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月考卷

八年级语文月考卷

八年级语文月考卷一.名句积累。

(8分)1.《长歌行》中诗人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是:2.《野望》中表现诗人苦闷之情的句子是:3.《早寒江上有怀》中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有无人举荐的诗句:5.《黄鹤楼》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6.山高月小,;,水波不兴。

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8.苔痕上阶绿,。

二、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3 分)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2 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明犯中华,虽远必诛。

10.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分)坚如pán()石:像巨大的石头那样坚固。

形容非常牢固,不可动摇。

东施效pín():指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qìng()竹难书:形容事实极多,难以写尽(多指罪恶)。

tāo()光养晦: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飞扬跋hù( ):原意为放荡高傲,不受约束。

后指骄横放纵。

扶正chù()邪:扶持正气,除去邪恶。

1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2 分)A. 静谧.(mì) 峰峦.(nuán) 骸.(hái)骨锲而不舍.(qiâ)B. 收敛.liǎn)菡萏.(dàn)叱咤chà)毛骨悚.然(sǒng)C. 门楣.(mãi) 糍粑.(bā)蝉蜕.(tuì)吹毛求疵.(cī)D. 砭骨(biān)鲑.鱼(guì)倜傥.(tǎng)销声匿.迹(nì)1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 分)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15.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A.“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我的老师”“完全相信”“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的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C.“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身体躲藏”。

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16.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A《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

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

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D.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17.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6分)我校文学社为庆祝建国65周年决定出版一本国庆专辑,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专辑写征文广告:(2)为专辑命名:(3)为专辑题词。

请仿照“如果祖国是一只雄鸡,我愿是一粒米”这个句子另写一句。

三.阅读理解(一)(15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8.解释下面括号的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子)之哭也④(苛)政猛于虎也: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20.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1字)(3分)21.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10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2、杜甫被称为,他的诗作被称为。

杜甫创作了著名现实主义诗篇“三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吏”, , (2分)23.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4、用原文回答问题。

(4分)(1)《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2)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3)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4)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三)转身(14分)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

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

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

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

”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

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

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

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

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

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

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

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

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

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

”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

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

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

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

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

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

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

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

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

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25:本文具体记叙了几则“转身”的故事?请用洁简的语言概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