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七点思考
创先争优是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
这一“经常性”定位决定了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关于如何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笔者认为,至少应做好以下七点思考。
制度性思考:让制度化为创先争优奠基。
制度是实效的保障,更是确保长效的前提和基础。
制度不健全,活动开展无章可循,自然没有长效机制可言。
而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首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形成制度化的落实方案,让公开承诺、履职践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都能在既定制度框架内有条不紊地进行。
当然,创先争优没有“一统天下”的固定模式,能够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的具体制度同样需要在实践经验总结中不断修正、完善。
时效性思考:准确理解创先争优的时效性。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不容否认,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活动开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如何理解创先争优的时效性。
中央对创先争优的定位是“经常性教育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创先争优的持久性、长期性。
可见,我们可以将创先争优分阶段、设计“节点”,但却不能给创先争优加上“时限”。
牢记这一点,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才有保障,也才能真发展、发展好。
发展性思考:用发展眼光看待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是动
态的,对“先进”和“优秀”的界定,也是与时俱进的。
“先”和“优”不是孤立的,是以“后”和“劣”的存在为对照的。
正是问题的客观存在,才凸显了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可见,“创先进、争优秀”就是发现问题、寻求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
因此,对待创先争优,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而务必要有发展眼光,树立一种在思考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探索中不断超越的理念。
系统性思考:以系统思维审视创先争优。
创先争优是一项系统工程。
公开承诺、履职践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都是系统工程内部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些以“诺”为核心、由“诺”相串联的具体步骤,共同决定了创先争优所能达到的实践效果。
承诺、践诺、评诺三者有机互动,承诺不实,就会践诺不力,评诺无从发挥应有作用;承诺定位得好,践诺就能有效跟进,评诺自然有的放矢。
务实性思考:把务实态度融入创先争优。
缺乏务实的态度,就没有实效,无从谈起长效机制。
创先争优的开展能否为发展助力、为和谐添彩,关键就在于能否把务实态度融入创先争优,能否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所激发出来的精神动力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一系列扎实举措。
把务实态度切实融入创先争优,才能循着“问题意识”的指引,找准发展障碍、畅通发展路径、提升发展水平。
拓展性思考:有效拓展创先争优的新路径。
创先争优围
绕“先进”和“优秀”展开的实质不会变,但面向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创先争优的路径还需要不断拓展。
创先争优的载体和形式,同样需要在多样化、个性化、实效化的探索推进中激发深层次效应。
制度是长效机制的保障,但制度不能因循守旧;标准有助于长效机制的具体落实,但标准也应有所区别;评价可以反映不足和问题,但评价最终要通过不断改进来发挥作用。
没有新路径的拓展,创先争优就难以激发活力,发展也就不会有动力。
互动性思考:实现创先争优与发展状态的良性互动。
创先争优,最终目的在于塑造一种发展状态,一种多层次发展状态,既包含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也包含中观的集体发展状态,更包含微观的个体发展状态。
构建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就是要探索如何更好利用创先争优有利契机,用承诺、践诺、评诺提升发展状态,将个体微观发展状态的优化整合成集体中观发展状态的优势,进而促推经济社会宏观发展状态的优化,让“创先进、争优秀”成为一种常态,让“先进”和“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江苏省宿迁市委组织部: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