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卷(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卷(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

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

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

如可以判断同意。

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

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德国有什么企图。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哪一集团?与之对立的是哪个组织?材料三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的报道(3)材料三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例伤亡巨大的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的是哪一方?(5)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

【答案】(1)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3)凡尔登战役。

(4)协约国。

(5)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解析】【详解】(1)据材料“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知,德国企图分割更多的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根据“1914年”“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同盟国集团。

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以德国为首。

与之对立的是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以英国为首。

(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巨大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

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任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

”“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1920年8月1日,为了抗议英国等战胜国强加给土耳其的《色佛尔条约》,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实际原因又是什么?(两点即可)(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一个、第二个阶段的斗争形式分别有什么特点,并各举一例措施进行说明。

(3)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答案】(1)甘地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使用武力难以对抗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失败。

(2)第一阶段:不合作,如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

第二阶段:不服从,如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3)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理由,依据材料一“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以得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第二小问的实际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使用武力难以对抗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57—1859年,印度民族反英大起义的失败。

(2)根据材料二“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可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第一个阶段的斗争形式的特点是不合作,根据“‘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泛滥。

”可知,例子有如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英国商品。

根据“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

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领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可知,第二个阶段的斗争形式的特点是不服从,如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

(3)本小问的评价,结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影响可知,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已的势力范围。

战时,日本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

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

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材料二:法国对此次会议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为了巩固它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继续釆取削弱德国的政策。

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

美国不甘心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它留在凡尔赛体系之外,在欧洲扶植德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