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简答、论述题1.简述社会主义学校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⑴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扬教育民主;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⑵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⑶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教育学科知识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反思的能力⑷教师的作用: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文化的延续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③.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启主导作用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要求。
1.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
2.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3.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4.严谨治学,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
6.尊重家长,是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环节。
7.廉洁从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有的品德。
8.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3.简述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第一层次;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第二层次:部门教育法——①《义务教育法》②《职业教育法》③《高等教育法》④《学位法》⑤《教师法》⑥《民办教育法》;第三层次:教育行政法规;第四层次:地方性法规;第五层次:政府规章。
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答:我国教育目的有三大基本特征:(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6.简述德育的主要功能。
答:德育的主要有三大功能:(1)德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影响,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2)德育的个体功能:主要指学校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三方面发生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3)德育的教育功能:主要指德育的“教育性”,它有两大含义:一是德育的价值教育属性;二是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的促进作用。
7.简述中小学德育的主要任务。
(1)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奠定基础;(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8.中小学体育的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9.简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10.简述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学习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2)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统一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12.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实习作业法;参观法;读书指导法13.简述作业布置与批改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精选;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度;检查要及时;批改要认真;14.中小学的德育的基本原则1.共产主义方向行原则;2.知行统一、言行一致原则;3.正面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际锻炼法;5.自我教育法;6.品德评价法16.学生思想内部的主要矛盾。
1.知与不知的矛盾(懂与不懂、全面与片面、深刻与肤浅等);2.愿望与能力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情感与理智等)3.正确与错误的矛盾(是与非、美与丑、荣与辱、先进与落后等)。
17.简述学校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的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的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18.简述心理健康辅导的主要内容。
1.认识自己;2.自我激励;3.自我控制;4.人际交流;5.人际合作;6.学习技能辅导;7.职业发展辅导19.教育测验的功能。
1.激励功能;2.诊断功能;3.区分和选拔功能;4.评定功能20.教育测验的种类。
(1)按测验目的分:①安置性测验②形成性测验③诊断性测验④总结性测验。
(2)按测验内容分:①成就测验;②学能测验。
(3)按规范程度分:①标准化测验;②教师自编测验。
(4)按结果解释所参照的标准分:①常模参照测验;②标准参照测验。
21. 评价测验试题质量的指标。
1.实用性;2信度;3.效度;4.难度;5.区分度22.简述历史上的儿童发展观(1)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2)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3)辐合论的儿童发展观;(4)建构主义的儿童发展观;(5)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发展观。
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德、智、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
2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多元智能理论)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三维目标)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互动,多元智能)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活动课、实践课)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面向世界,跨学科)24.、新课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三者关系如何?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融合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①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新教材特点,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个有机整体,不是三项并列目标,不能将其硬性割裂分开。
③三维目标的落实是一个灵活创新求真的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有序地落实。
2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的人二、学生是独特的人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6.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操作实践。
它要努力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
27.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第一,课堂对待教学,新课程强调民主、平等和赞赏; 第二,课堂对待学生,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课后对待自我,新课程强调反思;第四,对待其他教育者(同事),新课程强调合作。
28.新课程建立怎样的教师观从教师与学生看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开放的教师29.新课程下如何备课?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育学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论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⑴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⑵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⑶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⑷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3.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⑴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小学教育的衔接;⑵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⑶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⑷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⑸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4.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⑴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终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⑵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⑶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
5.试述教师职业角色:⑴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⑵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⑶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⑷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6.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⑵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⑶发扬教育民主;⑷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7.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⑴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⑵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⑷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8.论述教学评价功能和意义: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他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⑴诊断教学问题;⑵提供反馈信息;⑶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
9.试述德育的任务:⑴培养少年儿童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⑵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⑶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⑷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10.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⑴“知”既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⑵“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