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颍河周口站年径流量洪峰流量水文分析
一、流域概况
沙颍河属淮河流域,是淮河主要支流之一,起源于伏牛山脉。
地处河南省腹地。
贯串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
河南境内全长410km,流域面积28800km2;漯河以上河长260km,流域面积12580km2。
其中山区面积占74%,是沙颍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地。
沙颍河在周口市河长180km,周口水文站以上控制面积25800km2。
周口以上属地上河,堤高4~6m,顶宽5~6m,地面高程一般在48~52m;堤距250~300m。
周口以下属半地下河或地下河,两岸堤高2~3m,地面高程一般在38~45m。
原设计除涝流量 3 年一遇为1800m3/s,防洪流量10 年一遇3000m3/s,周口保证水位为49.32m。
沙河周口以上河道弯道险工较多,易塌易渗易决口,据调查解放前200 年决口41 次,1931~1934 年胡湾连年决口4 次。
上游主要水利工程,大型水库有昭平台、白龟山、白沙等水库:澧河有孤石滩水库;双洎河有李湾、佛尔岗水库,沙河与澧河交汇处,有泥河洼蓄洪工程。
沿河先后建有北汝河大陈闸、沙河马湾闸;颍河有化行、逍远、黄土桥大闸;沙颍河在周口汇流后建有周口闸,下游有槐店闸,贾鲁河有扶沟、周口闸。
二、水文气象概况
该流域属热温带季风天气区,是南、北天气过渡地带,季风影响明显。
其特点是“冬季严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年龄热和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
”气温四季变化明显,温差较大,年均匀气温14~15℃,极端最高气温42~43℃,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4~15℃,多年均匀无霜期220d。
根据周口市14 个常年雨量站,从1952 年到2007 年统计计算。
多年均匀雨量780.9mm左右,汛期占64%,7、8 月份常出现旱涝交错的现象。
解放以来出现17 个大水年,8 个大旱年,1963 年受水灾面积72.87 万hm2,1959 年受旱灾面积42.80 万hm2。
周口站多年年均匀雨量790.6mm,1954 年最大降水量1198.8mm,6~9 月为507.8mm,最小年雨量是1993 年471.4mm,最大年雨量是1984 年的1319.0mm,每当夏季因东南亚太平洋热湿空气活跃,漯河市雨量充沛,每当冷空气南下,往往峰面受西部山区地形抬高作用,易形成小面积暴雨。
暴雨移动方向,冷峰暴雨主要西北东南向,气旋波主要是自西南东北向。
项城、沈邱是暴雨移行路径,多年发生暴雨,对河道洪水涨落影响明显,各县市年均匀蒸发量为1542.2~1920.8mm。
#p#分页标题#e#
水文情况:周口站历年最高水位50.15m,发生在1957 年7月16 日,相应流量为3070m3/s,1975 年“75.8”特大洪水,最高水位49.92m,相应流量3450m3/s,历年均匀流量为102.7m3/s。
年径流量历年最大为1964 年的119 亿m3,1975 年为52.12亿m3,一般年份为32.2 亿m3。
三、设计任务及内容
假设计划在周口水文站断面四周处,兴建多目标水利关键工程,进行该处的水文计算,以此作为设计水工建筑物的依据。
设计计算内容如下:
(一)年径流量频率计算。
用图解适线法,三点法计算该处频率年径流量。
丰水年P=5%,平水年P=50%。
枯水年P=95%。
(二)洪峰流量的频率计算
四、资料审查和分析
此次采用周口水文站实测资料,不需进行插补延长。
资料的使用均以“水文年“为准,来进行水量还原计算,实测资料是经过整编汇审以及公道性检查和水量平衡对照后资料。
水文计
算,首先对资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进行审查,其重要点放在观测整编质量较差年份或影响成果大水年份,以及H—Q 关系曲线高水延长部分。
审查资料应具有基本相同的流域和河道产流汇流条件,同时应考虑因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资料同一性。
对资料的代表性也就是对样本系列是否包括丰水、平水、枯水年,若包括3 种情况代表性好,否则差,由于采用的资料直接关系到成果的精度而对工程影响尤为重要,所以更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