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讲解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讲解
支撑系统、导向系 统及拉直的转子
拉直的转子 支撑轮
导向轮
悬挂式单轨
(4)有轨电车系统
一种低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主要 铺设在城市道路路面上,车辆与其它地面交 通混合运行。
❖ 线路半径:≥30m;线路坡度:≤60‰ ❖ 运能:0.6~1.0万人次/h ❖ 旅行速度:15~25 km/h ❖ 适用于地面(独立路权)、街面混行或高架
A)高运量系统:地铁 B)大运量系统:地铁 C)中运量系统:轻轨、单轨、磁浮 、自
动导向系统等
D)低运量系统:有轨电车系统等
2) 按运营范围分类
A)市区轨道交通
服务范围:城区为主 如地铁、轻轨一般都是属于此类。
B)市域轨道交通
服务范围:市域范围为主 这类系统在各国的名称不尽相同。 大连:开发区、金石滩的轨道交通3号线 天津:津滨快轨 法国巴黎的RER线、德国的S-Bahn(Stadt Bahn) 美国的区域快速轨道交通(Regional Rapid Rail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条文解读
主要内容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类与技术特征 二.《标准》制订背景 三.《标准》编制内容定位与任务 四.《标准》主要条文内容释义 五. 城际铁路与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系
统的功能关系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分类与技术特征
❖ 系统分类 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种类很多,各 国对城市轨道交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 通常有以下分类: 1)运输能力 2)运营范围 3)支撑和导向方式 4)路权 5)敷设方式 6)牵引方式
大版港岛线
侧导向:东京临海线
磁浮系统:
直线电极,非 粘着力牵引
4) 按路权分类
A)全封闭系统 与其它交通方式完全隔离,不受其他交通方式的 干扰,具有独立路权,地铁属于此类。
B)部分封闭系统 一般在线路区间采用物理措施与其它交通方式隔 离,在全部交叉口或部分交叉口与其它交通方式 混行,在交叉口设置优先信号。如轻轨系统。
在地面或高架桥上,有时也设置在地下隧道 内。 ❖ 钢轮钢轨,旋转电机或直线电机牵引。C型车, 采用直线电机牵引,为LC型车。
长春轻轨
(3)单轨系统
车辆与特制的轨道梁组合成一体运行的 中低运量胶轮—导轨系统。 轨道梁不仅是车辆的承重结构,同时也 是车辆运行的导向轨道。
❖ 跨座式单轨:车辆骑跨在轨道梁上运行 ❖ 悬挂式单轨:车辆悬挂在轨道梁上运行
优先通行信号。
大连202线
(5)磁浮系统
利用电导磁力悬浮技术使列车上浮,车辆不 需要设车轮、车轴、齿轮传动机构等,列车 运行方式为悬浮状态,采用直线电机驱动行 驶。
主要在高架桥上运行,也可地面或隧道运行。
❖ 高速磁浮:最小半径不小于350 m ;坡度不大于100 ‰ ;最高行车速度不大于 500 km/h 。适用于城市之 间远程客运。
1)混合车道、全开放型的路面有轨电车
❖ 低运量、低速度、短运距、无专用信号、无专用隔离 道路权,钢轮钢轨。
❖ 轨道全部敷设在路面、与路面平齐。 ❖ 属地面城市公共交通层次的运行管理系统。旅行速度
与城市公共汽车运行速度相当。
2)局部隔离、新型有轨电车
❖ 在路面有轨电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车辆新颖,性能改进,对轨道结构进行改良。 ❖ 在局部路段封闭。在道路交叉处,仍设置平交道口,
地区间快速列车 地区间普速列车
德国鲁尔区
❖ 城市之间干线铁 路和支线铁路, 包括ICE、 IC、 RE、 RB等系统
❖ 城市之间普速列 车,主要是SBahn系统
❖ 地铁、轻轨系统
我国轨道交通现行分类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 (CJJ/T 114—2007)划分 7个类别
① 地铁系统 ② 轻轨系统 ③ 单轨系统 ④ 有轨电车 ⑤ 磁浮系统 ⑥ 自动导向轨道系统 ⑦ 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沿线土地利用规划、自然条件、环境保护等综合确定。 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可采用的系统:
➢ 钢轮钢轨系统 ➢ 磁浮系统 ➢ 可以采用地铁、轻轨车辆,或专用车辆。
市域快速轨道系统技术指标
❖ 线路半径:≥500m ❖ 线路坡度:≤30‰ ❖ 最高运行速度:120~160 km/h ❖ 客运量可达 20~45 万人次/日(一般不采用
高峰小时客运量的概念)
二、 《标准》制订背景(规划编制现况)
1、规划编制范围多样
❖ 规划范围多样 ❖ 主城区范围 ❖ 都市区范围 ❖ 城镇密集区 ❖ 市域范围
❖ 多次修编规划的城市,区域、市域轨道 交通通道资源短缺,与主城区通道协调 比较困难。
以中心城区为 规划范围的城 市较多: (第一轮) ❖ 广州 ❖ 哈尔滨 ❖ 杭州 ❖ 大连 ❖ 郑州 ❖ 等等
Transit)等。
上 海 市 轨 2001年版 道 交 通 线 网 规 划
德国城市划分为三个功能圈
❖ 第一圈:一般指距城市中心5km半径的范围, 以地铁为主,通常车站较多,站距短。
❖ 第二圈:指距城市中心5-15km半径范围,以 地铁和S-Bahn为骨干,公共汽车承担轨道交通 集散乘客的任务。
❖ 南京(第一轮) ❖ 远景年:2050年
3、规划内容差异较大
❖ 选取七个典型城市:北京、南京、天津、重庆、杭 州、哈尔滨和郑州
❖ 9项内容受到重视,但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 城市发展分析 ❖ 建设规模论证 ❖ 线网构架研究 ❖ 规划方案与评价 ❖ 客流预测 ❖ 运营管理 ❖ 换乘枢纽规划 ❖ 车辆基地 ❖ 联络线规划
(2)轻轨系统
❖ 轻轨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中最难定义的系统 之一。
❖ 一般认为,轻轨系统是在传统的有轨电车系 统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改造后形成的 轨道交通系统,英文缩写LRT(Light Rail Transit)。
香港西铁与轻铁衔接段
香港轻铁
香港轻铁
德国城市 轻轨系统
德国斯图加特轻轨
(6)自动导向轨道系统
❖ 属于胶轮-导轨系统。 ❖ 走行轮为胶轮, 走行在桥梁面上或专用路面
上,起支承作用;导向轮也是胶轮,起导向 和稳定作用。 ❖ 分为两种形式 ①中央引导方式 ②侧向引导方式
(7)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相对于市区轨道交通而言 适用于城市市域、区域内重大经济区之间中长距离的
客运交通。法国RER线、德国S-Bahn等。 系统制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
❖ 第三圈:指距城市中心15km以外的地区,主要 以S-Bahn为主,小汽车的比重增加,公共汽车 组织换乘。
巴黎地区快线
巴黎市区地铁
3) 按支撑和导向方式分类
A)钢轮钢轨系统 B)胶轮—导轨系统
(1)中央导向 (2)侧导向 (3)混合导向 C)磁浮系统
A)钢轮钢轨系统 导向轮与支承轮合一。车辆为电力牵引的钢轮走行 系统,轨道采用钢轨,适用范围广。
1) 按运输能力分类
❖ 运输能力:单位时间内单向输送能力,通常以单 向小时断面运输能力表示。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 把城市轨道交通按系统运输能力划分为高运量、 大运量、中运量和低运量四个量级。
A)高运量系统:4.5—7万人次/小时 B)大运量系统:2.5—5万人次/小时 C)中运量系统:1—3万人次/小时 D)低运量系统:小于1万人次/小时
❖ 8项内容,有一半左右城市重视:
❖ 建设必要性论证 ❖ 轨道交通模式 ❖ 系统选型 ❖ 线路敷设方式 ❖ 车站规划 ❖ 建设时序 ❖ 近期规划 ❖ 环境保护规划
❖ 下列内容,1~2个城市重视:
❖ 设施用地规划 ❖ 投融资模式 ❖ 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4、内容深度深浅不一
❖ 七个城市中,部分城市规划表现深度 过浅:没有研究网络构架,直接提出方案;
缺少方案比较和评价过程;建设用地无法有 效控制等
❖ 部分城市规划表现深度过深:细到换乘
枢纽设计研究,包括换乘站、出入口、停靠 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枢纽的交通组织和 渠化等
5、客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低
❖ 客流预测结果是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的依据。 ❖ 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 ❖ 车辆编组? ❖ 发车间隔?配备车辆数? ❖ 站台长度?土建规模? ❖ 配备的折返线、存车线? ❖ 车辆基地规模? ❖ 直接影响的是工程投资
北京市:2008年6月10日轨道日客流: 1号线 106.43万人次;2号线为91.33万人次;13号线为 43.99万人次;八通线为20.71万人次;5号线为 54.33万人次 。
❖ 中低速磁浮:半径不小于50 m ;坡度不大于70‰ ; 最高行车速度不大于100km/h 。适用于城市区域中、 短程客运。
中低速磁浮系统
❖ 线路半径:≥50m,线路坡度:≤70‰ ❖ 运能:1.5~3.0万人次/h,中运量系统 ❖ 最高运行速度:100km/h ❖ 噪音小,轨道的维护费用少。 ❖ 新兴技术发展阶段,应用经验还有待总结。
❖ 哈尔滨(2003) ❖ 远期2010年(与总体规划远期一致) ❖ 远景2030年
❖ 福州(2002) ❖ 近期2010年(与总体规划远期一致) ❖ 远景2020年
❖ 贵阳(第一轮) ❖ 近期2020年(总体规划远期2010年) ❖ 远景2050年
❖ 杭州 (第一轮) ❖ 基准年:2010年、2020年、2050 年
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直线电机牵引系统。
B)胶轮—导轨系统 导向轮与支承轮分设,走行轮为胶轮,起支承作用; 导向轮也是胶轮,依靠导向板(轨)或导向糟对车 辆起导向和稳定作用。
1)中央导向:天津开发区、北京T3航站楼 2)侧导向:重庆单轨、日本
3)混合导向:中央导向、侧导向
C)磁浮系统 无接触的电磁悬浮(支撑)、导向。可分为高速磁 浮与中低速磁浮两类。
(1)地铁系统
❖ 主要服务于市区,一般适用于特大城市的骨 干线路。
❖ 单向运输能力:2.5万人次/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