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成就梦想,梦想铸就辉煌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
大家是否以为,我这么一个个子矮小、其貌不扬的小女子说得太大了吧?以前,我也以为什么国家命运,民族兴衰,离我很远。
但随着我不断成长,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经历了很多关乎人民福祉的事情,特别是参与了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搬迁工作后,让我逐渐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梦、民族梦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息息相关、紧紧相连。
绥江,在昭通的最北端,长江东转的地方,千山逶迤,万壑妩媚。
2000年支撑绥江经济命脉的烟厂政策性关闭,2003年又下达了向家坝电站库区停建令,绥江面临困境。
“停建令”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当昭通各地的房价都涨到两三千,三四千时,绥江确没有房买,也没有房卖。
怎么办?难道我们坐以待毙吗?不,梦想就是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我们有高峡出平湖的愿景,有建成湖滨生态旅游县、绿色经济强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梦想。
为了我们的梦想,为了辉煌的明天,绥江儿女正在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之歌。
就说这两年的移民工作吧,那可是千头万绪、错踪复杂,被誉为天下第一难事。
每一位绥江干部职工都是移民工作者,责任到人,分解到户,时间紧迫,各项工作环环相扣。
移民身份鉴定、生产指标分解、搬迁意愿调查等工作,是移民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关乎移民切身利益。
队员们吃住在村里,早已忘了我是一名财政
人,也不见了那80后的娇气,只是一名不分昼夜、不管风雨,没有上下班,没有周末的精干的移民工作者。
移民群众有的对身份界定有分歧,有的对实物指标有质疑,有的对补偿标准不满意,有的死活不选择安置方式,也有的纯属无理取闹,甚至还有人要跳楼,考验着工作队员的耐心、智慧。
面对复杂的局面,大家迎难而上,耐心讲解,仔细分析计算,竭力劝慰。
一天下来,声音沙哑,身体疲惫,有时难解的问题还总是让人夜不能寐。
但不管多苦多困,都是笑脸相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述之以法。
在移民战线上,无论男女,无论少壮,都坚守“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的工作作风。
八月的绥江,气温接近40度。
在瓦砾遍地、浓烟滚滚的老县城拆迁现场,你可以看见身材消瘦的女同志,也可以看见五六十岁拖着一身病痛的老同志,为确保移民群众、施工人员、拾荒者的生命安全,不知道要跑多少栋楼房,进多少间房屋,喊多少次话。
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身上被蚊虫叮了很多的疱。
他们累吗?当然。
苦吗?很苦。
但他们是这样说的:“移民工作虽然辛苦,但想想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这代人苦点累点值得。
”
移民工作者不正是在为我们的梦想奉献着热血和汗水吗?那我们的移民群众呢?看着自己辛苦栽种的油桃、半边红李子就要消失了,祖祖辈辈几代人生活的老宅子和红土地就要沉没于江底,那不是为美丽绥江的梦想而奉献吗?不是对国家大发展、大建设的大力支持吗?即将拆迁的日子,人们总是留连于老宅子里、老县城里、金沙江
畔的中碛坝里,照张全家福留作纪念吧!
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建新家。
全县6万移民搬入了新居,曾经的老城、热土已成平湖,留下的只是人们记忆中的小城故事了。
十年的梦想已然呈现。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建成“富裕文明、民主开放、山清水秀”的美丽新绥江。
小梦连结成大梦,十一县区的梦铸就成滇东北的梦,云南各族人民的梦就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富民强滇“云南梦”。
奉献成就梦想,梦想铸就辉煌,让我们以高原的情怀,大山的精神,为梦想而奉献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