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人民医院瑞祥分院后勤楼地下室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拟建的瑞安市人民医院瑞祥分院后勤楼工程位于瑞安市瑞祥新区上山根村,南临瑞枫路,场地比较空旷:北侧为规划拟建的康复中心和传染隔离用地;东、西侧临山;南侧为预留发展用地。
本工程占地面积为2308 m,总建筑面积8709m2,设一层地下室,6层框架结构,采用桩基础。
士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7.90m,场地北侧黄海高程平均为7.10m,相对标高为-0.80m ,其余位置平整后高程约6.60m,相对标高为-1.30m。
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5.00m ,板厚450伽,垫层厚度为350 mm (200 mm厚片石,150伽厚素砼),地梁高800伽,地梁垫层底标高为-6.15m,北侧区域地梁挖深为5.35m。
北侧承台垫层底标高为-6.55m (挖深5.75m),其余位置承台为-6.80m (挖深5.50m)。
基坑平面尺寸长为50m宽为50m为斜正方形。
北侧区域以地梁垫层底计算得到的挖深进行控制,其余区域以承台垫层底计算得到挖深进行控制。
二、工程地质情况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以及可能影响到的深度范围内,土质分布情况从上而下依次为:①0素填土:灰黄、浅灰等杂色,湿、松散状,主要由碎石、块石、粘性土组成,土质不均匀,为新近人工回填而成。
①含粉质粘土角砾:褐黄、灰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状,局部中密状,碎石含量5- 15%粒径以20-50 m为主,少量>80 m,角砾含量30-45%碎砾石呈棱角、亚棱角形,岩性为强—中风化凝灰岩;砂含量20—45%粘性土含量5—20%该层分选性差,土质不均匀,局部过渡为砾砂、含角砾粉质粘土。
全场均有分布,大部分直接出露地表,层顶埋深0~1.50m,层厚0.40~3.80m。
②1泥炭质土:灰、深灰色,遇水易膨胀,有机质含量20—40%含量不均匀,其余为砂、粘性土,有腐臭味。
层顶埋深1.73~3.60m,层厚0.50~1.30m。
②2淤泥:灰色,流塑状,高压缩性。
局部夹少量粉土、粉砂团块或薄层,偶夹有贝壳碎屑和半炭化植物碎屑,局部含炭化物较多。
层顶埋深 1.70~4.80m,层厚5.108.40m。
⑨含粉质粘土角砾:褐灰、灰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碎石含量5 —25%料径以20—40 mm为主,少量>50 mm,角砾含量25—40%碎砾石呈棱角、亚棱角形,岩性为强―中风化凝灰岩;砂含量15 —30%粘性土含量5 —20%该层土质不均匀,分选性差,各粒径组份含量变化大,局部过渡为含砾粉质粘土。
层顶埋深1.70〜12.20m, 揭露厚度1.60~7.80m。
土层物理力学参数表注:C ©值为固结快剪指标,()内为经验值。
三、基坑支护说明设计依据:本工程施工执行下列我国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浙江省标准DB33/T1008-2000)《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 —9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DB33/1001-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程》GB50497-2009浙江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建施图、结施图和总平图。
其它有关的设计计算的规范及规程。
四、基坑设计方案综合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条件,本基坑围护具有如下特点:1、本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5.35~5.50m。
2、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及坑底主要为力学性质很差的深厚淤泥土层,而且个别位置存在一层性质很差的泥炭质土,软土控制着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及变形。
3、本工程场地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地层渗透性均很少,地下水对基坑开挖的影响比较小。
根据开挖深度、场地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情况,按照“安全、经济、施工方 便”的指导原则下,从基坑受力合理、施工可行、周围环境以及围护造价等多方 面综合考虑,本工程地下室基坑围护采用 700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桩间挂网喷射混凝土,并在基坑内侧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的相结合的支护方案。
4、因东北角与西南角部位钻孔灌注桩无法施工,拟采用放坡开挖后在原钻孔灌注桩轴线位置处浇筑地梁并砌砖基础至冠梁底标高后回填压实,最后与其它部 位一道施工支撑梁、冠梁。
五、施工准备根据甲方提供现场条件,依据临时用电、临时用水布置,接通电源、水 源。
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依据施工现场布置,提前安排施工机械 进场,同时对施工机械进行试运转,保证施工机械运转正常,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1.3根据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依据施工现场布置,提前安排材料进场,水泥、黄砂及碎石分批进场,存量保证 3天使用。
所用材料符合有关质量检验评 定标准。
2、技术准备施工前召集班组长以上人员及设计人员召开技术交底会,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程》 ,明确施工图 纸要求及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明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安全措施及文明 施工要求。
明确施工方案,熟悉施工顺序,协调各工种之间关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万无一失。
3、主要施工机具准备:1、 现场准备1.1 1.24 、施工组织本工程采用项目经理制组织施工,工地设项目经理一名,全面负责人员组织、质量、进度、安全等工作,负责与其它协作单位的协调联络工作。
4.1施工人员和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工员: 质量员:安全员:序号工种人数 计划进场时间计划退场时间 1 施工管理人员 4 开挖前一个月 主体结束3个月 2 司机 10 开挖前3天 土方开挖后3天 3 小工 15 开挖前1天 土方开挖后3天4施工员 2 开挖前3天 工程竣工 5测量员1开挖前3天工程竣工司泵工 8人 拌浆供料 4人 机修电工2人工程师 1人 班长2人 操机工4人4.2项目管理机构图六、施工部署与工序流程根据本案支护设计的要求。
根据钢筋混凝土需要一定的养护期才能达到受力所需的强度要求等特点,部署如下:1、安排两台打桩机,首先一台施工北面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东北角灌注桩无法施工,尽可能从可以施工处开始),向西至南延伸施工,另一台由东北角向南至西延伸,最后汇聚为西南角无法施工处停止。
2、待围护桩达到80滋计强度后(约7天),以同条件试块试压报告为准,先开挖东北角土方,采取自然放坡,挖至设计开挖标高,在原灌注桩轴轴线位置处铺设垫层并找平,然后在垫层上浇筑一道450X 600的地梁,在地梁上砌筑砖墙(每隔3m设一构造柱)至冠梁底标高后回填,待其余开挖土方至冠梁底标高,凿去松散桩头后,一并做冠梁(西南角同样施工);平支撑护坡和排水沟,然后养护。
3、待支护和压顶梁强度到设计强度的90%B,方可开挖地下室土方。
4、围护桩间距为200,为防止混凝土掉落,桩间用80厚C20喷射砼面层封堵,内配直径© 6.5@200X 200钢筋网片,可边开挖边施工。
5、待地下室底板完成后,在底板、承台与围护桩之间的空隙用450厚C20素砼浇实以形成牢固支撑。
七、施工技术要求1施工材料:1.1钢材:(1) 挂网钢筋采用© 6@200<200 (HPB235;(2)钢材均应符合GB50204-92要求,不得采用改制材料;1.2喷射砼喷射混凝土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石子:砂=1: 2: 2 (重量比),石子采用粒径为5~10毫米,面层喷射混凝土的强度不小于C20,面层厚度为80 mm 。
砼料拌和:水泥、砂、米石等灰料在进入喷射机料斗前,要充分拌和均匀, 拌和的灰料要随拌随用。
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分段进行,其目的是防止混凝土因自重而产生裂纹和 脱落,合理地划分喷射区段,保证喷射质量,减少喷射回弹损失,提高功效。
喷枪头操作:在喷射时,由于混合干料在喷头处与水混合后就很快喷出,喷 料来得不均匀时,易于掉落,因此喷头宜缓慢地、均匀地、呈螺旋形轨迹移动, 使料束喷至坡面成小圆圈(直径200毫米),才能保证混凝土均质和冲实捣密。
喷 射头与喷面的距离为0.6~1.0米最佳。
回弹物利用:喷射回弹物是一种缺少水泥的砂、米石混合松散物,条件许可 时应尽量收回,作为骨料加工以重复使用,掺入限量不宜大于新鲜骨料的30%喷砼平均厚度不应低于设计值,混凝土必须覆盖住钢筋网。
1.3焊条采用 E4300-43132、施工注意事项:坡面钢筋网搭接长度应大于300毫米。
上层喷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B ,方可开挖下层土及喷砼施工。
土方开挖后,应辅以人工清除侧壁虚土。
喷射作业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 宜小于40mm2.5喷射砼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为 7小时。
2.6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毫米。
八、特殊情况的应急措施基坑支护工程是风险性较大的工程,特别是在软土基地区,施工过程中可能 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为做到有备无患,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应急措施:1、 边坡局部涌水的处理:迅速用止水材料缩小范围,埋管引流,注浆封堵。
2、 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的处理: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测点, 对基坑变形2.1 2.2 2.3 2.4进行监测。
严格控制坑壁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停止开挖。
阻止变形扩大,确保边坡自身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
3、坑底局部管涌、突涌的处理:若出现突涌,应立即用粘土或水泥封压,在最短的时间内制止突涌的发展。
4、做好应急措施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增强加固施工。
5、基坑失稳的应急措施深基坑施工,由于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只要有备在先,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使险情得到缓解和遏制,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的安全,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5.1现场成立监控小组,在挖土阶段进行24小时轮流监控。
监控的内容为:边坡围护的垂直变形、平面变形、周边土体、建筑物、管线、道路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坚持对比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5.2成立现场抢险小组,备好预制锚管、砂袋等相关材料,根据险情,分别处理。
对各类险情的处理对策:(1)围护边坡壁位移过大时,停止土方开挖并立即回填,在坑内增设钢支撑, 坑顶卸载。
(2)围护边坡壁突然发生位移增大时,则应撤离基坑内的工作人员,并增加用砂袋堆叠挡土,或用挖土机回填土方,待支护结构稳定后,再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