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土建工程Ⅰ标段K3+580~K3+700路基试验段施工总结编制审核审批审批时年月日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土建工程Ⅰ标段永昌路桥施工处二○一一年十一月路基土石混填试验路段施工总结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编制依据 (4)三、试验目的 (4)四、试验段选址 (5)4.1填筑段面的选址 (5)4.2填筑材料的选址 (5)五、技术要求 (5)5.1基本技术要求 (5)5.2实测项目 (6)六、施工准备 (6)七施工资源配置 (7)7.1施工人员配置 (7)7.2机械设备配置 (8)7.3试验及测量仪器配置 (9)八、施工工艺及方法总结 (9)8.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 (9)8.2施工方法总结 (11)九、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13)9.1土石混填压实记录表 (13)9.2压实度沉降差观测)规范要求 (15)9.3压实工艺主要参数 (16)十、试验总结 (16)十一、附件 (17)一、工程概况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第Ⅰ合同段起点接广惠高速公路凌坑互通立交,桩号为K0+000,与广惠高速公路顺接后,上跨深汕高速公路,往南,在大窝顶东北侧高桥附近下穿厦深铁路(在建)后,经石下排村,在牛牯墩附近跨越X207并下穿惠深沿海高速公路。
在绕过龙船窝水库、船澳村后,路线在中堂水库下游的狮子石与公鸡石间进入山岭区,往南在虎尾角跨范和港、县道X210后,在巽寮管理区赤沙村,设赤沙互通立交,为第Ⅰ合同段设计终点,桩号为K17+450。
路线全长为17.45km。
本标段沿线主要为路基工程,路基设计总宽24.5m。
本工程土石挖方段较多(详见:土石方挖方段统计表),为充分利用土石混合料,现选定试验段选定在K3+580~K3+700里程段范围作土石混填试验段,长度为120m,满足《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的规定。
该段路基填土已完成9层,从第10层开始改用土石混合料进行填筑;故选用第10层做土石混填试验。
土石方挖方段统计表本次土石混填路基试验路段自2011年10月20日上午7时开始测量放线画格,2011年10月25日日上料摊铺,10上午10时整体完成摊铺整平并开始碾压,至2011年10月28日碾压并检测完毕,历时9天。
二、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2、施工图设计文件3、现行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4、现行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现行部颁《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6、其他有关技术文件和操作规程三、试验目的1、根据填料的松铺厚度和压实厚度计算出该类填料的压实系数。
2、通过对压路机的不同碾压速度和压实遍数的不同,分别进行压实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获得最佳压实效果所需要的碾压速度和压实遍数。
3、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它们的最佳组合,以获得最佳的压实效果。
4、确定达到压实要求所需要的碾压工艺和碾压范围。
总之,通过试验路段的施工,来获得大量的试验数据,根据对这些原始数据的分析,确定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施工所需要的最佳填筑工艺,对以后大范围的路基填筑具有指导作用。
四、试验段选址4.1填筑段面的选址根据我标段路基填筑施工实际情况,本次土石混填试验段在K3+580~K3+700段进行;该段路基全长约120米,路基纵坡为-1.7%,最大填筑高度10.113米。
本次土石混填试验在路基填筑高度约2.3米的面层进行,路基填筑平均宽度44.94米(设计平均宽度43.94m、两侧各超宽填筑0.50m),该段路基地基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及路堤填筑高度等,在我段均具有代表性。
填筑前路基平整度、横坡及压实度等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2填筑材料的选址本次试验段填筑材料取自路基土石方挖方段K3+430山头,该段土质主要为强风化岩,在我段路基填筑材料中具有代表性,填筑试验前对填料进行了土壤分析、颗粒分析、击实等室内试验,经检测满足路基填筑要求,主要室内试验成果见附后资料。
五、技术要求5.1基本技术要求(1)、在土石混填中不得采用倾填法施工,必须进行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摊铺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厚度不宜超过35cm;(2)、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石硬质材料,必须与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层厚的2/3,并应均匀分布。
(3)、路基每层填筑都必须在专人的指挥下按划分网格(长*宽6m*6.1m)间距卸料,以上土的数量来严格控制松铺厚度。
为确保路基断面尺寸及路基压实度,填土宽度每侧应大于设计填筑宽度50cm。
(4)、土石混填路基填筑时,应进行地表清理,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填石空隙用石渣、土屑嵌压稳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路基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18t以上压路机振动碾压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或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5.2实测项目土石混填路基填筑施工质量标准六、施工准备6.1、画出施工区段内检测点的平面布置图,图中应标出试验范围、桩号、测量检测的断面桩号、观测控制点的布设位置等。
6.2、测点位置断面图,应标出压实度等参数在各个观测断面中的平面与垂直检测位置。
提出各种指标的检测时间、标准要求、施工配合要求及注意事项,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内容编制原始记录表格。
6.3、配备路基回填所需洒水车、推土机、挖土机、压路机、运输车等施工设备。
6.4、测试仪器、设备等应经过检验,性能可靠,精度满足试验要求。
观测用的所有仪器应于试验工程开始前准备完毕。
6.5、对各类施工机械人员进行培训,熟悉操作规程、技术要求、施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对参加试验有关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分工,使各类施工员各司其责。
6.6、施工前必须熟悉相关的设计文件,收集现场资料,核实工作数量,按试验要求、施工难易程度、气候条件等,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数量、型号与操作机手。
6.7、落实监测仪器设备,对各种仪器设备事先进行调试校核,确保其可靠性与准确性。
6.8、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做好导线、水准点复测,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并按设计文件要求定路基中心线、边线等具体位置。
七施工资源配置7.1施工人员配置1、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主要路基施工班组和机械工配备表7.2机械设备配置机械设备、试验及测量仪器表7.3试验及测量仪器配置1、试验、检测仪器2、测量仪器八、施工工艺及方法总结8.1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框图试验路段施工顺序整平填筑面并压实、布控制点、画方格测控制点高程运料布料摊铺大粒径料破碎人工补充细料局部找平静压恢复控制点测量高程振动碾压恢复控制点测量高程检测压实度和计算沉降量并记录有关数据质量检查对不合格部分进行修整满足规范后记录各项技术指标形成试验段总结报告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8.2施工方法总结8.2.1填前准备路基填筑前先对基底进行整平、碾压处理,确保基底平整、稳固,路基宽度、压实度、平整度、纵横坡等各项指标均应满足规范要求。
用全站仪按纵向间隔20m放出中桩及两侧法线方向边缘桩,用石灰作好标记,并在法线方向边缘桩点位上插上钢筋头,插稳上露50cm,以便尽快恢复控制点,用50m钢尺由中桩向左侧法线方向6m,右侧法线方向3m放出各控制点及路基边桩,用水准仪测出各控制点高程作好记录。
本次土方运输车吨位为20t,实际每车土方运载数量约为13立方米,按0.35cm松铺层厚计算,每车材料铺筑面积37平方米,采用白石灰进行打格划分,方格大小为6×6.1米,在已平整好的填筑面进行每车一格布料。
8.2.2填料的挖运及堆料K3+420山头路基挖方主要为强风化岩,填料在装车的过程中进行选择性上车,将不符合填料粒径要求的较大块填料剔除;装料时填料粒径应大小搭配,级配均匀的进行上料;每车上料总量应尽量控制均等,运至路基后,堆料时严格按已打好的方格进行后退法卸料。
8.2.3摊铺平整路基应进行超宽填筑,两边应各超出路基设计宽度的30~50cm,本次试验路段按每侧各超出设计宽度50cm,按事先确定的层厚拉杆挂线。
汽车卸料时按已打好的方格先高后低,先两侧后中央的原则卸料,确保填料按最大松铺厚度所需用量均匀堆放,松铺厚度按已确定的35cm分格、分段卸料,用推土机推平,对个别大的石块采用机械破碎,个别不平处采用人工配合用细石块、土屑找平空隙,路基边部机械处置不到位的采用人工整修,整体整平后,测出松铺厚度是否符合试验要求,一般控制在35±2cm内。
静压一遍后,恢复控制点位,测出控制点高程,并作好记录。
8.2.4碾压方法碾压采用徐工XSM220振动压路机,碾压从路基两边往中间进行,碾压轮迹重叠不小于50cm,速度控制为4Km/h,碾压7遍:第一遍静压,第二至第六遍强振,从第四遍碾压后每遍进行沉降值测量。
最后再用压路机静压一遍收光。
碾压过程中,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8.2.5碾压遍数及检测静压2遍,强振碾压完一遍(往返一次为一遍)后,恢复控制点测量各点标高,检测压实度和计算沉降量并将其记录,以后每碾压完一遍即恢复控制点、检测压实度、测量标高作好记录,直到压实层顶面稳定、无下沉、石块紧密、表面平整无轮迹,相邻两次的压沉值在3mm以内,即证明原路基碾压质量优良。
九、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9.1土石混填压实记录表13从上表可得出:当填料松铺厚度按35cm控制时,其压实系数为7.4%。
149.2压实度沉降差观测)规范要求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为:2cm或5cm。
再由试验段测得沉降差均≤3mm,故确定本标段土石混填沉降差法允许偏差为≤3mm。
K3+580~K3+700路基土石混填沉降观测值9.3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本次路堤试验路段的压实工艺主要参数的总结如下表:十、试验总结1、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检测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得出试验结论如下:(1)本次土石混填松铺层厚控制在35±2cm内,采用22t振动压路机进行路基碾压施工,碾压时,顺路基纵向方向碾压,先静压1遍,碾压速度控制在4km/h内,中间碾压次数由弱振到强振,碾压速度控制在4km/h。
前后1次碾压轮迹重叠三分之一以上。
(2)路基碾压2遍至碾压5遍每遍压实度检测10点,高程检测20点。
路基碾压3遍后,检测数据显示;路基沉降最小值25mm,最大沉降值26mm,平均沉降25.5mm。
压实度系数为7.4%。
碾压6遍后,路基相邻两次碾压的压沉值均在3mm以内。
通过对K3+580~K3+700土石混填试验段的成功填筑,表明土石混填这种路堤填筑方式能够满足本工程路基填筑施工要求,符合施工规范及内遂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同时相对常规路基填筑更具有施工进度快、检测直观、稳定性好、质量易控制的特点。
通过试验确定了对于93区土石混填松铺厚度35cm时,使用22t压路机碾压,必须静压1遍,振压5遍,路基压实度和沉降差才能满足规范要求;2、通过本次土石混填现场碾压试验,推荐土石混填施工工艺、施工参数如下:(1)填料开挖及摊铺:料场开采过程中尽量保证土石混合料的均匀性,最大粒径不超过层厚的2/3,采用自卸车运输,后退法卸料(画方格线,卸料点均匀分布),推土机初平,人工配合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