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膝痹诊疗方案

膝痹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膝痹是由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闭阻膝部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膝关节周围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

临床表现以膝关节周围酸痛重着、活动不利等为主要症状者,按膝痹辨证论治。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1)病史①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

②有长期的膝关节的肿痛史。

(2)全身症状①全身乏力、沉重酸胀。

②低热或恶风寒。

(3)关节症状①膝关节固定性剧烈疼痛。

②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③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直、畸形。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大于40岁)。

(5)近一个月反复发生的晨僵感持续30min。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或(1)(3)(5)(6)或(1)(4)(5)(6)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1)寒胜痛痹证:肢体关节痛剧,遇寒痛甚,得热痛缓,重者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沉迟。

(2)湿胜着痹证: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重者关节肿胀散漫,重着不移,四肢活动不便。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2.风湿热证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可伴有发热、汗出、口渴等。

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3.痰瘀痹阻证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刺痛,痛处不移,甚至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关节、肌肤色紫暗,肿胀,按之稍硬,有痰核硬结或瘀斑,肢体顽麻,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象弦涩。

4.肝肾亏虚证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或五心潮热。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一)常规治疗1.药物疗法(1)中药汤剂①风寒湿痹证1)寒胜痛痹证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推荐方药:乌头汤加减。

制川乌、麻黄、芍药、黄芪、甘草。

中成药:大活络胶囊、复方夏天无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2)湿胜着痹证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推荐方药:薏苡仁汤加减。

薏苡仁、苍术、甘草、羌活、独活、防风、麻黄、桂枝、制川乌、当归、川芎。

中成药:大活络胶囊、复方夏天无片。

②风湿热证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推荐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知母、炙甘草、石膏、粳米、桂枝加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

中成药:滑膜炎片等。

③痰瘀痹阻证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推荐方药:双合汤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陈皮、半夏(姜汁炒)、茯苓、桃仁、红花、白芥子、甘草。

中成药:大活络胶囊、仙灵骨葆胶囊。

④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当归、芍药、干地黄,甘草。

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壮骨关节胶囊、藤黄健骨丸。

(2)中药注射液①血塞通粉针:200mg~400m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250~500 mL静滴,1次/日,14次为1疗程。

②疏血通注射液:6ml或遵医嘱,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500ml中,缓慢滴入,1次/日,14次为1疗程。

(3)中药外治疗法包括中药溻渍、膏药贴敷、涂膜剂、气雾剂等。

①.中药塌渍(1)作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补益肝肾。

(2)适应症:膝痹风寒湿痹证、痰瘀痹阻证腰痛。

(3)禁忌症①过敏体质。

②皮肤破损。

③患严重内科疾病。

(4)处方:三七、土元、血竭、冰片、鸡血藤、红花、煅自然铜、川牛膝、制没药、制乳香、姜黄、独活、羌活、麻黄。

(5)操作:将中药浸渍好的纱布置于患处皮肤上,外覆保鲜膜,红外线灯进行局部照射(灯与皮肤间距离约10~15cm)30分钟,温度以病人患部感觉舒适为宜。

1次/日,10天为1个疗程。

②膏药贴敷,将通络祛痛贴或如通络祛痛膏、狗皮膏等贴患处,日1次。

③疏痛安涂膜剂或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涂患处,日2~3次。

④云南白药气雾剂,喷患处,日3~5次。

(4)西药常用的口服药有右旋布洛芬胶囊、氨基葡萄糖胶囊、氯诺昔康针、扶他林乳膏、吡罗昔康贴片等;重度骨质疏松者可用密盖息、钙尔奇;关节液缺乏者可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激素(地塞米松针、复方倍他米松针),若疼痛剧烈可选用氯诺昔康针静脉滴注。

2.针刺疗法(1)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和协调阴阳。

(2)适应症:各型膝痹。

(3)禁忌症①部位禁忌:重要脏器部位,大血管所过之处,重要关节部位。

②腧穴禁忌:孕妇禁针合谷、三阴交、缺盆、腹部以及腰骶部腧穴,小儿禁针囟会,女子禁针石门。

③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④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

(4)处方①主穴: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阿是穴。

②配穴:痛痹加关元温补阳气,较重者可配合火针;着痹加阴陵泉健脾除湿;热痹加大椎泻热;痰瘀痹阻加丰隆;肝肾亏虚加太溪、三阴交。

(5)操作:选穴,常规消毒进针部位,选取合适的毫针,选择相应进针方法,进针。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20~30分钟后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根据我院著名针灸医师王民集教授经验,结合我科实际将耳针或耳穴贴压纳入到方案中。

主穴:耳针或耳穴贴压:主穴:膝、神门。

配穴:肝、肾及相应部位。

耳针每次30分钟,3日1次,耳穴贴压3天更换1次,疼痛时按压穴位。

揿针疗法,又称埋针疗法、皮内针疗法。

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埋针疗法能给皮部以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选穴:同针刺疗法操作:在所选穴埋入揿针后,让患者活动感觉一下患部,寻找出阿是穴后再补埋刺1~2枚揿针。

每次埋针2天,嘱患者在埋针期间按压使局部有针感。

5次为一个疗程。

3.灸法(1)作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补益肝肾。

(2)适应症膝痹风寒湿痹证及痰瘀痹阻证。

(3)禁忌症①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

②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阴部等禁灸。

③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

④艾叶过敏。

(4)操作①艾条灸风府、大椎、至阳循经往返悬灸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

②温灸盒灸取20mm~30mm长的艾段6~8段,点燃后放入温灸盒内的金属网上,将温灸盒置于患部进行灸治。

每次30~40min,日1次,10次一疗程。

4.推拿疗法(1)作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2)适应症:除风湿热证外的膝痹各证型。

(3)禁忌症①急性膝关节损伤。

②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③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

④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

⑤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

(3)操作①患者仰卧位,膝下垫一软枕,先以扌衮法施术于大腿股四头肌、内收肌肌群,并按揉鹤顶、血海、梁丘等穴。

②以按揉与轻度弹拨法交替作用在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重点在鹤顶、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血海、梁丘等穴周围进行治疗,对有关节积液者只点穴不按揉弹拨。

③患者俯卧位,以扌衮法施术于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后侧,并按揉委中穴。

④仰卧位牵抖下肢,敲法结束。

5.拔罐(1)作用:逐寒祛湿、祛除瘀滞、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

(2) 适应症:膝痹风寒湿痹证、痰瘀痹阻证。

(3) 禁忌症①凝血机制障碍,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②皮肤严重过敏或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

③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者。

④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及乳部,妇女经期。

(4)操作: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选择拔罐部位。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已选择的拔罐部位上,适时留罐。

留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5~10min后一手持罐一手轻按火罐边缘进气、取罐。

依病情需要每周2~3次。

6.物理疗法(1)电脑中频脉冲治疗①作用:消炎,镇痛,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平滑肌张力,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②适应症:慢性肌肉劳损,脊柱相关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病等。

③禁忌症:急性炎症、恶性肿瘤、局部金属异物、心脏部位、孕妇腰腹部、带有心脏起搏器者。

④操作方法: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治部位;选好电极、衬垫,确定放置方法,先将衬垫用水浸湿,金属板极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调整输出旋钮在零位,选择适宜的程序,开启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患者能耐受为止;治疗完毕,缓慢将电流降至零,关闭电源,取下电极板,整理好设备。

每次20分钟,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2)红光治疗①作用:消肿、消炎、镇痛。

②适应症:项痹各证型。

③禁忌症:有光敏反应史;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急性感染期患者及各种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④操作:接通220V电源,打开开关;使红光输出口对准病灶,灯泡到皮肤距离为0.5-1cm;将工作时间调整到所需的治疗时间;按“开/关”键开始治疗,治疗完毕,拔去电源即可。

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偏振光治疗仪①作用:具有消炎、消肿、止痛、促进新陈代谢、调整脏腑机能作用。

②适应症:骨源性疼痛:颈椎病变引起的上肢痛及麻木、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腰骶椎病变引起的腰腿痛、关节炎、足跟痛等。

神经源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

面神经麻痹、面积痉挛、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等。

③禁忌症:I、眼睛、性腺、孕妇腹部。

II、恶性肿瘤。

III、心脏安放起搏器者不宜照射星状神经节。

IV、对光线过敏。

V、有出血性疾病。

VI、新生儿、婴儿。

VII、医师认为不适宜使用超激光照射治疗。

④操作:打开机器后部开关,调好参数,将时间设定为20min,将探头对准患处,探头据皮肤1cm左右,时间停止后关闭电源。

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二)特色治疗1.小针刀治疗(1)作用: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病灶粘连和挛缩,恢复软组织的动态平衡。

(2)适应症:膝骨性关节炎符合以下条件者。

①患者自觉某处酸痛不适、压痛明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