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
1、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员,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
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水准的基础教育。
第一,保证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素质教育
是每一个青少年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
新文盲的产生。
第三,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
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generallearning)而
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
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3、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
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
学生的主体性。
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水平。
4、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水平、促动
发展,是指在准确处理知识和水平之间的关系。
5、素质教育要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
或就业需求。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
使年轻一代适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
1、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2、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青少年,
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
3、素质教育为了提升国民素质,促动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
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素质
教育深化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根本途径就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
德育、智育和体育是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
升受教育者素质的根本途径。
青少年素质教育
、《青少年素质教育》课程共分十三部分:
(一)、了解自己,强化自我意识:
在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尝识自主的与同学交流,但因为心智正处
于由模糊向清晰的意识转变,常常会产生自我矛盾的错误意识,会在
迷茫、不自觉中对自己心灵实行伤害。
一旦孩子有了准确的自我理解,就会自信,减少自我伤害,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克
服自我紧张,完善自我,培养自信将为孩子的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了解父母,树立准确的家庭观:
在9——12岁期间,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心理意识开始产生独立,与父母交流逐渐减少。
该阶段是孩子逆反心理的萌芽期,也是父母与
孩子产生矛盾的初期,同时也是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观的时期。
是了
解父母,认可父母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现家庭逆反心理的关键。
(三)、理解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里,主宰孩子的是老师,孩子与老师的关系是最直接影响
孩子对学习好坏的外因,孩子对老师的认知水准越高孩子越喜爱学习,反之就会出现偏课或厌学。
协助孩子学会准确对待老师,学会与老师
和谐相处,如何适合老师,适合学校是促动孩子学习,预防孩子与老
师发生问题,避免孩子在学校发生心灵伤害最有效的办法。
(四)、我与学习,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当前的学习现状:
在小学3——6年级的孩子常出现成绩不稳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贪玩,回家不主动写作业,主要原因是孩子对学习
还处于被动,不明白为什么到学校,学习是为什么,为谁学习。
在孩
子被动学习的情况下,家长无论如何操心、努力孩子的学习都不好,
家长稍一放松,孩子的成绩就会下来,孩子还容易对学习还产生反感,产生惰性。
在小学阶段要让孩子理解明白到学校干什么,什么应该干,什么
不应该干,明确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和培训协助孩子内视自己,培
养主动学习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正是对孩子当下学习和
以后学习的关键时期。
(五)、开心一家人,情感表达水平培养:
家庭除了靠血脉维系以外更主要的是情感,因为社会的压力,现
在的家庭,尤其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越乏减少,这也直接影
响了孩子的情感表达水平的培养,与人相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也是
人际和谐的基础,更是家庭交流的基础。
培养孩子如何与家长的表达
情感是培养孩子情感交流促动家庭和睦最愉悦有效的方法。
为孩子适
合未来情感社会的生活,学会与同性、与异性友好相处打好基础。
(六)、需求表达水平训练:
孩子永远都有买不完的小东西,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准确的表
达方式,当要获得他人(家长、老师、同学......)的协助时要有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