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PPT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PPT
房屋建筑学-第二章建筑物理环境基础
2.1建筑热环境
建筑热环境的主要内容有建筑保温、建筑 防潮、建筑防热、建筑中的太阳能利用等。建筑 热环境控制就是为了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满足 人们的热舒适要求。
2.1.1建筑热环境基础
建筑物及房间各面的围挡物称为建筑围护 结构。同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围护结构称为外围 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外门和外窗。由于室内 外空气温度的差别,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必然有 传热现象。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传导、对流和辐 射三种。
(B)热惰性指标表征围护结构对温度波 动衰减快慢的程度。热惰性指标D=ΣRS,式中R 为材料层的热阻,S为材料层的蓄热系数,其值 为 0.51 C D值越大,温度波在围护结构中衰 减越快,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越好。为了抵抗室 外热作用的波动,要求外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热 惰性指标。
(2)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1)建筑保温的综合处理措施
1)控制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指一栋建筑 物的外表面积F0与其所包围的体积V0指比。如果 建筑外表凹凸过多,体形系数变大,则建筑物传 热耗热量增大。
2)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建筑应朝正南向, 建筑立面应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3)防止冷风渗透:冬季通过外围护结构缝 隙的冷风渗透使建筑物热损失增大。应提高窗户 密封性;建筑立面避开冬季主导风;设置避风措 施;利用地形、树木来挡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为了使建筑设计能够 较好适应气候,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提出了建筑热工 分区的概念。具体分区和设计要求见表2-1。
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及设计要求
表2-1
分区名称
热工设计要求
代表城市
严寒地区 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 哈尔滨、呼和浩特、乌
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鲁木齐
寒冷地区 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 北京、西安、拉萨、喀
2.1.2 建筑保温设计
严寒与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为了保证冬季室 内的气温、湿度、气流速度和室内热辐射在一定 允许范围内,建筑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 内露点温度,必须进行建筑保温设计。建筑保温 就是减少由室内(高温)流向室外(低温)的热 流。建筑保温设计包括建筑方案设计中的保温综 合处理和外围护结构保温的构造设计。
顾夏季防热
什
夏热冬冷地区 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 重庆、武汉、上海、南
冬季保温
京
夏热冬暖地区 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 广州、南宁、福州、海
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口
温和地区 部分地区考虑冬季保温,一般可不 昆明、大理、贵阳、西
考虑夏季防热
昌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2)非稳定传热
夏天,室内外空气温度都随时间变化,通过围护
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非稳定传热。非稳定传热计算是建 筑防热设计基础,也是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 能设计基础。
(A)室外综合温度:室外综合温度是室外空气温
度与太阳辐射当量温度之和。
tsa
te
·I
ae
式中:tsa—室外综合温度,℃;
I —太阳辐射照度,W/㎡;
4)合理选择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 墙比)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墙面积之 比。为了利用太阳能,南向窗墙比最大,北向窗 墙比最小,东、西向窗墙比介于其间。
复合保温结构由保温层和承重层复合而成。 复合结构按保温层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内保温(保 温层在室内一侧)、外保温(保温层在室外一侧) 和中间保温(保温层夹在中间)三种。外保温优 点较多:①减小热桥处的热损失;②有利于防止 保温层内部产生凝结水;③房间的热稳定性好; ④降低墙和屋顶的主要部分的温度应力起伏;⑤ 有利于旧房节能改造。外保温是我国建筑节能的 发展方向。
3)围护结构异常部位的保温设计
(A)窗户的保温:可选用木材、塑料和塑钢 窗框;使用断热金属窗框。寒冷地区,可采用多 层窗;使用新型节能窗户,如低辐射玻璃窗(即 LOW-E窗)、中空玻璃窗等。
低辐射能玻璃,即low-E玻璃,是利用真空 沉积技术的在玻璃表面沉积一层低辐射涂层,一 般由若干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层和衬底组成。普 通玻璃的长波热辐射发射率约为0.8左右,low-E 玻璃长波热辐射发射率最低可达到0.04,对长波 热辐射光谱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并可调整制造工 艺制造出各种不同光学性能的产品,如对太阳光 有不同透过率的高透过low-E玻璃、低透过lowE玻璃等,但一般来说,都对可见光透过率影响 不大。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
ti和te —分别为室内、外空气温度,°C。
传热系数K由下式确定:
K 1
1
R0
Ri
di
i
Re
式中: R 0 — 围护结构的传热阻,㎡·K/W; R i — 内表面换热阻,R i =0.11㎡·K/W; R e — 外表面换热阻,R e =0.05㎡·K/W; d— 材料厚度,m; λ— 材料导热系数,W/(m·K)。
1)稳定传热
如果室内外空气温度都不随时间变化,通过围护 结构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稳定传热计算是建筑保 温设计的基础,也是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采暖居住建筑 节能设计的基础。
按照稳态传热计算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公式为
Q=K·(ti-te) ·F
(2-1)
Hale Waihona Puke 式中:Q—单位时间的传热量,W;
F —垂直于围护结构的计算传热面积,;
4)合理选择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窗 墙比)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墙面积之 比。为了利用太阳能,南向窗墙比最大,北向窗 墙比最小,东、西向窗墙比介于其间。
2)合理布置建筑朝向:建筑应朝正南向,建筑 立面应避开当地冬季主导风向。
3)防止冷风渗透:冬季通过外围护结构缝 隙的冷风渗透使建筑物热损失增大。应提高窗户 密封性;建筑立面避开冬季主导风;设置避风措 施;利用地形、树木来挡风。
ρ—围护结构表面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
ac —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通常取ac=19.0W/(㎡·K)。
室外综合温度是一个假想温度,可用它来 表征建筑室外热作用的强弱。 Tsa是随时间变化 的,建筑各个朝向的tsa不同。在我国总纬度地区 夏季建筑物各个朝向tsa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水平面 >东西向>南向>北向。这表明,夏季建筑物防热 设计应优先考虑屋顶防热和防东、西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