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1、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员,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
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水准的基础教育。

第一,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素质教育
是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
新文盲的产生。

第三,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
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learning)而
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
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

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
学生的主体性。

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水平。

4、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水平、促动
发展,是指在准确处理知识和水平之间的关系。

5、素质教育要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
或就业需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
使年轻一代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青少年,
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

3、素质教育为了提升国民素质,促动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
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素质
教育深化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根本途径就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智育和体育是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
升受教育者素质的根本途径。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课程共分十三部分:
(一)、了解自己,强化自我意识:
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尝识自主的与同学交流,但因为心智正处
于由模糊向清晰的意识转变,常常会产生自我矛盾的错误意识,会在
迷茫、不自觉中对自己心灵实行伤害。

一旦孩子有了准确的自我理解,就会自信,减少自我伤害,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克
服自我紧张,完善自我,培养自信将为孩子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父母,树立准确的家庭观:
在9——12岁期间,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心理意识开始产生独立,与父母交流逐渐减少。

该阶段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萌芽期,也是父母与
孩子产生矛盾的初期,同时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观的时期。

是了
解父母,认可父母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家庭逆反心理的关键。

(三)、理解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主宰孩子的是老师,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最直接影响
孩子对学习好坏的外因,孩子对老师的认知水准越高孩子越喜爱学习,反之就会出现偏课或厌学。

协助孩子学会准确对待老师,学会与老师
和谐相处,如何适合老师,适合学校是促动孩子学习,预防孩子与老
师发生问题,避免孩子在学校发生心灵伤害最有效的办法。

(四)、我与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学习现状:
在小学3——6年级的孩子常出现成绩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贪玩,回家不主动写作业,主要原因是孩子对学习
还处于被动,不明白为什么到学校,学习是为什么,为谁学习。

在孩
子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家长无论如何操心、努力孩子的学习都不好,
家长稍一放松,孩子的成绩就会下来,孩子还容易对学习还产生反感,产生惰性。

在小学阶段要让孩子理解明白到学校干什么,什么应该干,什么
不应该干,明确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培训协助孩子内视自己,培
养主动学习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正是对孩子当下学习和
以后学习的关键时期。

(五)、开心一家人,情感表达水平培养:
家庭除了靠血脉维系以外更主要的是情感,因为社会的压力,现
在的家庭,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越乏减少,这也直接影
响了孩子的情感表达水平的培养,与人相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也是
人际和谐的基础,更是家庭交流的基础。

培养孩子如何与家长的表达
情感是培养孩子情感交流促动家庭和睦最愉悦有效的方法。

为孩子适
合未来情感社会的生活,学会与同性、与异性友好相处打好基础。

(六)、需求表达水平训练:
孩子永远都有买不完的小东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准确的表
达方式,当要获得他人(家长、老师、同学......)的协助时要有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