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色彩的认识》教学设计

《对色彩的认识》教学设计

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绘画》第二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3课装饰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表现教学设计作者姓名:许卫国单位全称:深圳市龙岗区中等职业学校(龙岗中专)一、教学大纲分析1.《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大纲》指出:幼师专业美术教学是向学生进行美育重要手段之一,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培养高尚情操和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担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及组织幼儿美术活动的能力。

2.《绘画》是幼师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绘画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表现客观物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本教材有意淡化专业知识体系,突出知识内在的本质要素,综合设课,要点明确,做到有序的教学内容与启发式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以确定教学目标,以课程的知识点为主,综合运用其他门类的知识点为原则。

在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材形式上,采用灵活的办法,既培养对形的观察、感受力与表现力(静态),对运动的感知与表现(动态),也要进行美感教育,以调动学生兴趣。

使学生感知力加强,使眼、脑、手敏锐协调。

课时无固定要求,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本课所教授的是中专二年级幼儿师范教育班的学生,全班36人,只有一名男生。

学生素质较好,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愿意通过学习和动手练习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张扬自己的个性;同时愿意参与教学活动来促进与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并展开竞争,促进彼此间的团结,增强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本课的学习中,如何把感性的色彩认识转化为理性的认识,并运用色彩认识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设计并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内心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宗旨;同时注重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视听、感受,诱发学生内心对色彩的感受。

(以美引疑)倾听几段音乐,播放二胡《二泉映月》、钢琴《命运》,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生命的不屈。

问题:这两段音乐带给大家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生:1、欢快的、充满活力的、热情地、奔放的-----有明亮的感觉2、寒冷的、悲伤的、凄凉的------有灰暗的感觉问题:哪些颜色可以表现出这两段音乐带给我们的内心感受?[设计思路]:在本环节中,音乐中的节奏美、曲调美、节奏美、旋律美等,这些美感激发的就是一种审美实践,运用音乐形成同感,实现美感的迁移,强化美感体验,帮学生理解绘画中的色彩美。

第二步:教授新课(一)、黑板上写有4个表示味道的词—甜、酸、苦、辣出示9种不同颜色的色卡纸。

教师:请从这9种色卡纸中选择可以分别表现以上4种味道的色卡纸(分组讨论、选择,每种味道只能选9种颜色中的一种颜色做代表。

)比较发现:结果90%相同(根据学生反馈,得出此百分比。

)问题:色彩如何与味道有了联系?大家又如何会对色彩的这种表现力的认同如此一致呢?[设计思路]:把人的味感与色彩感觉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感受和区分色彩的表现性,通过直观法,再一次强化色彩的心理特性和情感作用。

(二)、色彩的共同启示(联想)与共同情感体验色彩的情感体验在不同年龄、性别、性格甚至不同的地域上有各种差异,但是由于人们的心理、生活环境、生活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有共同体验。

在感受这些体验以前,先回顾一些以往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

问题1:三原色是哪几种颜色?问题2:什么叫色相、色彩的纯度、色彩的明度?[设计思路]:这些都是学生在初中色彩知识中的学习内容,提出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基础知识,二是为接下来的调色游戏做好准备。

出示不同的色卡,让学生自己感受以下几种色彩的共同体验。

(1)色彩的冷暖感;(2)色彩的轻重感;(3)色彩的软硬感;(4)色彩的兴奋与肃静感;(5)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6)色彩的华丽与质朴;(7)色彩的远近感;(8)色彩的扩张与收缩感。

学生有了这些感受以后,对接下来用色彩表达情感有了一定的表达依据。

[设计思路]:此环节是为了巩固旧知识,延续本课第二个环节的内容,使学生对色彩的意义有更丰富很深刻的感受,为学生下面参与活动做铺垫;第三步:学生操练(一)、色彩的情感表现1、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分别用单纯色彩组合(不依靠外形轮廓)来表现同班同学的性格特征。

游戏规则:⑴.每组请出一位同学作为被试者,先从9张色卡纸中选择可表现自己性格特征的1—3张,然后交错回到其他组参加游戏。

⑵.每组用不容的色彩组合来表现本组被测试者的性格特征,并请一位同学根据完成的习作做简单的说明。

⑶.被测试者出示自己所选色卡,看是否与本组表现的色彩组合相近。

[设计思路]:这个游戏是想让学生通过单纯的色彩组合来表达情感,体会色彩的特殊语汇,帮助学生通过色彩来理解纯抽象性的绘画。

2、游戏“连连看”:给出若干种色彩,根据色彩在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各种差异,以及色彩色相、纯度、明度的变化组合,找到适合运用的对象。

问题: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对象就是根据色彩的不同色性进行色彩表现和设计的,你能看看它们都适合什么样的颜色或可以用什么颜色表示吗?1、医院2、游乐场3、交通警示4、非洲人5、老人6、女人7、天空8、森林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关系。

分段欣赏图片(建筑类、生活用品类、文具用品类、食品类、装饰画、标志招贴类)[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能增强学生感受力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游戏与涂色练习,解决难点——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素描靠功夫,色彩靠天赋”,色彩是靠感悟出来的,光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我在欣赏部分分类引导学生一起感受了一把同类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色彩魅力,为下一阶段的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二)、色彩感悟作者:米罗作者:凡高出示两张绘画作品。

问题:你能通过画面的色彩,理解此画所要表达的情感吗?[设计思路]: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现自己熟悉同学的性格特征,体会色彩的特殊表现,让学生感受抽象性的绘画作品时,能使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色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在绘画中所起的作用,并在今后学习中尝试通过色彩来分析、理解绘画作品。

第四步:知识延伸,体验创作的快乐。

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搭配色彩。

2、再出示两份色彩搭配的设计图案,供学生欣赏。

3、出示作业要求:以正方形做水平、垂直的疏密分割,在相应的空格中做色彩搭配训练。

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思路]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针对绘画练习的。

在作业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划分区域练习,而是选择了简单图形的色彩设计,这样的图形更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在色彩搭配上,为了色调的统一,选择同类色的层次变化不仅降低了难度学生更容易理解而且画面层次分明效果显而易见。

第五步:课堂小结:进行多元评价,师生共同感受画面中色彩的认识之美。

在黑卡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请学生欣赏评价教师点评:通过欣赏和创作你发现了哪些色彩搭配的规律?总结出色彩搭配的规律:对比中求和谐、协调中求变化。

[设计思路] 黑色与其它色彩组合时,属于极好的衬托色,可以充分显示其它颜色的光感与色感,其色彩效果比较明显。

采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交互进行,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相互合作,共同促进。

第六步:课后练习用点、线、面的形式结合认识色的知识创作表现自己一种难忘的心情。

[设计思路]:学生通过色彩的心理特性的学习和色彩情感的体验,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将会和以往大不一样,根据美术教学探究性的特点,设计此课后作业,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的运用美术。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样工具,所以在幼儿师范教育中,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色彩,并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往往脱离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定的色彩知识,学生对色彩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达到的效果却不甚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新课改要求,努力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色彩的艺术。

教学设计中,我首先借助了美感迁移的方法,从音乐出发,点出情感,然后通过情感,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

之后进一步挖掘人的情感与色彩的联系,并进行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复习,因为美术课中的色彩知识不多,新旧知识之间不够连贯,这样设计也是让学生回忆早已学过的知识,由已知促进未知。

在教学中,我一直是有意识的教育和引导学生: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是美,到处都是创新,各种学习都能相互促进。

请同学们用颜色来表现同班同学的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首次感受到色彩有如此的魅力,同时也为“连连看”环节进行铺垫与总结。

游戏“连连看”是一个针对实际应用,加强观察、体会生活的环节,通过游戏,进行观察,把枯燥的色彩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在游戏中能直接把色彩知识应用设计到生活中,自然很有成就感,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了。

由此,更让我觉得,教学设计只有把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