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多媒体构建轻松英语课堂
生本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益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普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知识整合到一起,以使学生能得到更加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课程、整合、英语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的重任要求我们必须不断进取、学习和创新。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应加强自身素质,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进步。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现在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
多媒体与英语学科整合,重在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问题设置情景,并通过步步提示,让学生发现和掌握规律,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可以说,英语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是培养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将受到越来越多英语教师的钟爱,只要在整合过程注意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运用的恰当教学模式并妥善处理好上述几个问题,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
师生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加强网络技术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掌握多媒体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积极探索应用多媒体,探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在具备任何普通教师最基本的素质的同时还应该掌握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
师生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加强网络技术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条件。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积极探索应用多媒体,探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技术是指以各种教学机器为主题的教学手段,包括幻灯、广播、投影、电视、计算机等在教学中应用。
教学技术的现代化经历了视觉教学、视听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阶段。
对课堂教学渗透是一个永远不会终止的过程,它的影响包括教学技术观念的现代化和教学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英语教师应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1 利用制作英语课件。
课件的一般意义在于它能够提高讲课的节奏,减少板书的时间,快速而又清晰显示预先设计的问题和参考答案。
课件的最重要的意义是要压缩教师的讲述,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优化教学过程,从而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地位。
2 掌握因特网的信息搜索技术。
要在浩如烟海的万维网信息资源中遨游,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上网查资料往往是浪费了时间却没有得到期望的信息。
3 充分利用电子邮件: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充分利用电子邮件,提高英语的写作表达能力,它是一种关系到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学习技能。
4 建立教师个人网站。
教师通过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开发和应用。
教师建立个人教学网站将成为一种趋势。
英语教学应该是较早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如投影仪、录音机的使用。
但我个人认为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相对落后于其它学科。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截止到03年4月10日,在知名的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上传的英语的教学课件为1010例,是语文的35,数学的15.8,占课件总量的0.4。
其它教育网站也有类似情况。
这说明英语课件的制作有一定的难度。
可是,有时候用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上课确能带来很好的效果。
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不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较简单。
课件里面视频和图片的应用,不是为了教学生知识,而是创设一种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课本)让学生用语言去表达,去讨论。
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去获得新的知识。
English cannot be taught. It must be learned因此考察一堂课的好坏,新颖与否,主要看有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作指导、效果怎样,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度,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等全面评价。
而不能仅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
所以,运用新技术教学手段,必须有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否则只是穿新鞋走老路。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弊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而这些与我们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是非常相似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英语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
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全面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应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最理想的技术应用是进行网络化教学。
学生登录INTERNET,或教师制作的网页课件。
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提供网址和制作网页课件),和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
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己动手,把自己浸入了一个多媒体的全英语的语言环境,阅读各种英语说明文字,聆听纯正的英语录音,欣赏有英语解说的影片,接触的是全新的多源化的英语材料。
在各个环节当中一定要逐一课件表现形式不能太花俏,过分追求动画、声音与版面背景,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感知规律。
如果那样做,既不能体现课件和课堂教学水平,也使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随意注意较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
总之,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势不可挡,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不可估量。
教师角色也必需转变。
网络时代的英语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能够查阅大量的英语资料),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主动投身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网络时代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水平。
网络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但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学生的操作、实践等活动,也并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它只是一个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好工具。
如同其他科技手段一样,现代教学技术本身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决不能取代激励学生学习的教师,更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刻苦学习,而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