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央银行法要点
第二节 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内容
一、中央银行的法律性质与职能 (一)法律性质:是国家机关法人,又具有银行的
特性 央行是国家机关 1.原因 宗旨:服务于公益非营利 拥有公权力 2.与一般国家机关区别 央行相对独立于政府(业务职能、经济规律)vs 隶属 资本来源:国家拨付+银行经营业务vs 拨付 管理手段:经济规律、间接杠杆vs 直接、命令 是特殊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
(一)总分行制√
(二)复合二元制 (三)跨国制 (四)准中央银行制 三、中央银行的法律形式与法律地位
(一)法律形式
官方组织 法人 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中央银行。
(二)法律地位
1、直接向国会负责、独立性较强
(二)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预定要对
宏观经济产生的明确效果,包括最终目标、中介目 标和操作目标。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 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 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 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2、名义上属于财政部,但实际上具有相对独立性 3、隶属于政府、不具有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 与全国人大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6条
中国人民银行应当向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有关货币政策情况和金融业运行情 况的工作报告。 与国务院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7条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 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 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 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章
中央银行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较为全面、
系统地掌握中央银行法的的基本内容,并能结合实 际分析中央银行的调控政策。 教学内容:中央银行法概述、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内容 和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一、中央银行的概念
中央银行法概述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依法制
定和执行国家货币金融政策,实施金融调控与监管 的特殊金融机关。 二、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瑞典国家银行,其前身是 创办于1656年的私营银行。 最典型的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1694年为解决政 府财政困难而特许设立的股份制银行。
2、创建阶段
3、普及阶段 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金融会议,要求各国尽快建
1.发行的银行:唯一发行货币的银行
2.政府的银行:资本来源主要是国家、受政
府控制、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经营国库 3.银行的银行:客户为政府及金融机构
四、中央银行法的立法模式与基本原则 (一)立法模式 合并立法
分别立法√
(二)基本原则 1、稳定货币原则 2、独立自主原则
四、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一)权力机构 董事会
理事会
委员会 (二)内部职能机构
(三)外部分支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
1、领导机构 P99
行长负责制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0条
中国人民银行设行
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 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由国务院段 我国,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公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三、中央银行法的概念、性质与地位 中央银行法是确立中央银行的性质、地位与职责权 限,规范中央银行的组织及其活动开展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性质: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P80
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及其操作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内容
货币政策是指主权国家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
的各种调节货币供应量或管制信用规模的方针、政策和 措施的总称,是一国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 按其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可分为: 1、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过分小于货币需要量, 主要作用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2、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较大地超过货币需要 量,主要作用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3、均衡性货币政策:也称中性货币政策,即货币供应 量与货币需要量大体相等,主要作用是促进和保持总供 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总分支机构 P100
《中国人民银行法》
第13条 中国人民银 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 要设立分支机构,作 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 出机构。中国人民银 行对分支机构实行统 一领导和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的分 支机构根据中国人民 银行的授权,维护本 辖区的金融稳定,承 办有关业务。
3、内设机构
(二)职能
1.宏观调控 目标:实现货币政策,核心:稳定币值
手段:货币政策工具
2.公共服务
经理国库 为政府提供金融服务 代理国家在国际上经营业务 充当政府金融顾问 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3.金融监管职能 行政手段为主 制定金融规章 监管金融机构 监管金融市场
办公厅、条法司、货币政策司、汇率司(货币政策
二司)、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调查统计司、 会计财务司、支付结算司、科技司、货币金银局、 国库局、国际司、内审司、人事司、研究局、征信 管理局、反洗钱局、党委宣传部。 4、咨询机构——货币政策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2条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 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 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备案。
人行货币供应量层次: M0:流通中现金(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机构范围 之外的现金发行) M1:M0+企业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 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 款+信用卡类存款(个人持有)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 定期性质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 +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 期存单等 M1,即狭义货币;M2,即广义货币;M2-M1即准货 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