12种醇类、9种醛类、2种脂类、4种酮类和14种烃类等。
人们每天由食物中摄取的这类食物成分多达数百种以上。
这些物质进入体内后对机体产生什么潜在影响?是有益还是有害?对生理功能具有什么调节作用?以前这些问题很少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由于营养流行病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研究发展,使人们有条件对这些成分的生理作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利用这些活性成分或含有这些成分的原料,以及人们熟知的蛋白质、脂类等各种必需营养素,经过适当的加工过程和科学评价,可以得到调节生理功能或预防疾病的保健食品。
一、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的定义目前对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尚无确切的定义。
一般认为,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是指在保健食品中能够起到调节人体特定生理功能,并且不对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应该与该产品保健功能相对应,并应含有其功效成分的最低有效含量,必要时应控制其有效成分的最高限量;2.必须能在保健食品中稳定存在(即在食品的加工与贮存过程中不会完全破坏),而且他们在保健食品中应具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3.在进入人体后,必须能够对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有调节作用,有效地使机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保健食品主要原料有明确的单一功效成分尽量用该成分作为功效成分。
没有单一功效成分或者虽然含有但目前难以检测的,可用标志性成分代替功效成分。
二、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分类及功能一般而言,对营养和功能性成分的分类有化学结构和功能特性两种方法。
考虑到营养素和植物化合物的复杂性,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一)功能性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类膳食的基本营养成分,占人类膳食能量来源的40%~80%。
随着营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某些碳水化合物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这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碳水化合物统称为功能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糖醇类、低聚糖类、多糖类与膳食纤维。
1.糖醇类主要生理功能①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与胰岛素无关,不会引起血糖值和血中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可用作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特定食品。
②无龋齿性。
可抑制引起龋齿的突变链球菌的生长繁殖,从而预防龋齿。
并可阻止新龋齿的形成及原有龋齿的继续发展。
常用在咀嚼片中。
③部分多元糖醇如木糖醇、乳糖醇、异麦芽糖醇等,有类似于膳食纤维的功能,可预防便秘、改善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等作用。
2.低聚糖类生理功能①低热量,难消化由于大多数功能性低聚糖的糖苷键不能被人体内的消化酶水解,摄食后难以消化吸收,因而能量值很低或为零。
基本上不增加血糖、血脂,能有效防治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②有水溶性膳食纤维作用功能性低聚糖也是一类低分子量的膳食纤维,与一般膳食纤维相比有如下优点:甜味圆润柔和,有较好的组织结构和口感特性;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且不影响食品原有的性质;在推荐范围内不会引起腹泻;日常需求量较少,约3g左右等。
③防龋齿主要是由突变链球菌引起的,大量研究表明突变链球菌产生的葡萄糖转移酶,不能将低聚糖分解成粘着性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另外突变链球菌从功能性低聚糖生成的乳酸也明显比从非功能性低聚糖蔗糖、乳糖生成的乳酸少,故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低龋齿性糖类。
④促进矿物质的吸收研究表明,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具有截留矿物质元素如Ca、Mg、Fe和Zn的能力。
低聚果糖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在到达大肠后,随着低聚果糖被双歧杆菌发酵分解,释放出矿物质离子。
另外,低聚果糖经双歧杆菌等发酵,产生的短链脂肪酸降低了肠道pH,在酸性环境中,许多矿物质溶解速度增加,更有利于吸收。
⑤肠道中有益菌群双歧杆菌增殖。
3. 活性多糖类主要生理功能①调节免疫功能例如大枣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补体活性和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对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②改善糖代谢如魔芋多糖不易消化,并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发挥降低血糖和改善糖代谢的作用。
③调节血脂水平如魔芋多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可黏附胆酸并减少其通过肝肠循环,抑制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和血脂水平。
④低热量,不易消化如菊粉不易消化,有助于维持餐后的饱腹感,同时能量值较低,长期使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
魔芋多糖不易消化,在胃里停留时间长,使人具有饱腹感,同时其热量值低。
改善便秘作用明显。
⑤抗氧化作用如枸杞多糖可显著降低机体心肌组织的脂褐素的含量,增加脑和肝脏组织的SOD酶活力,从而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壳聚糖是带氨基阳离子的多糖聚合物,可将自由基迅速结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组织损伤,保护正常组织。
⑥一些动物多糖还可以改善骨骼质量如通过增加硫酸软骨素的供应,机体自身调节机制得到抑制,骨骼硬化减少,紧实柔韧的骨骼比脆弱的骨骼,体积减少10%,强度大大增强。
⑦对皮肤的有益作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酸具有保持皮肤弹性的功能,还能保留大量水分子,对皮肤具有保湿作用。
(二)功能性脂类保健食品常用的功能性脂类主要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类。
特别是α-亚麻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共轭亚油酸、大豆磷脂。
主要生理如下:①健脑作用DHA是人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人脑脂质的10%,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在胎儿大脑形成及心血管系统的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婴幼儿DHA 含量状态依赖于母体在怀孕和哺乳期DHA的摄入量。
因此,孕妇应摄入足量的DHA,以促进胎儿大脑的发育和脑细胞的增生。
临床数据表明,血浆中DHA含量较高的孕妇,其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得较快。
DHA和EPA还能延长萎缩的大脑神经,使被破坏的神经网络再生,从而防止大脑功能的衰退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②对血脂调节作用。
③减少体脂作用。
(三)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类氨基酸是蛋白质构成的基本单位。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
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通过肽键(-CONH-)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由2个或3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分别称为二肽或三肽,3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为多肽。
常见的该类功效成分及主要生理如下。
1.牛磺酸①促进婴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②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功能。
③促进脂肪的吸收和代谢。
④增强人体免疫力。
⑤影响糖代谢。
⑥抗氧化。
2. 大豆低聚肽①调节免疫功能。
②抗氧化作用。
③增强肌肉运动力、加速肌红蛋白的恢复。
3.酪蛋白磷酸肽(CPP)CPP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矿物元素结合肽,CPP能与多种矿物元素结合形成可溶性的有机磷酸盐,充当许多矿物元素如Fe2+、Mn2+、Cu2+、Se2+,特别是Ca2+在体内运输的载体,能够促进小肠对Ca2+和其它矿物元素的吸收。
因此CPP可促进儿童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在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加快骨折病人的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贫血病人的预防治疗也有明显的效果。
还可以预防龋齿。
4.乳铁蛋白①参与铁代谢乳铁蛋白具有结合并转运铁的能力,到达人体肠道的特殊接受细胞后再释放出铁,这样乳铁蛋白就能增强铁的实际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并稳定还原状态的铁离子,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②提高机体免疫力乳铁蛋白能增强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杀灭作用,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
5.胶原蛋白①增强皮肤代谢胶原蛋白及其水解物与人皮肤胶原的结构相似,相容性好。
胶原的这些特点赋予了它对人的皮肤具有多种作用。
胶原含有18种氨基酸,可给予皮肤必需的养分,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活性加强。
胶原蛋白和周围组织的亲和性很好,从而具有修复组织的作用。
胶原蛋白分子中含有大量亲水基,使之具有良好的保湿功效,能够达到保持皮肤润泽的目的。
胶原蛋白具有调节和稳定肌肤pH的作用。
胶原蛋白对皮肤和头发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有较大的亲和力,达到营养皮肤的作用。
此外,胶原蛋白溶液还有很强的抗辐射作用,减少阳光照射对皮肤的影响。
②增强免疫。
③胶原的天然结构,尤其是足够发达的四级结构,是胶原具有凝聚能力的基础。
6.大豆蛋白①调节血脂大豆蛋白能与肠内胆固醇结合,阻碍固醇类物质的吸收,并促进肠内胆固醇排出体外。
②增强免疫。
③减少骨质丢失动物蛋白质富含含硫氨基酸,大量摄入会加快尿钙损失,导致机体钙负平衡。
大豆蛋白中的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是所有高蛋白食品中引起尿钙损失最少的。
动物试验证明,食用大豆蛋白能阻止骨质丢失,从而减少患骨质疏松的危险。
④具有减肥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饥饿感、增加代谢率而降低人类肥胖的发病率。
7.辅酶Q10①抗氧化作用。
②增强免疫。
③抗疲劳。
④调节血脂。
(四)维生素与矿物质类201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第一批)营养素补充剂保健功能目录》中指出:保健功能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包括补充钙、镁、钾、锰、铁、锌、硒、铜、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尼克酸)、叶酸、生物素、胆碱、维生素C、维生素K、泛酸、维生素E。
同时公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一)营养素补充剂原料目录》。
4.水溶性维生素(五)植物活性成分除人类常食用的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食物以外,中国传统的种类繁多的中草药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泛称为植物化合物,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甾醇、酚类化合物、皂甙等。
特别是中草药对于某些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更是得到了我国传统医学数千年的经验证明,发掘和研究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利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深入探讨其生物学作用机制,同时对其生物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将有利于开发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又达到现代科技先进水平的保健食品。
1.左旋肉碱左旋肉碱主要来源于动物,在羊肉中最丰富,含量可高达2 100mg/kg。
植物中由于缺乏肉碱合成的前体赖氨酸和蛋氨酸,因而其含量极少或无。
①转运脂肪左旋肉碱是脂肪的运载工具,可把脂肪送入线粒体中,氧化产能。
②降低血脂作用。
③抗疲劳作用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可提高机体耐受力。
2.咖啡因咖啡因存在于60多种植物,主要存在于咖啡豆和茶叶中,巧克力、可可籽、槟榔和可乐果也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
其他植物来源有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及树皮,山茶科植物茶的枝、皮、茎等。
其中茶叶中含2%~4%的咖啡因,是医用咖啡因的重要来源。
咖啡因对大脑皮层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小剂量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改善思维活动、振奋精神、消除瞌睡疲乏,使动作敏捷、工作效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