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讲福建茉莉花茶

第9讲福建茉莉花茶

第九讲福建茉莉花茶福建自古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茉莉飘香,相互为用,是我国茉莉花茶的故乡和主产区。

福建茉莉花茶是以烘青绿茶、玉兰鲜花打底,配以茉莉鲜花,按配花量、窨次,加工生产的。

福建茉莉花等级茶主要以烘青茶坯为主。

还有以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福鼎大白毫、精针茶王、白牡丹、银针、毛峰等各种工艺茶窨制的高级花茶。

与同类花茶相比属茉莉清香型,纯正福建茉莉花茶香气清雅,浓郁而不带刺激感,馥郁芬芳,鲜灵持久,富有茉莉鲜花之香感,口感柔和,茶味醇和含香,汤色黄绿澄明,为其它花茶所不及的。

“八闽高山茶芽嫩,闽江两岸茉莉香”,一杯在手、芳香扑鼻,仿若置身鲜花丛中,这是对福建生产茉莉花茶的最真实写照。

一、福建茉莉花茶的崛起早在1700多年前,茉莉花就引种到我国。

汉代陆贾《南越行记》云:“南越之境,五谷无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缘自胡国移至,不随水土而变,与夫桔北为枳异矣。

”到了晋代,嵇含著《南方草木状》载有“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国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

”以上汉晋时代的文献中所称的“南越”、“南海”就是指古时广东、福建一带地方。

南宋隆兴、乾道年间,楼钥《次韵胡元甫茉莉》诗中有“吾闻闽山万千木,人或视此齐蒿菜”,可见当时在福建已广为栽培,这为福建茉莉花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福建茉莉花茶大量商品性生产始于19世纪50年代,迄今有150多年的历史。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北京、天津茶商到福建长乐,受茉莉花熏制鼻烟的启示,进行了茉莉花熏制茶叶的批量生产,并运销至东北、华北市场,为大众所青睐,收益颇丰,从此就大大激发了茉莉花茶生产的飞速发展,茉莉花的种植从长乐扩展到福州市郊和闽侯上街一带,同时这也成就了福州地区茉莉花茶在20世纪30年代的鼎盛与繁荣,创造了1933年花茶产量7500吨的历史记录,成为我国最早的茉莉花茶生产中心。

虽历经战乱,但这并无法阻挡福建茉莉花茶生产的发展步伐,新中国成立以后,福建茉莉花茶发展更为迅速,再创历史新高,在我国茉莉花茶市场上领尽风骚。

二、福建茉莉花茶馥郁八闽茉莉花茶的最主要特色就在于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

茉莉花茶品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与鲜花的质量息息相关,茉莉鲜花由于在运输上十分不便,茉莉花茶的生产大体是在茉莉花产区或者附近,往往茉莉花产区就茉莉花茶的产区。

福建茉莉花产区主要分布福州地区、闽东地区和闽北地区等地,其中以福州地区的茉莉花茶最为有名。

(一)福州地区福州地区市郊及闽侯、长乐两县(市)为传统的茉莉花产区,曾是我国茉莉花生产的主要基地,其中以市郊的城门镇、新店镇、闽侯县的上街镇和长乐市的鹤上镇为重点茉莉花产地。

长乐旧时有“一担茉莉一担金”的传说,80年代拥有几十家茉莉花茶厂,花茶名振大江南北[1]。

同时,茉莉花也是福州的市花———星点白色小茉莉摇摇于襟前颈下,是一道靓丽的夏日风景线。

福州茉莉花茶选取烘青绿茶作底茶,制作工艺十分精巧,受众人所青睐。

自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年)开始,北京、天津茶商就在福州熏制茉莉花茶运销东北、华北一带,大大促进了茉莉花茶生产的飞速发展,曾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达到了全盛时期,成为全国茉莉花茶的加工中心。

据1900年至1931年的不完全统计,当时福州城内经营茉莉花茶生意的省内外茶商有80 多家,除了开行、设庄、办厂,还结成了“天津帮”、“平徽帮”、“茶庄帮”等行帮88家[2]。

与此同时,来榕开洋行做茶叶生意的外商也纷至沓来,把福州花茶运销欧、美和南洋(东南亚一带)各地,深受大众的喜爱。

建国以后,以福州茶厂为代表的制花茶企业,在制茶工艺和机械上进行技术革新,涌现出“龙团珠茉莉花茶”、“茉莉大白毫”、“茉莉闽毫”、“茉莉春风”等一批闻名遐迩的优质茉莉花茶,其中该厂所产的中莉牌“茉莉闽毫”荣获2001年全国优质茉莉花茶评比金奖,特级茉莉花茶还被选作专供外交部外事方面使用的外事礼茶,让这位美丽芬芳的“东方丽人”成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大使。

有机锗花茶和富硒花茶等。

内销遍及全国,外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闽东地区闽东地区以宁德市所辖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等区县(市)为茉莉花主产区,茉莉花栽培发源于近代,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培植观赏,l959年开始在当时县茶场成片种植1l亩,1972年上述三地栽培茉莉花共计180亩,1979年开始快速发展,到1983年已达6350亩,产量达1500吨,l991年发展顶峰,年产近3500吨,产值2,000多万元。

近年,福安市计划在甘棠、坂中、溪柄、溪潭等乡镇扩大茉莉种植面积,2003年引进张一元茶叶公司,将在3年内在溪柄镇建成130公顷茉莉花生产基地。

福鼎市银龙茶叶有限公司和北京张一元联合投资80多万元,研制成功了“不锈钢全自动不落地窨花生产线” ,这为茉莉花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宁德地区茉莉花茶的发展绝大多数由于由来加工茉莉花茶的茶坯加工精细,质量比较稳定,尤其是特种茶的芽头细嫩肥壮、外形美观,是窨制茉莉花茶的上等原料,广受各地茉莉花茶加工商的欢迎。

而且宁德拥有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福云6号等11个国家级良种,是生产优质茶坯的必备原料,在加上名优茶开发技术的日臻完善,生产出“茉莉精针王”、“茉莉银毫”、“茉莉香云”、“茉莉大白毫”、“一品茶王”、“白雪飘香”、“白龙珠”、“金绒凤眼”等一系列名优茉莉花茶,其中,宁德茶厂的“天山银毫”曾荣获国家质量金奖,福建品品香茶叶公司的“一品茶王”曾于2004年在广西横县举办的全国优质茉莉花茶评比的折桂[3]。

而且近些年来,宁德在新创制造型茶方面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形状各异的茶配以鲜灵浓郁的茉莉花,不仅给人味觉上的享受,还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让人心旷神怡,比较有特色的有“贵妃玉环”、“太姥玉蝴蝶”、“荔枝茶”、“仙桃献瑞”、“金麦穗”、“花牡丹”、“妙笔生花”、“茉莉仙子”、“丹桂飘香”等,倍受时尚男女的钟爱。

(三)闽西北地区闽西北地区主要以三明沙县为主,主要产花区分布在城关、镇头(原属琅口镇,今属虬江街道)、夏茂镇、高桥镇、南阳乡、青州镇等地。

沙县农科所(镇头)于1959年从福州引种2亩单瓣茉莉花,1965年城关和镇头又从广东引种20亩双瓣茉莉花。

(四)闽北地区闽北的茉莉花茶产区主要集中在政和县、松溪县等地,政和县于1972年引进花苗,试种30多亩,11975年以后,特别是在1979年、1980年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到1980年面积达806亩,收购鲜花72吨,生产茉莉花茶171吨。

目前,全县现已种植茉莉470公顷,产花1500多吨,成为全国第二、福建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基地县。

三、福建茉莉花茶香飘神州(一)华北地区①京、津、冀地区。

茉莉花茶,在北方又称为“香片”,是北方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常饮的饮料,茉莉花茶之所以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其具有鲜灵浓郁的茶香、醇厚鲜爽的滋味等独特品质,还因为香气和滋味能改善北方一些盐碱地区的饮水质量。

华北地区历来是福建茉莉花茶的传统销区,主要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西省为主,历史上曾有“天津帮”、“平徽帮(包括河北、山东茶商的山东帮及北京、安徽茶商的平徽帮)44家等茶叶商贾行帮云集福州,在此经营茉莉花茶,促进了茶行业的大发展。

著名的北京吴裕泰、张一元、天津正兴德老字号茶庄在福建省政和县、福安市都设有定点供应商乃至生产基地,不仅使销区的花茶供应有了量和质的保证,还促进了产区地方经济的发展。

②山西。

早在明代时期,晋商每年都要“挟资裹粮”,经长途贩运, 千里迢迢赴南方茶区采办茶叶,然后转运到山西和西北各地。

清代,晋商的茶叶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采办茶叶的地点最主要的就是在当时已成为全国著名茶区的福建武夷山下梅茶叶市场。

此后,晋商逐渐开辟了一条茶叶商路:由福建武夷山启程入江西,至铅山县装船,顺信江下鄱阳湖,出九江口入长江,溯江抵武昌,转汉水至樊城起岸,经河南省境进入山西泽州(今晋城) ,经潞安(今长治) 、祁县、忻州等地到张家口,然后运至库伦(今乌兰巴托) 、恰克图,最后运往俄国以及欧洲各地。

华东地区苏州是继福州之后兴起的茉莉花茶加工中心。

1938年,福州窨花技术经苏徽茶商将传入苏州,促进了苏州茉莉花茶的发展。

由于苏州交通便利,茶商纷纷转到苏州窨制花茶,窨制花茶的茶行、茶栈竞相开办,苏州一度成为茉莉花茶加工的中心,并形成“苏州窨花工艺”。

除此以外,由于福建茉莉花茶品质优异,浙江、安徽、江苏、江西等省的茶坯都送到福建窨制,其中包括浙江的大方、毛峰、旗枪、杭州龙井、安徽的黄山毛峰、大方以及江苏洞庭湖东山所产的碧螺春,窨花后直接运销华北、东北各大城市。

(二)西南地区①四川。

地处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于1887年由福州引种茉莉花苗,据记载,当时一位姓林的宦官,他由福州引种茉莉花到成都,最早种植在成都市郊东门外的鲎门铺,以后逐渐发展附近乡村。

1890年以后,随着四川茉莉花茶的兴起,茉莉花茶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华阳县东乡一带于1900年栽种茉莉花,并普遍栽植,成为四川花茶的主要产区之一。

四川人喜欢饮茉莉花茶,此茶浓郁爽口,沁人心脾,品后令人回味无穷,茉莉花茶是四川茶馆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品类。

四川人饮茶用的是三件头的“盖碗茶”,即茶盖、茶碗和茶船,一边品饮,一边摆“九门阵”悠然自得。

②广西。

广西横县是茉莉花茶加工中心的后起之秀,茉莉花产业受国人瞩目,目前是全国的茉莉花种植和茉莉花茶加工中心,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茉莉花之都”(三)港台地区①香港。

在香港,“茶”是一个相当流行的字眼,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寻常百姓家,日常生活都与茶密切联系。

茶楼、茶行、茶庄、茶室、茶寮、茶座、茶餐厅、凉茶铺……一眼望去,比比皆是[9]。

而且香港人比较注重生活的质量,有喝早茶、午茶、下午茶和夜茶的习惯,饮早茶当早餐“医肚”,上茶楼饮下午茶“斟生意”,以及饮夜茶作为“叹世界”,这大大促进了茶叶的消费量。

据估计,茉莉花茶在港的年消费量在400~500吨左右,福建产的茉莉花茶占了绝大多数,在茶庄、百货商店茶叶部、微型茶叶店、超级市场中都能找到福建茉莉花茶的身影。

此外,茉莉花茶(香片)是香港流行的茶品之一,与乌龙茶、普洱茶、白茶、龙井茶是香港茶楼、酒家必备的五种茶等可供选择,配以精致美味的粤式点心②台湾。

祖国宝岛台湾不仅是花茶的产区,而且也是福建茉莉花茶消费地之一。

台湾台湾生产花茶滥觞于1873年,台湾茶商将滞销茶运到福州窨花,这是台湾生产花包种的先声,用包种茶去熏茉莉花,称为“包种花茶”,比起传统用绿茶熏花的茉莉花茶,香气滋味均更胜一筹。

台湾茶之熏花,系自同治十二年(1878),乌龙茶遭受不景气,洋行停止收购,台茶产销甚呈疲滞,茶商迫于不得已,即开始改制包种茶,并运往福州,加以熏花称为“花香茶”出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