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如果信息和数据不是来源于客观实际,不能 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即使分析方法是科学 的,分析结论也是不正确的。 基础资料应来源于归口的权威部门。如:现 状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部门;规划人口资料 来源于规划部门等。
3.0.6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与区域及 对外交通系统相协调,并应与有关的 专项规划相适应。
4.0.2 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资料应包括土地使用、 人口、道路交通、5年之内进行的居民出行特 征调查等资料。
社会经济与土地使用数据(人口、就业岗位及 分类别土地使用情况) 交通网络数据(道路网络和公交网络)
4.0.3 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应基于科学的理论, 宜利用本城市的基础数据进行模型的标定和校 验。借用其它城市的模型参数时应论证两个城 市的相似性或借用的合理性。
186
预测客流 实际客流
2013
北京城铁(13号线)预测客流、实际客流对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02 6 2005 2008 2011 2014 2017 12 20 15 41 44 56
93
预测客流
实际运营
2027
6、线网规划功能层次不清楚,服务水 平不明确
5、客流预测结果的可信度低
客流预测结果是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的依据。 大运量系统?中运量系统? 车辆编组? 发车间隔?配备车辆数? 站台长度?土建规模? 配备的折返线、存车线? 车辆基地规模? 直接影响的是工程投资
上海地铁一号线预测客流、实际客流对比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30 37 56 80 106 139
一些城市规划形式表现为单一的地铁或轻轨系统。
一些城市规划仅仅将既有规划的地铁或轻轨系统
由主城区向都市区或市域延伸,系统服务水平没 有提高,居民出行时间过长,不利于多元化轨道 交通体系建立,给运营带来极为不利影响,还增 加了系统建设投资。
7、规划管理的操作性差
深度不够,不能有效控制用地,工程 项目建设拆迁资金大 一些城市线网规划频繁修编,规划控 制工作难以操作 规划调整的社会负面效应大(公共服 务、投资、土地资源等)
3.0.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城市和交通现状; 2 交通需求分析;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4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 5 线网方案与评价; 6 车辆基地规划; 7 用地控制规划。 但不限于本条规定的内容。
3.0.5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收集社会经 济、城市规划、交通、环境、工程地质等基 础资料,基础资料应准确、可靠,具有时效 性。
1.0.3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以城 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符合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法定规划,作为依据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非法定规划,指 导性规划,要符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0.3 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宜 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 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城 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 者的编制工作不应割裂开来。 实际上“应”同步编制;考虑到已经完成 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的城市,如需要补充编 制规划,无法做到同步,不作硬性规定。
1. 2.
3.
4.
四、《标准》主要条文内容释义
1 2 3 4 5 6 7 8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交通需求分析 线网方案 方案评价 车辆基地规划 用地控制规划
1. 总则
1.0.1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 内容和方法,明确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技 术要求,制定本标准。
标准编制的目的 对规划编制的技术要求,不是对规划的 技术要求(不涉及技术指标类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条文解读
主要内容
一.《标准》制订背景
二.《标准》编制内容定位与任务
三.《标准》主要条文内容释义
二、 《标准》制订背景(规划编制现况) 1、规划编制范围多样
规划范围多样 主城区范围 都市区范围 城镇密集区 市域范围
以中心城区为 规划范围的城 市较多: (第一轮) 广州 哈尔滨 杭州 大连 郑州 等等
3. 基本规定
3.0.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确定城市轨 道交通线网的规模和布局,并应提出城 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控制要求。
明确三件任务: ① 规模----服务水平,公共资源投入 ② 布局----规划布局方案,资源空间配置 ③ 用地控制----用地预留,节约工程资金
3.0.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规划范围 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 城市规划区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
下列内容,1~2个城市重视:
设施用地规划 投融资模式 土地利用协调研究
4、内容深度深浅不一
七个城市中,部分城市轨道线网规划 表现深度过浅:没有研究网络构架,直接
提出方案;缺少方案比较和评价过程;建设 用地无法有效控制等
部分城市轨道线网规划表现深度过深:
细到换乘枢纽设计研究,包括换乘站、出入 口、停靠站、站前广场设计方案、枢纽的交 通组织和渠化等
2 3
4
5. 线网方案
主要内容:
规定了确定线网方案的规划程序、步骤、基本方 法
规定了线网方案阶段的程序:多方案比较
规定了线网方案阶段的规划内容: 线路、 换乘
车站、敷设方式、建设时序、联络线等
5.0.1 线网方案应划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功能层 次,并应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和 规划布局。
3.
4. 5. 6.
突出贯彻执行国家方针和公共政策的内容; 突出城市政府部门关切的内容(如控制用地等); 不涉及工程指导;不涉及市场化运作的内容。
《标准》编制的重点任务:
规范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 规范规划编制的内容。规定必须编制的内容,提 出推荐编制的内容。 规范规划编制的程序。对主要环节规定先后程序 或顺序,以保证后续结果的科学性,主要包括需 求分析、线网方案、评价等关键环节。 规范涉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面的术语。
以上规划编制现况及问题,直接影 响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城市政府决策的 科学性。 2008年底编制完成《标准》(报批 稿) 2009年11月30日发布 2010年4月1日实施
三、《标准》编制内容定位与任务
《标准》编制内容定位:
1. 2.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层面,规划编制的技术性标准。 突出编制内容、编制深度、编制程序、关键环节等;
福州(2002) 近期2010年(与总体规划远期一致) 远景2020年
贵阳(第一轮) 近期2020年(总体规划远期2010年) 远景2050年
杭州 (第一轮) 基准年:2010年、2020年、2050 年 南京(第一轮) 远景年:2050年
3、规划内容差异较大
线网功能层次划分论证合理规模规划 布局方案
5.0.2 线网功能层次应在分析城市交通需求特征的 基础上确定,并应提出各层次线路的旅行速度、 平均站间距等技术指标。
1、按照运行速度划分:
最高运行速度大于等于120 km/h的市域快速轨道 系统,平均运行速度大于50 km/h,适用于市域、 都市地区。 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 系统等,平均运行速度25~40 km/h,适用于城市 市区中、短程距离线路。
2. 术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涵盖范围很广泛,在不同的专 业规范或标准中其所指范围不完全一致。
在本标准中,城市轨道交通特指在不同型式轨 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 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磁浮系统、 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等城市 轨道交通系统的总称。
不包括低运量系统,如有轨电车等。
2、按照运量等级划分:(高)大、中运量系统。
(高)大运量系统主要有地铁系统,单向高峰小 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分别为2.5~5.0 万人次、 4.5~7.0 万人次 。 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为1.0~ 3.0 万人次,主要有轻轨系统、单轨系统和自动导 向轨道系统等。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区域客运交通系统(枢 纽)要衔接好 ,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区 域交通特征要求。 在跨城市行政区的城镇密集地区,国家或省 级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 统规划 ,要衔接好。
4. 交通需求分析
主要内容:
建立交通需求模型
基础数据要求:5年之内的居民出行特征调查, 3年之内的其他交通调查数据 规定了预测的程序和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 般为二十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 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在规划期限内,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规模、 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确 定的 →→轨道线网方案稳定 城市总体规划对远景年发展仅作出预测性安排,城 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等具有不确定性 →→轨道线网方案弹性较大
4.0.1 交通需求分析应以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基 础,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状况和城市轨道交 通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线网规模 和线网方案等论证应以交通需求分析为依据。 交通需求分析的中心工作之一:建立交通需求 预测模型 确定线网方案:建立在定量分析基础上 交通需求预测流程:模型估计、模型标定、模 型校验和模型应用四个阶段。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 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总 体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范围:市域行 政辖区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中心城 区。《城乡规划法》称“城市规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