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QC制程检验流程规定
品质部:IPQC
品质部:IPQC ****巡检报表
3.1.6对FQC全检和品质电测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电测机测试资料的确认,电测机保养的监督;
3.1.7生产线员工作业手法的确认;
3.2生产部门
3.2.1在产品送检前的预先确认并进行送检工作、当产品没有相应的装箱数量时应及时与技术部门进行确认;
3.2.2对不良品的管控与处理。
4.定义
4.1首检:IPQC对产线每日每批次(同一合同号跨越多天每天需送首件,同一天同一产品多个
3.1.1投产产品各个工站的首检确认;
3.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生产过程中各个工站的巡回检查;
3.1.3对产线流程进行监督,对制程品质进行控制,发现品质异常立即报告;
3.1.4 IPQC作业相关报表的及时填写;尺寸项目必须记录实测数据。
3.1.5对产线重点不良和品质异常的信息反馈及改善措施实施状况进行追踪报告;
光组件制程巡检CHECKLIS表 PZ-QR-075
光组件端面全检日报表PZ-QR-071
制程IPQC系统稽查表PZ-QR-076
6.流程图
6.1首检流程图
负责部门、岗位 流程图 输出记录(表单)
生产部:组长 ****CHECKLIST表
****首检通知单
生产部:组长
生产部:组长
****CHECKLIST表
业务部门
行政部门
生产部门
计划物控部门
财务部门
品质部门
管理者代表
技术部门
文控中心
1.目的
明确规定IPQC制程检验过程的作业流程,使IPQC的作业规范化,从而避免出现批量不良和重大不良的发生。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生产之首检和巡检的检验作业。
所有制程加工的班组与产品。
3.职责
3.1品管组长、主管负责制定和监督,相关IPQC具体执行以下内容:
5.1.7确认线材规格及裁线长度OK后,按装箱清单确认装箱数量、纸箱规格,实装率是否满足要求。
5.1.8首检确认OK,通知生产线批量生产;
5.1.9单根或整箱称重首检3~5 PCS:
成品长度≤15M的单根、整箱称重范围计算方式:
最小值:最轻单根重量-(最轻单根重量*0.7%) 最大值:最重单根重量+(最重单根重量*0.7%)
版本号
拟制/修改 责任人
修改内容及理由
拟制/修改日期
批准者
A/1
在5.2中加入生产线停线机制规定。
A/2
在5.3 E中加入水晶头检验要求。
A/3
文件格式变更
A/4
增加连绕端子、冷压、OT端子检验时间要求与文件格式变更
A/5
1.文件格式优化;
2.流程图优化、增加表单;
3.首件由3PCS修改为3~5PCS;
5.2.4依据加工工艺规范确认相关工站作业方法是否与首检时一致。
5.2.5巡检频率(2小时/次),对相应文件规定的所有工站进行巡检,每个工站抽检3-15 PCS,(巡检数据记录为5PCS),查看产品是否满足品质要求。(注:水晶头系列产品每1小时巡检1次,每次测量高度不小于5PCS并做好记录。连绕端子每0.5小时巡检拉拔力一次,每次抽检3~5 PCS并记录报表,冷压、OT端子每1小时巡检一次,每次拉拔力抽检3~5 PCS并将3PCS数据记录于报表。)
5.3.1当IPQC在制程巡检时发现批量不良、技术文件错误、作业员加工流程错误要及时填写【停线通知单】通知生产即停止生产。待不良解决之后方可通知生产线复产。
5.3.2【停线通知单】应发至生产、品质、技术三个部门会签,责任部门第一时间召集三个部门成立问题突发处置小组,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检讨,制定可行的改善方案后方可通知生产线复线生产。
5.3.5开立【停线通知单】与【内部品质异常联络单】标准,参照异常处理流程规定。
6.流程图(见下一页)
7.相关文件及记录
异常处理流程规定PZ-WI-033
电缆组件通用质量要求
电缆组件通用技术要求
IPQC首检CHELIST表PZ-QR-048
IPQC首检检验报表PZ-QR-010
IPQC制程巡检报表PZ-QR-016
5.1.5在相对应的【IPQC首件CHELIST表】或【裁线首检通知单】上签名确认;
5.1.6裁线组IPQC需对线材规格、外观直径进行仔细核对,确认OK后,需对3~5PCS所裁产品用钢尺/卷尺进行长度量测,≤20M的产品要拉地标或量测工具确认,>20M根据产品上的米标确定,同时裁线长度必须在相关文件要求的长度公差值范围内。
****首检通知单
生产部:组长
品质部:IPQC
品质部:IPQC
品质部:IPQC ****CHECKLIST表
品质部:IPQC****首检检验报表
****巡检记录表
品质部:IPQC
6.2巡检流程图
负责部门、岗位 流程图 输出记录(表单)
品质部:IPQC
品质部:IPQC
NG
品质部:IPQC
品质部:IPQC
5.1.1 IPQC接到首检通知先核对相关工艺文件是否有特殊要求;
5.1.2核对产品的编码及各项物料规格是否正确;
5.1.3首件3~5 PCS对产品进行外观、尺寸、接线关系等,以及刀模治具型号规格的确认;
5.1.4将首件3~5 PCS产品的3PCS有效数据结果记录于相对应的【IPQC首件检验报表】上;
5.2.9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或不良时要及时通知生产部改善,如果不良达到开立【内部品质异常联络单】的标准,要及时开出,经品质组长和主管签字确认后发给责任部门进行分析改善,并对责任部门的回复改善措施进行追踪。
5.2.10如果生产线对机器进行调试、刀模治更换的,需第一时间通知IPQC再次确认,IPQC要抽3~5 PCS进行确认拉拔力、尺寸、外观等,确认OK后方可知会生产线再批量生产,同时在【IPQC制程巡检报表】中记录重新量测的尺寸数据,并注明是机器调试或刀模治具更换。
最小值:最轻整箱重量-(最轻单根重量*0.7%) 最大值:最重整箱重量+(最重单根重量*0.7%)
成品长度>15M的单根、整箱称重范围计算方式:
最小值:最轻单根重量-(最轻单根重量*1%) 最大值:最重单根重量+(最重单根重量*1%)
最小值:最轻整箱重量-(最轻单根重量*1%) 最大值:最重整箱重量+(最重单根重量*1%)
例:10m单根称重首检重量分别为:1.25KG、1.28KG、1.30KG
最小值:1.25-1.25*0.7%=1.24 最大值:1.30+1.30*0.7%=1.31
10m单根称重范围为:1.24~1.31KG
5.2巡检作业流程
5.2.2查对产线生产工站已作业完成的产品与未作业产品有无明确标示。
5.2.3对照产品图纸确认相关工站所用物料是否正确(包括产线新上物料的确认)。
5.2.11 裁好的线,裁线组及时挂上标识卡,标识卡上要注明:产品编码、裁线长度、数量等信息。如果超过一个栈板,则每个栈板需挂上标识卡,以便后工序作业时区分识别。IPQC要对上述标识卡进行确认,方可让裁线组将所裁线材入库。
5.2.12 IPQC每天依据【制程IPQC系统稽查表】内容对现场进行稽查。
5.3停线规定
合同号每批次需送首件)生产的前3-5PCS产品依据客户文件和相关工艺文件进行确认。
4.2巡检:IPQC依据工艺文件、作业SOP、检验SIP等相关文件对生产过程中各作业工序进行巡回检验。
5.内容
5.1首检作业流程
产品首件由生产线组长或代理组长指导员工操作完成3~5 PCS产品,先由生产线组长或代理组长对照产品图纸、【产品工序流程卡】以及其他工艺文件,确认无误后签名,再通知IPQC进行首检确认,送首检时应将3~5PCS产品、产品图纸、【IPQC首件CHELIST表】或【**首检通知单】、特殊电缆还需附带客户原始订单,交由IPQC确认。IPQC需找出对应的原始图纸确认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加工要求。(裁线组IPQC使用生产的文件)
5.3.3制订的改善措施实际效果由IPQC进行跟踪,跟踪期限7个工作日的生产量,如果发现不能起到改善作用时,应立即向品质组长或主管级反馈,由主管级反馈给责任部门并退回单据,责任部门重新进行原因分析及提交改善措施,直到问题得到彻底改善。
5.3.4相同产品没再发现相同原因造成的异常时,证明其责任部门所写改善措施确实可行,可预防其再发生时,品质部可进行效果确认并进行闭环动作。由品质工程师将改善会议的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待此8D单结案时附在后面存档,以备查验。
5.2.6将巡检的结果按巡检的顺序记录于相对应的【IPQC制程巡检报表】中,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时参照异常处理流程规定。
5.2.7对产线进行巡回检查,查看产线不良品的标示管理,对产线不良品的修理过程和返修品的流程进行追踪。
5.2.8对于焊接和压接类产品,焊接和压接工序员工在作业时必须一人加工一端,不可一个人同时加工两端产品。
XXXX有限公司
XXXX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总页数
版本
PZ-WI-003
共7页
A/8
IPQC制程检验流程规定
拟 制:
审 核:
批 准:
发放部门
采购部门 份、行政部门 份、计划物控部门 份、品质部门 1 份、
技术部门 份、业务部门 份、生产部门 1份、财务部门 份、
管理者代表 份、文控中心 份
文件版本修改记录
内部品质异常联络单PZ-QR-027
IPQC首检检验报表(成套编码)PZ-QR-054
IPQC电源前端制程巡检报表PZ-QR-055
裁线组IPQC首检检验报表PZ-QR-056
裁线首检通知单PZ-QR-043
裁线IPQC制程检验报表PZ-QR-042
光组件IPQC首件CHECKLIST表 PZ-QR-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