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案例论文班级:金融101姓名:***学号:*********巴菲特清仓中石油一、案例简介2003年4月1日,一件陈年往事从香港传出,引发股市的上涨。
股神巴菲特买了中石油的股票,持股达到6.31%。
此前的一年多内,伯克希尔公司共斥资十几亿港币,悄无声息地蚕食11.09亿股中石油股份。
倘若不是因为香港证监会主席对香港股市实施的改革,世人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得知那件许久以前发生的陈年往事。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巴菲特露出了他那硕大无比的马脚呢?这要从香港联交所于2003年4月1日实施新的《证券及期货条例》说起。
它规定持股量超过5%的投资人,若持股量变化超过了整数百分点位,须在三个工作日之内,向监管机构发出申报。
而此前的规则,只有持股量超过10%的股东才有披露的义务,并且披露的期限是五个工作日。
此时的舆论正在狐疑,是该买入呢,还是该卖出?这是个问题。
华尔街、香港、伦敦的分析师纷纷发表看法,所罗门美邦等投行正建议沽出中石油,他们认为更好的选择是中石化(386.HK),香港专栏作者曹仁操则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巴菲特投资中石油,那是“犯傻了”。
由于基金经理们信心不足,投资者开始大量抛售,中石油股价大幅下挫。
但无处遁身的巴菲特丝毫没有留意这些知名分析师的提示,而是轻装简行,继续孤军深入。
4月9日、11日、15日,分别在1.66港元、1.657港元、1.66港元价位买进8049万股、8537.2万股、3141万股;从17日开始步伐加快,当天买进1.7658亿股。
4月25日,伯克希尔发布信息披露,宣称持有中石油H股已达到流通股的13.35%,成为中石油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实际控制人中国中央。
然而就在大家都在跟风买进的时候巴菲特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减持中石油H 股。
2007年7月12日,巴菲特以每股均价12.441港元出售了1690万股中石油股票,其时巴菲特持股占比从原有11.05%首次下滑至10.96%。
进入8月末,巴菲特减持中石油股票举动频繁,其中8月29日,巴菲特再度出手减持中石油,以每股均价11.473港元,大量抛售了9265.8万股,套现10.63亿港元。
随后,整个9月,巴菲特四度出手,分别在9月6日、9月13日、9月21日和9月25日抛出总计3.60256亿股中石油股票,其每股成交均价在11.26-12.8港元之间不等,获利约44.5亿港元。
据香港交易所权益资料显示,巴菲特9月27日再度减持2.34亿中石油H股,持股量降至9.14亿股(持股比例4.33%),每股平均价为13.89港元,涉及资金32.52亿港元。
这是巴菲特第7次申报减持中石油,而根据联交所条例,当股东持股量低于5%,便不用对其权益变动作出披露。
另据巴菲特日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资料披露,他已于上月30日减持中石油股权至约3.1%。
以此推算,巴菲特应该在9月28日(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还减持了近2.61亿股中石油H 股。
10月18日巴菲特公开表示已全部抛出.自2003年4月,时值中国股市低迷徘徊期,巴菲特以约每股1.6至1.7港元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H股23.4亿股,4年后股神接连7次,以13.47港元的均价全部抛空所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净赚277亿港元,四年巴菲特在中石油的账面盈利就超过7倍。
二、案例评析在2008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他谈到中石油的投资:“在2002年和2003年,伯克希尔用4.88亿美元买入中石油公司1.3%的股权。
按这个价格,这个中石油公司的价值大约为370亿美元。
查理和我那时感觉该公司的内在价值大约应该为1000亿美元。
到2007年,两个因素使得它的内在价值得到很大提高:油价的显著攀升;以及中石油的管理层在石油和天燃气储备上,下的大工夫。
到去年下半年,公司的市值上升到2750亿美元,大约是我们在与其他大型石油公司比较以后,认为它应该有的价值。
所以,我们把手里中石油的股票卖了40亿美元。
”如:巴菲特曾说“在大众贪婪时应该恐惧,在大众恐惧时应该贪婪”,其实就是强调选时。
成功的价值投资需要低估值买入,但只有在市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极度恐慌时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机会。
巴菲特2002年买入中石油表现出选股的功力,而他在2003年4月,SARS最严重的时候七度出击,加仓一倍以上的手法,就表现出精湛的时机把握能力。
2003年中国SARS疫情严重,前景未明。
香港作为重灾区,经济受到重创,恒指延续长年下跌的势头,在2003年3月7日更是跌破9000点大关,回到十年前1993年的点位。
巴菲特在4月七度出击中石油,加仓1倍以上,最后一次加仓在24日,而恒指25日创出8331.87点新低,刚好是历史大底最低点,之后一直上攻到2007年10月30日31958.41点的大顶。
巴菲特4月份的加仓不但加到了恒指的底部,甚至是在恒指最低点的前几天。
其次、当2003年前中石油股价跌破发行价和每股净资产时,巴菲特敢于大笔买入,而且在股价从1.1港元涨到1.7港元左右时还敢继续买入,这体现了巴菲特的慧眼和胆识;二是当巴菲特在中石油上的获利超过9倍时,他这种逢高减磅、越涨越卖、见好就收的做法,真正体现了“股神”的高明之处。
至于减持后中石油H股的上涨,那已超出了巴菲特价值投资标准的范畴,又何需计较?把自己该赚的钱赚到荷包里来,这就足够了。
发现那些低估的“真金”,并敢于在别人完全不看好时买入,在股价达到自己预期时坚决卖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
巴菲特就是一直坚持价值投资理念。
再次、我们在选股时必须重视某公司的年报,它对我们估计一个公司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巴菲特07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读年报像其他人读报纸一样,每年我都读几千份年报,我不知道我读了多少。
我读了中石油2002年4月发布的年报,而且又读了2003年发布的年报,然后我决定投资5亿美元中石油,仅仅是根据我读的年报,我没有见过管理层,也没有见过分析家的报告,但公司的年报非常通俗易懂。
”三、(1)减持中石油是因为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吗?答:这种说法仅仅是巴菲特减持中石油的一套说辞而已。
众所周知,港交所有一套较内地A股市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增持或减持达到一定程度就必须向社会公众披露,以此打击内幕交易并促进信息对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给出一套说辞的话,必将对股价造成严重的冲击,并影响进一步减持的计划。
为避免不利情况的发生,巴菲特需要一些行动或说辞来证明这并不是因为看淡中石油的前景。
(达尔富尔,苏丹的一个地区名,多年前就有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的冲突,国际上一般认为是苏丹政府支持的加宁韦德组织针对达富尔地区的非阿拉伯平民的袭击导致的危机,称为达尔富尔危机,几年下来有超过20万人丧生。
联合国希望能够派出维和部队,和非盟的维和部队联合在一起制止达尔富尔地区的种族屠杀。
)(2)为什么石油价格却上涨中石油股票下跌?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是受管制的,中国大部份的原油是从国外采购的,国际原油疯涨,国内成品油却不涨或涨得很少,国家只有采取财政的方式来补贴的那炼油企业包括中石油和中石化,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在成本大幅增长(国际原油价格疯涨),而成品价格又提不上去的情况下,公司盈利肯定出现倒退, 投资股票本来就是投资未来的盈利预期,股价跌就会成为必然了。
对中石油采取产品限价的措施,致使其无法跟随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而获利,却由于要保证低价供应汽柴油反而出现经营亏损。
其股价根据业绩表现,呈现更大跌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如果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上扬,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变或变动幅度跟不上国际价格变动的幅度,同时又没有予以足够的补贴,那么中石油股价不会有较好表现的。
课后问题:一、共同基金有何优点?答:共同基金的资产较一般投资人来得庞大,故足以将资金分散於不同的股票、甚至不同的投资工具中,以达到真正的风险分散,而不致因一支错误的选股,而产生重大的亏损。
专业操作管理共同基金公司聘有专业基金经理人及研究团队从事市场研究,对於国内、外的总体、个体投资环境,及个别公司状况都有深入了解。
而且,只要花少许的基金管理费就可享受到专家的服务,可以说是小额投资人的最佳福音。
最佳节税管道(1) 国内基金:股票型基金买卖价差产生获利时,依现行法规得以免税;至於基金配息给投资人时,若此配息的来源是投资标的所产生的,则需纳入综合所得税,并可依储蓄投资特别扣除额规定,享有二十七万元的免税额。
(2) 海外基金:中国税法目前采属地主义,个人投资海外共同基金,无论是买卖价差所产生的资本利得或配息,皆不必纳入个人所得中报税,可以合法节税。
变现性相当灵活。
当投资人不想投资时,可随时选择退出,赎回国内债券基金的款项,可於申请赎回之次一营业日收到,国内股票型基金及海外基金约一周可拿到款项。
不像其他的投资工具,有卖不出去的风险。
小额资金即可投资全球共同基金是将投资分散於不同之标的,甚至不同的金融市场(区域、国家)。
投资人最低只要三仟元(定时定额),就可分享到全球各地区经济成长的成果。
与其他投资工具比较,投资下限小了许多。
安全性高共同基金是采保管与经营分开的原则。
若基金公司或保管银行不幸倒闭时,债权人不得对基金资产请求扣押或行使其他权利,投资人的权益不会因而受到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对发起人有什么意义?答:资产证券化提供了将相对缺乏流动性、个别的资产转变成流动性高、可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商品的手段。
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起者能够补充资金,用来进行另外的投资。
例如,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提高其资产流动性。
一方面,对于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证券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的证券,在不增负债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多获得一些资金来源,加快银行资金周转,提高资产流动性。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可以使银行在流动性短缺时获得除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之外的救助手段,为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提高了流动性水平三、怎样才能有效进行金融创新?答:(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夯实金融创新基础(2)加快机构创新,形成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既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的金融组织体系(3)加快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能力。
首先,要增强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意识。
随着入世保护期的结束,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银行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改革经营管理体制。
要建立与金融创新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激发机构内部的创新热情。
其次,调整内部机构设置,推动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应当适应金融创新的要求,在内部管理方面建立有助于促进金融创新的机构设置。
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及时增加有利于促进创新的部门设置。
(4)加快金融市场的结构创新,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要发展多层次的股权市场。
一方面要进一步改革和规范现有的股权融资渠道,使股票市场成为有效的投融资场所。
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股权融资市场,这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