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
标题原理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有时候会考察课本“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内容”)
物质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
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①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移。
②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③又要反对离开运动
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③规律是普遍的,任何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
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
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 主动创造性和自
觉选择性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②反对否认
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注意两重
性);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萎靡的精神)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
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
思想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坚持客观规律②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把两者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材结构(第四、五、六课)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二框: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 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
动性辩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唯物论 )
第一框 :意识的本质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框 :意识的作用 : 意识能动作用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坚 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
实践
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认识论)
标题 原理 方法论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不会停止前 进的
脚步,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的观点、辩证
否定
标题
世界观
方法论
联系的普遍性 :所谓联系, 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 的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 :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 联系是客观的, 并不意味着人对 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 调整原有的联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 有
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取得成功,特别是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推 动
作用。
而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入歧途。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认识的反复性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
和无限性原理
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认识
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止境的 过程
实践和认识
的
真理的客观性原理
真理的条件性原理
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主观与客
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 误②把握真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坚持主观 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
追求真理是一个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时间中认识和发展
真理,在时间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标题原理方法论
对立统一规律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①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积极寻找正
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 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
特殊性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辩证关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
动,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
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③ 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
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
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不同的场
合可以互转化。
时时有
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
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
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的解决也点论会
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
(关键词:中心、核心、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着力点、首要、要务、牛鼻
子、节骨眼、突破口)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善于抓住重点,
解决主要矛盾②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①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②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
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①既要着重
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住主流;②又不忽视矛盾
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