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内科学消化系统试题

小儿内科学消化系统试题

小儿内科学消化系统试题和答案一、名词解释1.GERD即胃食管反流病,致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到咽部,反流频繁发作或持续发生时,或有并发症出现,属病理性GER。

2.肠毒素性肠炎:由各种产生毒素的细菌引起的分泌性腹泻,典型细菌有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

3.NSP4:轮状病毒的一种非结构蛋白,类似肠毒素或认为是肠毒素,与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有关联。

4.腹泻病的分期:一句腹泻病的病程分为,2周以内为急性腹泻,2周至2月为迁延性腹泻,2月以上为慢性腹泻。

5.腹泻病的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6.4:3:2液是指4份生理盐水或(0.9%NaCl :3分葡萄糖水:2分等渗碱溶液或(1.4%NaHCO3,常用于低渗性脱水。

7.ORS:口服补液盐,主要用于腹泻时预防脱水和纠正轻、中度脱水。

8.胃炎: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胃粘膜发生炎症性改变的疾病。

9.胎粪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即会排出胎粪,3~4日内排完,胎粪色黑绿或深绿,粘稠,无臭,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浓缩消化液及胎儿时期吞入的羊水所组成。

10.脱水性质有几种以及各种特点:等渗性脱水(血清Na135-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Na小于135 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Na大于150 mmol/L)3种二、选择题1.哪一项不是婴幼儿容易发生溢奶的原因:EA.食管呈漏斗型B.食管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C.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D.食管下段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E.与胃排空没有关系2.婴幼儿胃的特点有:AA.呈垂直位B.容量小C.肌肉发育不成熟D贲门肌张力低下.E.胃酸少以及酶活性低下3.指出婴儿肠道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小肠绒毛发育良好,肌层发育差B.母乳和配方奶粉通过肠道的时间相差不大C.肠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D.早产儿肠道肠蠕动协调能力差容易并发粪便滞留或功能性肠梗阻E.肠道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4.婴儿肠道菌群的特点是:A.胎儿的肠道在母体内是由细菌定植的B. 胎儿的肠道在母体内是无菌的C.定植的肠道细菌主要来源于母乳D.定植的细菌与饮食和周围环境无关E.母乳喂养儿和人工喂养儿肠道菌群的结构无区别5.诊断肠套叠可靠的检查方法是:CA.X-腹部平片B上消化道造影.C.腹部B超D.消化道内镜检查E.胃肠同位素扫描6.哪一项的检查方法对诊断油门肥厚性狭窄无价值:EA.X-线腹部平片B.腹部B超C.上消化道钡餐造影D.消化道内镜检查E .CT或MR7.哪一项对诊断幽门螺杆菌的价值不大:BA.13碳呼气试验B.血清幽门螺杆菌IgM和IgG阳性C. 胃黏膜活检染色D. 胃黏膜活检培养E .尿素酶试验8.胃食管反流哪一项描述不正确:A.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多见于1----4个月婴儿大多数为生理性,到12月以后自行好转。

B. C.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多见于1----4个月婴儿大多数为生理性,不影响生长发育。

D.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口咽部,多见于1----4个月婴儿大多数为病理性,影响生长发育。

E 以上都不是9.有关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下述哪一项述说不正确:CA.LES压力低下是最主要的原因。

B.LES一过性松弛是引起反流的重要原因。

C.食管裂孔疝的反流与LES无关。

D.早产儿食管较短LES发育不成熟E. 小婴儿His角度(食管和胃贲门形成的夹角)过大。

10.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EA.食管廓清能力减低B.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减低C.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坏D.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E.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不良。

11.一下哪一项不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表现EA.不明原因反复呕吐、咽下困难B. 反复发作的咳嗽、气喘C.喂养困难、拒奶生长发育迟缓D.早产儿反复窒息、呼吸暂停发作E .渗出性皮疹伴烦躁、拒食、呕吐、营养不良以及贫血12.诊断胃食管反流的方便、快捷、先进的方法是BA.食管造影B.24小时食管pH动态监测C.内镜检查D.食管动力检查E .胃食管核素闪烁扫描13.治疗胃食管反流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AA.体位疗法B.饮食疗法C.药物疗法D.外科手术E .中医中药14.诊断胃炎可靠的方法是:CA.X-线钡餐造影B.X-腹部平片C.胃镜检查D. B超E. CT或MR15.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是:BA.溃疡的好发部位是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小肠、胃肠吻合口处,以婴幼儿多见B. 溃疡的好发部位是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小肠、胃肠吻合口处,以学龄儿童多见C. 溃疡的好发部位是胃十二指肠,不会有食管、小肠、胃肠吻合口处的溃疡,以婴幼儿多见D. 溃疡的好发部位是胃十二指肠,不会有食管、小肠、胃肠吻合口处的溃疡,以学龄儿童多见E. 婴幼儿多为慢性、原发性十二指肠溃疡。

E16.以下哪一种因素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无关17.A.胃酸分泌增加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B.胃和十二指肠的屏障功能受损C.幽门螺杆菌感染D.遗传因素、精神创伤、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可诱发E .与遗传因素、精神创伤、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无关18.消化性溃疡不同年龄的临床表现是:AA. 新生儿期多为继发性溃疡,临床上突发性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主要变现。

B.婴幼儿期以原发性溃疡多见,临床上表现为突发性呕血、黑便,前期可有呕吐、腹痛、腹胀等。

C.学龄前期以继发性多见,腹痛症状明显,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D.学龄期以胃溃疡为常见,临床症状接近于成人,以腹痛为主,可伴有饥饿痛、夜间痛。

少数儿童表现为无痛性黑便、贫血、晕厥,甚至休克。

E .以上都是19.以下哪一项描述小儿腹泻的易感因素是错误的:AA.胃酸和消化酶分泌接近成人,但是消化酶的活力低下B.婴儿期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的负担重C.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快,对进入胃的杀菌能力减弱,胃肠道SIgA低下D.肠道菌群紊乱失调E. 喂养方式不当20.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是:EA.病毒为第一位,以春夏季节发病率最高,B. 细菌为第二位,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C.细菌为第一位,以春夏季节发病率最高,D.病毒为第二位,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E. 病毒为第一位,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21.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是:BA. 病毒侵袭肠黏膜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引起渗出性的炎症所致B. 病毒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复制,使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脱落,绒毛缩短所致C. 病毒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行繁殖长生不耐热毒素或耐热毒素引起腹泻D. A+BE. B+C22.下述有关渗透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哪一项是错误的EA.双糖酶活性下降B.水、钠以及其他离子吸收的载体减少C.消化吸收面积减少D.禁食后大便次数和量明显减少E . 禁食后大便次数和量无变化23.分泌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是:DA. .双糖酶活性下降B. 钠以及其他离子吸收的载体减少C.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D.肠毒素作用抑制了肠上皮细胞对钠、氯和水的吸收,并促进氯的分泌E . 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引起24.根据腹泻儿童大便特征,哪一项最可能是病毒性腹泻?BA.水样或蛋花样便伴有少许粘液,腥臭味,便常规:脓细胞2—5个/HP,红细胞1-3个/HP,脂肪球阴性B. 水样或蛋花样便伴有少许粘液,酸臭味,便常规:脓细胞2—5个/HP,红细胞1-3个/HP,脂肪球++C. 稀水样便伴有较多粘液,腥臭味,便常规:脓细胞10—15个/HP,红细胞4-8个/HP。

D. 稀糊便,酸臭味,伴有白色奶瓣和泡沫,便常规:脂肪球++E. 粘液血便,腥臭味,便常规:脓细胞20—30个/HP,红细胞10-20个/HP。

25.儿童急性腹泻易发生脱水的原因是:EA.水代谢需求旺盛B.消化酶分泌减少C.体液量少D.肾脏调节功能差E. 肠道丢失过多26.儿童腹泻致使出现重度脱水,此时体液的累积损失量约是(ml/kg):CA. 25~50B. 50~100C. 100~120D. 120~150E.150~18027.儿童重型与轻型腹泻的主要区别点是:DA. 高热B. 恶心、呕吐、纳呆C. 每日大便次数达十余次D. 水、电解质明显紊乱 E. 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28.重度脱水与中度脱水主要区别为:EA. 尿量减少B. 眼眶凹陷C. 皮肤弹性差D. 代谢性酸中毒E. 周围循环衰竭29.小儿腹泻致代谢性酸中毒的最主要原因是:AA. 腹泻丢失碱性物质B. 饥饿性酮症C. 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增加D. 肾脏排酸障碍 E. 以上都不是30.8个月小儿,患支气管肺炎,用多种抗生素治疗20天,体温下降,病情好转。

近2天再次发热,呕吐,腹泻,大便4~6次/日,呈暗绿色水样便,有黏液,味腥臭,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球及革兰阳性球菌。

最可能的诊断是:CA. 真菌性肠炎B. 病毒性肠炎C.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D. 侵袭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E. 细菌性痢疾31.10个月男婴,腹泻3天,每天10余次,黄色水样便,体重8.8 kg,神萎,皮肤弹性极差,前囟及眼窝明显凹陷,肢冷,血压偏低,口渴不明显,尿量极少,血清钠125 mmol /L,考虑诊断为:DA. 中度、等渗脱水B. 重度、等渗脱水C. 中度、低渗脱水D. 重度、低渗脱水E. 重度、高渗脱水3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特有的体征是:EA. 有胃蠕动波B. 营养不良、脱水、明显消瘦C. 呕血D. 进行性腹胀E. 右上腹扪及橄榄样肿块33.儿童腹泻伴低血钾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EA. 腹泻时由于钾丢失过多以致缺钾B. 酸中毒时易致低血钾C. 血钾低于 3.5mmol/L,临床出现缺钾症状D. 补液后血液被稀释,血钾相对减少E. 补液后钾由尿中排出,引起缺钾34.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EA.好发年龄多为6~24个月婴幼儿B. 好发季节在秋、冬季节D.多以先吐后泻为特征,大便为水样,每日多达10次以上,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C. 为自限性疾病,多在一周左右自愈E. 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35.诊治儿童迁延性、慢性腹泻时,哪一项措施是不正确的?AA.抗生素治疗不成功,升级使用抗生素B.反复多次粪便检查,尤其重视粪便培养C.补充维生素A、B、C、D,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D. 疑有乳糖不耐受,建议无乳糖奶粉喂养E. 小肠境或结肠镜检查36.引起春、夏季儿童腹泻的病原菌主要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大肠杆菌C.志贺氏痢疾杆菌D. 变形杆菌E. 轮状病毒37.关于补钾的要求哪项不合适:A. 一般每日补钾总量按3~4 mmol/kgB. 静脉补钾的浓度不超过0.3%C. 一日补钾量不少于6~8小时给入D. 见尿补钾E. 吐泻好转应及时停止补钾38.下列不属于低钾血症临床表现的是:A.腱反射减弱B.肠鸣音亢进C.心率增快,心律失常D.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E.心电图出现U波39.下列不符合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的是:A.好发于2岁以下婴幼儿B.病情均较轻,不会出现脱水、酸中毒C易在新生儿室流行.D.大便常规有多量白细胞及数量不等的红细胞E .绿色水样、黏液样或脓血便40.配制2∶1等张含钠液100 ml正确方法是:CA.0.9%氯化钠溶液80 ml,5%碳酸氢钠溶液40 mlB.0.9%氯化钠溶液100 ml,5%碳酸氢钠溶液5 ml,5%葡萄糖溶液35 mlC.5%葡萄糖溶液100 ml,10%氯化钠溶液6ml,5%碳酸氢钠溶液10 mlD.5%葡萄糖溶液100 ml,10%氯化钠溶液10ml,5%碳酸氢钠溶液10 mlE.5%葡萄糖溶液100 ml,10%氯化钠溶液15ml,5%碳酸氢钠溶液15 ml41.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扩容阶段的治疗哪项不恰当:A. 液体种类为2∶1等张含钠液B. 输注速度为30~60 min内静脉快速滴注C.液体量20 ml/kg D. 同时补钾,浓度不超过0.3%E. 有重度酸中毒时可用1.4%碳酸氢钠溶液扩容42.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提高血液中HCO3 5 mmol/L,应选择:DA. 1.4%碳酸氢钠溶液1 ml/kgB. 1.4%碳酸氢钠溶液5 ml/kgC. 5%碳酸氢钠溶液1 ml/kg D. 5%碳酸氢钠溶液5 ml/kg E. 1.87%乳酸钠溶液13 ml/kg43.儿童消化道出血,柏油便中的血多来源于:A. 胃及十二指肠B. 肛门直肠C. 空肠D. 结肠E. 回肠44.确诊溃疡活动性出血的最可靠方法是:EA. 询问病史B. 胃液分析C. X线钡餐检查D. 大便潜血检查E. 早期胃镜检查45.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突出表现是:DA. 发热B. 腹痛C. 腹泻D. 呕吐E. 贫血46.消化道溃疡的常见症状是:D47.A. 恶心B. 呕吐C. 腹胀D. 上腹痛 E. 消化道出血48.反复呕吐最可能继发的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是:BA. 低氯高钾碱中毒B. 低氯低钾碱中毒C. 低氯低钾酸中毒D. 高钾高钠碱中毒E. 高钾酸中毒49.以下叙述错误的是:EA.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主要症状为呕吐B. 先天性巨结肠主要症状为便秘C.肠套叠可有便血 D. 新生儿溃疡病主要症状为消化道出血 E. 慢性胃炎主要症状为呕血50.4个月小儿,母乳喂养,腹泻近3个月,大便3~4次/天,糊状,无脓血及黏液,精神食欲好,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现体重6.8 kg,诊断为:DA. 大肠杆菌肠炎B. 病毒性肠炎C. 真菌性肠炎D. 生理性腹泻E. 慢性腹泻51.8个月婴儿于当年11月就诊,呕吐、腹泻2天,伴发热流涕,大便10次/日,水样便,呕吐4~6次/天,查体:皮肤干燥,弹性差,口唇樱红,腹泻,腱反射弱,大便镜检WBC 0~1/HP,下列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BA.继续饮食,或暂停乳类食品,代之以豆类代乳品等B.及时足量、足疗程给予抗菌药物C.根据脱水程度进行补液D.补液的同时纠正酸中毒E. 有尿后,静脉补钾浓度为0.2%52.9个月婴儿,体重8 kg,腹泻2天,水样便,每天10余次,伴呕吐4~5次/天,尿量明显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四肢尚暖,血清钠128 mmo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