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使用)
前言
口腔生物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医学基础课与口腔专业课之间的桥梁,从基础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基本的功底。

通过学习口腔微生物,树立口腔生态系的观念,有助于对口腔中最常见的疾病——龋病和牙周病本质的理解;通过学习口腔生物化学,了解其生物矿化过程与龋病的关系;了解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机制;了解作为牙齿的外环境和口腔内主要的营养调节体液——唾液对维持机体生理平衡、抵御疾病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分子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结合口腔疾病,了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能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通过口腔免疫学的学习,了解口腔常见病与免疫和诊断技术,能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上;通过学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熟悉牙硬组织、牙周组织、牙槽骨的生理特点,对临床治疗的设计和研究大有裨益;通过学习细胞培养,为今后从事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主要由前言、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该课程为1学分,计划理论学时为26学时。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开展问题式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采用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忆法使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想象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考试方式及成绩构成:理论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占总成绩的100%。

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生态系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牙菌斑的概念、牙菌斑分类,牙菌斑的成分;口腔正常菌丛类型和成员。

熟悉:牙菌斑的形成,熟悉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

了解: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教学内容】
一、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概念:生态系,生态学,微生态学,口腔生态系。

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理化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制因素。

二、牙菌斑
概念,牙菌斑的形成,牙菌斑分类,牙菌斑的成分。

三、口腔正常菌丛
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和类型,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四、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牙菌斑、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细菌的分离和培养,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细菌毒力的检测方法。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生态学口腔生态系牙菌斑生物膜
二、思考题
1.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描述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3.变链球菌群的致病因子和致病因素是什么
4.口腔菌丛的类型、口腔链球菌属的分类。

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
【目的要求】
掌握: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唾液、龈沟液、牙菌斑的生物化学,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代谢。

熟悉:牙周组织的胶原和蛋白多糖;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糖的合成代谢;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了解:唾液分泌的测定方法;口腔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
糖的合成代谢
【教学内容】
一、牙及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
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的无机和有机成分,牙釉质表层的化学组成特点,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多糖,口腔粘膜基底膜的生化特征、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

二、唾液、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唾液,龈沟液的化学组成,唾液、龈沟液的生物作用和临床意义。

三、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牙菌斑的化学组成,主要物质代谢,矿物质转换。

四、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
生物矿化的种类,钙、磷、氟与生物矿化。

五、口腔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牙菌斑pH测定,细胞外多糖测定,内毒素测定。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羟磷灰石晶体生物矿化、牙石
二、思考题
1.釉质晶体的理化特性是什么
2.唾液的成分组成及作用。

3.EMP途径和HMP途径有何不同其关键酶是什么
4.生物矿化的种类。

5.牙釉质与牙本质矿化的机制是什么
6.氟的矿化作用有哪些
第三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质粒、噬菌体,转化、转染、转导的概念,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熟悉:分子遗传学基础知识,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了解:牙周病相关细菌特异核酸检测法,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

【教学难点】
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教学内容】
一、分子遗传学基础
核酸的组成、分布及基本化学结构,DNA的复制,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的调节
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分子克隆材料与方法:质粒、噬菌体,转化、转染、转导
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特异核酸的检测: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
三、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四、分子生物学在口腔致病菌研究中的应用
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核酸杂交法检测牙周病相关细菌
五、遗传疾病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鉴定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质粒、噬菌体,转化、转染、转导
二、思考题
1.牙发生的分子机制
2.变形链球菌属致龋毒力因子
3.分子克隆的主要步骤
第四章口腔免疫学
【目的要求】
掌握:引起口腔特异性免疫的抗原、参与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口腔免疫反应;口腔感染与免疫病的概念与成因;与AIDS有关的口腔疾病。

熟悉: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口腔移植免疫。

了解:口腔免疫学诊断与技术。

【教学难点】
口腔感染与免疫病的概念与成因。

【教学内容】
一、口腔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1.口腔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2.口腔特异性免疫:抗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口腔免疫反应
二、口腔常见病与免疫
口腔感染与免疫:疾病概念,成因,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与AIDS有关的口腔疾病
口腔移植免疫:移植类型,发生机制,移植免疫反应类型,
牙移植免疫,骨移植
三、口腔免疫学诊断与技术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口腔免疫反应口腔特异性免疫
二、思考题
1.口腔感染与免疫概念、成因。

2.口腔免疫系统
3.龋病、牙周病的免疫
第五章牙周骨组织生物学
【目的要求】
掌握:牙槽骨的生物学特点。

熟悉:生物学与力学因素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了解:骨组织变化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生物学与力学因素在骨改建中的作用及其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教学内容】
一、牙槽骨组织的生物学特点
牙槽骨的组织学特点,牙槽骨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点,牙骨质与骨组织的联系,研究骨组织代谢的意义。

二、骨改建的细胞学基础
成骨细胞的来源、归宿、特点及功能,破骨细胞的来源、鉴定、特点及功能,骨细胞的作用,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三、影响骨改建的生物学因素
前列腺素与骨改建,第二信号系统与骨改建,影响骨改建的重要调控因子IL-1、TNF、TGF-β1、IGF、FGF。

四、力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机械力影响细胞行为的论据,机械力影响骨改建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机理。

【思考题】
1.牙槽骨的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点。

2.机械力影响骨改建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机理是什么
3.简述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关系。

第六章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口腔肿瘤细胞;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熟悉:牙齿相关细胞。

了解: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唾液腺细胞;口腔粘膜细胞;颌骨相关的硬组织细胞;口腔干细胞研究;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一、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

2、细胞培养的基本方法。

二、口腔医学中相关细胞培养及其特点
牙齿相关细胞、唾液腺细胞、口腔粘膜细胞、颌骨相关的硬组织细胞、口腔肿瘤细胞
三、口腔组织工程与干细胞
1.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2.口腔干细胞研究。

3.组织工程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思考题】
1.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组织工程的基本原理
参考书籍
张筱林.口腔生物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樊明文.口腔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王翰章.口腔基础医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周学东,肖晓蓉.口腔微生物学.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陈谦明.口腔分子生物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
郭伟.口腔临床免疫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