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通讯稿怎么写【篇一:通讯稿_新闻稿和采访稿】通讯稿该怎么写呢?新闻稿与采访稿,他们的区别在哪?接下来就针对新闻稿和采访稿做一个大致的讲解。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
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
因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
所以,只要记者精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
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是不够的。
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
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
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新闻稿发布、新闻营销、软文推广、企业新闻宣传等,可直接联系美基营销,百度搜美基营销,找到官方网站后有在线工作人员为您提供咨询。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
新闻稿发布、新闻营销、软文推广、企业新闻宣传等,可直接联系美基营销,百度搜美基营销,找到官方网站后有在线工作人员为您提供咨询。
归根结底,一次采访无非是一场生动活泼而富于思想的交谈,具体的提问技巧包括: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
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
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
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坦率有效率,切中要害可以使对方觉得你懂行,值得交谈。
2、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
深度报道的提问有许多尖锐的问题,有时难免让记者碰壁,采访对象要么拘谨不安,支支吾吾,谈不到要害,要么有心拒绝,闪烁其辞,加以敷衍。
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追问的毅力和技巧。
可以先用一些宽泛的话题缓解气氛,逐渐引入正题;或旁敲侧击,追本溯源,引出未知的细节。
3、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
在诱导性提问中,采访对象得有较好的敏感性,并肯于争辩,而记者则需要掌握好谈话的时机,运用语气、声调或措辞来引诱对方作肯定性回答。
诱导性提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融洽关系的程度。
因为诱导性提问容易使谈话达到互不相让的地步,但只要融洽关系得以保持,便可能引出意想不到的真话。
4、适度的沉默。
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
聪明的记者一般不会打断采访对象的话,这样可能得到直接询问得不到的情况。
故意地不露声色,有时同样有效。
新闻稿发布、新闻营销、软文推广、企业新闻宣传等,可直接联系美基营销,百度搜美基营销,找到官方网站后有在线工作人员为您提供咨询。
善于观察与倾听,捕捉采访问答中所不能显现的事实。
艾丰提醒所有的记者“在采访时别忘了带上眼睛和耳朵”。
我们强调观察和倾听是因为深度报道采访需要记者全身心地投入,许多鲜为人知的原因和珍贵的新闻事实,都是记者调动所有感官包括心灵去感知到的。
【篇二:通讯稿:新闻通讯稿写法】通讯稿:新闻通讯稿写法新闻,也叫消息,是一种即时传播信息的实用文体,包括新闻和通迅。
通讯稿新闻通讯稿新闻通讯稿写法1.通讯的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一般来说,通讯有四大特点:(1)真实性。
(2)客观性。
(3)时效性。
(4)描写的形象性。
通讯稿新闻通讯稿新闻通讯稿写法3.通讯的种类(1)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通讯稿新闻通讯稿新闻通讯稿写法4.写作要求第一,主题要明确。
有了明确的主题,取舍材料才有标准,起笔、过渡、高潮、结尾才有依据。
祝福语-吉祥如意第二,材料要精当。
按照主题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选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写进去。
第三,写人离不开事,写事为了写人。
写人物通讯固然要写人,就是写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也不能忘记写人。
当然,写人离不开写事。
离开事例、细节、情节去写人,势必写得空空洞洞。
通讯稿新闻通讯稿新闻通讯稿写法第四,角度要新颖。
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和作者的体会、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报道形式,也可以写成第一人称的访问记、印象记或书信体、日记体等。
祝福语-吉祥如意通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反映,诸如正面、反面、侧面、鸟瞰、平视、仰望、远眺、近看、俯首、细察……角度不同,印象各异。
若能精心选取最佳角度去写,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写得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5.常见通讯简介与实例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
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
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严师?慈父?名医——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吴建平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
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
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
这里缺医少药。
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
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
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
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
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
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
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
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
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
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
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
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
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
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
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
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
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
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
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2)事件通讯所谓事件通讯,就是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作用的新闻事件。
写事当然离不开事件有关的人,但它不像人物通讯那样着力刻划人,而是以事件为中心,在事件的总画面中,为了写好事来写人。
它既可以反映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的、振奋人心的典型事件和突出事件;也可以从某一新闻事件截取一个或若干个片断,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事件的深刻含义;还可以是若干事件的综述。
〈实例〉八十三天的“打工梦”——向明春外出沈阳遇难获救备忘录蒋天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谁也不会相信,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外出打工归来时,却成了一个失去四肢、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
眼前的他,年过40岁,是四川省广安县石笋镇文昌街居民向明春。
提起他的不幸遭遇时,人们议论纷纷:“是沈阳人民救了他的命,外出打工真难啊!”今年3月1日,向明春带着挣钱的梦想,告别爱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去大连市打工。
当他来到广安火车站时,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去沈阳。
3月6日,当他抵达沈阳下车时,才发现自己那个装有衣服、身份证和100多元现金的行李包被扒手洗劫一空。
3月7日,向明春拖着疲惫的身体,穿梭于沈阳北站附近,盲目找工无着落。
当晚,他蹲在候车室里过夜,晚上没有衣服增添,没有被子盖,又无钱购买所需物品,冷得发抖,只好蜷缩在长条椅上。
由于他没有身份证,无处住宿,一连几个晚上都被拒之于候车室和旅馆的大门外。
不明真相的值班人员错把他当成流浪汉,他有口难言,欲哭无泪。
就这样,他白天走街串巷,寻找四川老乡,晚上露宿沈阳街头。
当时,春寒料峭,沈阳的气温零下10多度。
日复一日,他忍饥受冻,双手双脚便不知不觉地冻伤了。
3月13日,当他路过沈阳钢厂基建处时,这个身高1.65米的汉子终于倒下了,他的四肢已经冻僵了。
此刻,幸好被队长王宏宽发现,询问情况后,王队长立即给他找住宿,并安排在这里打工的四川射洪县刘博给他端水、喂饭,扶他大小便。
他在钢厂住了7天,伤情稍好,又回到车站等候家里人来接他。
这期间,他靠乞讨度日,每晚躺在售票厅外面的石阶上,导致冻坏的手脚流出血水,周身麻木。
一些好心人目睹此情此景,一方面洒下同情之泪,一方面请求新闻界为他呼吁。
4月7日,在沈阳电视台记者赵阳、张吉顺等人的帮助下,要来救护车,把向明春送到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观察治疗,医院还专门雇请一位民工照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