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
鉴别诊断
• 1.肠结核
• 肠结核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以回 盲部多见
• 共同点: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系 膜增厚、脂肪密度增高、腹水、淋巴 结增大、回盲部粘连也都可见于肠结 核情况。
不同点
• 克恩病:病变可累及全层肠壁,为非干酪性坏死,易穿 孔,形成瘘道及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裂隙溃疡、 多节段分布在克罗恩更为常见。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2014-10-18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 又称节段性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肉芽肿性 炎症,是一种贯穿肠壁各层的增殖性病变,可侵犯肠系膜 和局部淋巴结。
• 发生于消化道各部,以回肠末端及邻近结肠多见,病变局 限于小肠和结肠,二者可同时累及,常为回肠和右半结肠 病变。
2.增强扫描肠壁呈分层状改变
• 急性炎症期,由于黏膜下水肿、感染或脂肪侵润 沉积,CT增强扫描可见黏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 强化,呈“靶征”或“双晕征”表现。
3.突出肠腔的卵石状结节
• 黏膜下层水肿或细胞侵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 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收缩,使黏膜表面似卵 石状。
4.系膜缘呈梳妆改变
• 呈节段性分布,与正常肠段相互间隔,界限清晰,呈跳跃 区的特征。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 病理改变 非干酪性肉芽肿,呈跳跃式多节段分 布.
• 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 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 孔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 发病特点: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慢性起病, 有终生反复发作倾向,迁延不愈。
小肠淋巴瘤
小结
• CD的MSCT表现主要包括: • 肠壁增厚—不均匀增厚,铺路石样结
节形成,肠腔狭窄,肠梗阻。 • 异常强化—黏膜层和浆膜层增强明显,
呈靶征,双晕征。 • 肠周改变—肠系膜内血管增多(木梳
征),脂肪增厚,淋巴结肿大,瘘管 或脓肿形成。
1500ml,每次间隔15min。 • 4.检查前10-20分钟肌肉注射654-2 10mg(青光眼、前列
腺肥大、排尿困难者不用)。 • 灌肠:经肛门注入温水1500-1800ml,随后进行扫描。 • 训练患者呼吸及憋气。
MSCT检查方法
•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 • 扫描方法: • 先行平扫: • 增强扫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2.5-3.0ml/s速
• 肠结核 • 干酪样坏死导致病变组织密度不均,增强扫描环形强化是
肠结核的特点。 • 肿大肠系膜淋巴结钙化、“中空样”强化及肠外结核对肠
结核诊断亦有意义。 • 抗结核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病例
• 患者,女,35岁,间断发热半年,再发加重半月, 腹泻4天
治疗后
鉴别诊断——溃疡性结肠炎
•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炎症和溃疡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常 见起至直肠,向近端结肠进展。
• 小肠系膜因蜂窝织炎、瘘管或脓肿形成而继发性 受累,特征性的表现为回肠肠系膜纤维脂肪增厚, 在CT上可见右下腹肠曲分离,肠壁或肠周血管聚 集扩张(“木梳征”)。
5.病变肠管浆膜层毛糙
6.肠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
7.窦道、瘘管形成
8.周围脓肿形成
9.肠腔狭窄
• 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的收 缩,肠腔狭窄。
度注射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l/ml)。分别于动 脉期(25-30S)、静脉期(55-60S)、延迟期(3min) 行多期动态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
1.多节段肠壁增厚
• 小肠肠壁呈跳跃式分布的节 段性增厚(>4mm),肠壁 不均匀增厚为主,可出现肠 系膜侧偏心性增厚,对缘可 见假性憩室样改变。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检查
• 近年来MSCT已成为小肠疾病诊断的主 要检查手段。
• CT小肠造影(CTE)检查,不仅可以 观察肠壁病变侵润情况,还可以直接 观察肠外结构的改变,在克罗恩病诊 断及活动性评估方面的优越性不断得 到证实和肯定。
MSCT检查-检查前准备
• 1.检查前一天服泻药清洁肠道或检查前进行清洁灌肠。 • 2.患者检查当天禁食,禁饮4h-6h以上。 • 3.检查前45min开始分3次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
• 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 不同而多样化,以腹痛、腹泻及腹块 为主,缺乏特异性,可引起肠梗阻、 肠壁穿透等多种并发症。
• 纤维内镜可发现早期粘膜病变,至今仍 为克罗恩病诊断的金标准;
• 不能观察肠壁全层侵润情况;
• 一般很难深入小肠部位。
• 胶囊内镜实现了对小肠部位的有效检 查,但其滞留风险引起人们的关注。
• 仅累及结肠、直肠的CD往往需要与UC相鉴别。 • 共同点:肠壁增厚、呈分层样改变,肠管变窄,肠系膜增
粗,密度增高,系膜淋巴结肿大,系膜血管增多,肠壁增 厚。
鉴别诊断
• 不同点 • UC肠壁增厚呈连续、均匀性增厚,更易出现肠腔向心性
狭窄、结肠带消失;UC首先侵犯直肠,以后沿结肠长轴 往上发展,主要累及黏膜及黏膜下层,溃疡较浅。 • CD呈节段性、裂隙样深溃疡,可累及肠壁全层,形成腹 腔脓肿和瘘管,肠系膜血管周围淋巴结增多、肛周脓肿是 CD常见并发症之一。
溃疡性结肠炎
• 连续的肠壁增厚,结肠带消失。
鉴别诊断
• 小肠淋巴瘤: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系原发于小肠黏膜和黏膜 下层的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小肠恶 性肿瘤的20%-50%,是最常见的小肠恶性肿瘤,最易累及 回肠远端,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
• CT表现为肠壁弥漫性增厚,软组织肿块形成,密度一般 较均匀,增强扫描后轻中度强化,受累肠腔黏膜面多连续, 较光整,部分患者可见受累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其被认 为是小肠淋巴瘤的特征性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