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面向IT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表现也更为突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国际化办学模式的进程,是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增强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提高大学知名度的重要突进[1]。

1国际交流合作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应用与推广普及,
信息化企业面临的IT 人才需求问题也日益凸现,尽管IT 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增长,但真正具备国际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信息化人才匮乏,从而造成许多信息岗位的需求缺口并长期处于虚位以待的情形。

这种急需的IT 应用型人才应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信息系统规划、管理能力以及信息资源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造成上述IT 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合作、产学合作中IT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只强调专业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专业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经济分析能力、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重要的是脱离国际化企业应用的实际需求。

中外合作领域专业分布不合理;合作办学的层次不高、模式单一;涉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国内外教学体制及学科设置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留学生及国外留学生在专业对应和学分替换上都遇到很大困难,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留学机会。

2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
高等院校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国际
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

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我国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途径,是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标的必然要求[2],也是加速高校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

CDIO 代表构思(Conceive )、设计(Design )、实现(Implement )和运作(Operate ),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有利于专业更细致的化分,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合作目标,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合作定位,有利于大规模培养国际型人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和科研能力。

面向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与创新的主要思想为:一体化的国际合作规划与CDIO 的结合→积极的
国际合作项目的市场开拓→STP 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实施→形成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交换生、培训等项目拉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模式的开展→国际化大学氛围的构建,开发出国际业务与市场拓展体系、国际合作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国际合作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三大体系为一体的立体化国际化大学交流合作平台。

2.1基于CDIO 理念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CDIO 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详尽定位和准确描述,积极开拓国际资源,以务实为准则,开发一体化的国际合作项目。

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继续提高交流层次,创立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2.2基于STP 的国际合作交流模式
基于STP (Segment Target Positioning )构建符合国际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2.2.1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匹配合作院校模式
对国际合作环境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好国际化合作院
校与专业的细分(Segment ),合作目标的确定(Target )以及合理的合作定位(Positioning )。

结合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国际合作院校,例如:应用型人才培养寻找应用能力强的国际院校合作,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寻找研究、实验能力强的合作院校。

2.2.2制订基于STP 的系统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STP 定位结果确定培养模式,可灵活选取采用3+1、2+2
或者2+1+1模式。

根据培养模式制订对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执行培养体系时充分发挥国内院校和国外院校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2.3制订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突出课程国际化,分层分类,选择优势学科重点扶持,大力加
强外语教学,加大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外文化的比重,变内向式、专业式、本土式的课程为外向式、通才式、国际式的课程,以逐步构建现代国际化的教学内容体系[3],并打造项目从策划、实施到反馈、改进的长效机制。

2.2.4开发多元化国际合作模式
以交换生、培训等项目建立国外高校学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
认知程度,从而拉动其他国际合作项目,如留学生项目、学分互认项目等,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图1是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的多元化的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管理信息化
C 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2013年2月第16卷第4期
Feb.,2013Vol .16,No .4
面向IT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合作一体化模式
黄川林,陈伟卫,田惠怡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
要]随着IT 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信息化企业要求IT 人才具备国际化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根据应用型信息化
人才需求现状与特点,研究了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搭建了国际化大学交流平台,从而增强高等院校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IT ;人才培养;CDIO ;国际交流合作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4.067[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4-0108-02
[收稿日期]2012-11-10
108
CHINA MANAGEMENT INFORMATIONIZATION
/1.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与国外大学课程对接
2.加强英语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双语教学)
3.进行英语培训和讲座,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雅思、GRE 、GMAT 等)
4.将有意出国的学生分成兴趣小组(英语、日语、韩语)
5.由专门老师针对不同项目为学生进行指导
6.针对具体项目实施选拔、跟踪及反馈
图2
国际合作项目的学生培养与选拔实施流程
在此基础上,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定位,构建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模式,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办学层次、不同专业层次的国际化合作的需求。

短期非学历教育项目,如出国培训、合作培训、外语培训、跨国项目培训[1]。

从合作模式看,学历教育方面可由其他国家高校的优质资源结合我国高等院校的优质专业,形成互补,开展X +X 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教育。

多方位的推动各种国际项目(学分项目、长短期交流等项目)的实施,通过多种模式提升国际化氛围,比如全球化课堂、学术讲座、英语沙龙、英语角等。

2.3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搭建高等院校国际化大学交流平台,各国学生可以在其上共同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实现无国界的知识学习和研讨,提供国内外学生交流信息、合作项目的平台和渠道。

首先进行物理平台搭建;其次根据CDIO 教学体系设计有针对性地交流合作项目;学生通过在平台上交流互助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国内外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合作。

在此基础上,形成图2所示的基本流程,从而
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与科学化。

3结语
基于CDIO 的一体化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有利于专业更细致的化分,有利于更准确地确定合作目标,有利于进行合理的合作定位,有利于大规模培养面向IT 应用型的国际型人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综合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进程。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锣.高等院校继续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及发展[J ].教育与
教学研究,2010,24(9):70-71.
[2]龚彬.邓小平教育发展战略思想探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11,23(1):100-102.
[3]马德益.地方弱势高校抢抓国际合作机遇的路径[J ].辽宁教育研究,
2005(3):30-32.
教育教学研究
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现代管理学电子商务基础
……
电子商务支付网络营销实践电子商务案例
SAP 项目管理
……
JAVA 开发JSP 开发SAP ABAP 开发EB 项目开发
……
日本阿尔派实习项目
澳大利亚MONASH 项目
俄罗斯东科大项目
日本ITI 项目实践
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项目韩国熊津集团项目美国NSU-DISNEY 项目俄罗斯远东水产留学生项目短期交流项目
交换生项目
学分互认项目
国际培训项目
国际实习基地
全球化课堂项目
一体化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
个性化人才培养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
图1
多元化的国际化IT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09。

相关主题