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点三-精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考点三-精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三
74.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家: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

删除修改
75.陈鹤琴: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

创建“活教育”理论体系。

(1)他率先在我国采用日记法研究儿童心理,写了中国第一部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儿童心理之研究》。

(2)《家庭教育》是我国第一本在近现代儿童学原理指导下结合亲身育儿经验写就的著作,奠定了陈鹤琴作为现代家庭教育拓荒者的历史地位。

(3)他率先采用实验法在1923年创立的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4)1940年,他在江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5)活教育目的论(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也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活教育的课程观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活教育的方法论(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76.五指活动: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和儿童文学活动。

77.陶行知:(1)1927年,陶行知创办的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2)1927年春,陶行知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

(3)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4)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78.张雪门,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行为课程理论的代表人。

1917年在家乡宁波创办星荫幼稚园。

“南陈北张”。

79.教育人物篇:(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

(2)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3)中国乡村幼教之父:陶行知。

(4)“南陈北张”:陈鹤琴、张雪门。

80.教育机构篇:(1)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欧文创办的新拉纳克幼儿学校。

(2)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1840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创办的。

(3)中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湖北幼稚园(武昌蒙养院)。

(4)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1923年,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5)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1927年,陶行知创办燕子矶幼稚园。

(6)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创办。

81.教育思想篇:(1)夸美纽斯:泛爱主义;《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卢梭:自然主义教育;自然后果律;自然人。

(3)裴斯泰洛奇:爱的教育;和谐发展教育。

(4)福禄贝尔:游戏;恩物。

(5)杜威: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活动课程论:“从做中学”。

(6)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心理胚胎期、“吸收心理“;”生命的法则”。

(7)陈鹤琴:“活教育”“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又称为单元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8)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9)张雪门:行为课程理论。

82.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1)社会要求的提高;(2)生活制度的变化;(3)师生关系的不同;(4)生活环境的完全改观;(5)教育内容加深,形象化
的方法减少。

83.学前儿童进入小学的不适应表现:(1)身体方面;(2)心理方面;(3)社会性方面。

84.做好幼小衔接(主要是做好儿童的入学准备):(1)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2)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85.加强儿童入小学适应所应具备的素质培养:(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2)培养独立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86.做好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1)缩小与小学差异程度的工作;(2)开展适应小学的教育活动;(3)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

87.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协调性原则;(3)双向性原则;(4)全面性原则(体、智、德、美);(5)渐进性原则(从儿童一入园就开始)。

88.学前儿童的语言活动主要包括:(1)谈话活动;(2)讲述活动;(3)文学活动;(4)早起阅读活动;(5)听说游戏活动。

89.表演游戏一般有三种类型:(1)整体表演型;(2)分段表演型;(3)角色活动型。

90.幼儿园社会教育: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

91.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9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分类目标:(1)自我意识;(2)人际交往;(3)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4)多元文化。

9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是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具体化,一般由教师自己制定,最主要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

94.情感维度的目标可包含的内容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良好
的个性品质;良好的态度。

95.能力维度的目标可包含的内容为: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认知能力、自主能力、独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移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注意力、适应环境的能力等。

96.知识维度的目标可包含的内容为:有关自我意识发展的知识、有关社会环境的知识、有关社会文化的知识和人际交往等。

97.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98.知识目标的三层次:科学经验、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科学知识有两种层次:科学经验和初级科学概念)
9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知识目标;方法和能力目标;情感和社会性目标。

删除修改
100.初级科学概念指的是儿童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

10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以时间为单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以主题活动为单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10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指的是要在一次科学教育活动中达到的教育效果。

它是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并结合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特点提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目标的制定必须全面反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并且要制定的尽可能具体、直观,最好是可以观察或测量到的。

103.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1)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等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好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形、量、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04.教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其目标表述具体,操作性较强,所期望教育成果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